APP下载

看,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
——《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学实录

2016-09-25汪旭升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幽默

汪旭升

看,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
——《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学实录

汪旭升

【设计突破】

散文是作者心灵的抒发,阅读散文是心灵的碰撞、交感。茨威格散文超越了常人思想极致,突破到常人感官和情感无法抵达的深邃处,洒脱到极致,行文全无章法。《列夫·托尔斯泰》一课,文本关键词可提炼为:外貌、眼睛(目光)、内心世界、天才的灵魂、幸福。教学设计关键词则是“矛盾”:矛盾的人物、矛盾的词句、矛盾的结构、矛盾的情感。对立统一,形神兼备,最终触摸托翁那一颗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神的一滴。

【教学目标】

1.把握托尔斯泰的形象。

2.体悟茨威格的情感。

3.感悟作传的用意。

4.领悟茨威格汪洋恣肆的独特表达。

【教学思路】

明线:我看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看自己——看眼睛——看灵魂

暗线:

1.写什么:肖像特点、作者的情感。

2.怎么写:先抑后扬,多种修辞手法,铺排和渲染。

3.为什么写:触摸天才灵魂。

【操作策略】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字里行间的情绪,词语字面背后的意思——言外之意。

2.长文短教,精选好点,要有趣味。融入小故事,设计小活动,加强朗读训练。贴着学生教,贴着文本走。

3.预习到位,课前准备:聊天,激励,放松,打开,信任,语言的狂欢。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先检查预习,读一读。(屏显)尴尬 犀利 锃亮 甲壳 禁锢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生齐读二遍)

师:掌握得很好,读一下标题。

(生齐读题目,师同步屏显托尔斯泰的照片和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于名门望族,一生始终不渝地致力于探索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制度,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连他的死也是一生探索的继续。他是人类的道德领袖,人道主义的守护神。高尔基称他为“一个人类的人”,茨威格称他是“真正的人的模型”。

师:作者是——茨威格,请看茨威格的照片和简介。(屏显)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思想家,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在小说、人物传记、短论和诗歌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他是托尔斯泰的精神继承人。

师:大作家写大作家,名人写名人,有意思。同学们读过课文后,托尔斯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看肖像

(一)我看托尔斯泰

师:托尔斯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结合课文第1—5段的词句和细节说说。

生1:他是个普通的人,从第4段的“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一句中看出来。

师:普通——面部没有特征,很平常。很好,继续。

生2:第4段的第一句话。这里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代文豪,但是他却住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的简陋归宿里。

师:是他住在还是……

生2(意识到问题,但说不清楚):他在一个……

生3:这句话不是在说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归宿。

师:是什么?

生 3:是“天才的灵魂”。

师:那么这个“俄国人”是谁?

生3:是列夫·托尔斯泰。

师(问生2):你懂了没有?很好,请坐。

生4:第2段:“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描写,给人留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象,又让人产生很多的想象。

师:狮子鼻是特征的描写,你会读散文!好的文章、好的语言就能够让人产生想象。而且是无尽的想象。请坐,非常好。

师:一个实写,一个虚写,引发我们的感动。

生5:第3段:“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他与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对比,突出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呆板忧郁。

师:呆板忧郁。这写的不仅仅是外形,还涉及到一个人的气质。请把“呆板忧郁”的感觉读出来。

(生缓慢低沉地朗读)

师:很好,而且你还讲了手法——

生(齐答):对比。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估计语文素养是极好的。既读懂内容,又给我们分析了写法。你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吗?

生5(点头):他是俄罗斯著名的作家。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啊,如果说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掌声)

生6:第2段写道:“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这里写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屋子十分粗制滥造,说明他是个朴素的人。

师:这个小屋是不是他住的小房子?

生(齐答):不是。

师:这个谁来帮他再说明一下?

生7:这个小屋不是他工作的地方,也是指列夫·托尔斯泰。

师:列夫托尔斯泰的哪一方面?

生(齐答):外貌。

师:很好,我们的同学能够互相补充和更正,还有没有?

生8:第2段的最后一句:“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这里是概写列夫·托尔斯泰的整体外貌,写出他的生活十分朴素,这样一个大文豪。

师:这些形容词的感情色彩是——

生(齐答):贬义的。

师:程度来看,一个比一个深。哪个词语贬义程度最重?

生(齐答):粗鄙。

师(面向生8):你能不能把这段话的粗鄙、讨厌和鄙视的神情给它读出来?

(生8朗读,全班鼓掌)

师:同学们,前面主要写他的什么?

生(齐答):外貌。

(板书:形)

师:失调、崎岖、平庸、粗鄙等等,总而言之,外形丑陋。

(二)托尔斯泰看自己

师:托尔斯泰本人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外貌呢?

生1:第3段:“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列夫·托尔斯泰他可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师:长成这个样,也没办法。能够接受外形的平庸,心态比较好。请看——(屏显)

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

“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师: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什么来?注意从词句里面去抠,去细读,意思就很丰厚了。

生2:列夫·托尔斯泰他很自卑。

师:这位同学思维相当敏捷。自卑在哪里?

生2:“难道”和“吗”,这一个反问句强烈地写出了列夫·托尔斯泰他很自卑的心理。

师:这个问号你刚才读得很到位。你竟然能够注意到什么呢?标点符号——这是阅读的真功夫啊!

生3:他是一个幽默的人。他始终在自嘲,用那个“宽”、“厚”还有“灰色”、“小”这些词语更写出他自己外貌长得不怎么样,然后他就采取一种这样幽默的讲法,说自己找不到幸福。

师:啊,读出了另外一种味道,标记一下关键词语“幽默”、“自嘲”。很好,让老师都有点惊喜啊。

生4:他讨厌别人对他抱有幻想,实际上托尔斯泰很讨厌自己的嘴脸。

师:他讨厌自己。这位同学读懂了托尔斯泰幽默的自嘲,齐读一遍,体会一下。

(生齐读)

师:托尔斯泰就是一位普通的俄罗斯人,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外形相当一般,用课文的话就是平庸——

生(齐答):平庸、失调、崎岖、粗鄙。

师:粗鄙啊,这样一个人,真丑!我们读到了一个丑陋的托尔斯泰。

(三)看眼睛

师:但是,托尔斯泰真的很丑吗?

生(齐答):不是。

师:大作家茨威格真的要把大文豪托尔斯泰丑化到这种程度吗?

生(齐答):不是。

师:下面他要写什么呢?

生(齐答):眼睛。

师: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生1:第6段说他的目光非常犀利,“像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生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这里是比喻,将列夫·托尔斯泰的目光比作锃亮的钢刀,更加突出了托尔斯泰的目光犀利。

师:目光犀利,还有什么特点?

生(齐答):又稳又准。

师:稳、准、狠。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比喻要读得优美一点,把犀利的感觉读出来。

(生2朗读)

生3:第6段:“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入木三分”一词可见托尔斯泰的目光锐利。

师:还有哪几个词语?

生4:穿透。

生5:切开。

师:这哪里是目光啊,分明是——

生(齐答):刀。

师:他的目光是刀剑,是激光。很好,抓的角度非常好。还有吗?我喜欢听听更多同学的声音。

生6:“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里引用了高尔基对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说出了托尔斯泰的眼睛中可以含有各种的情感。

师:我觉得高尔基的说法好像不那么准确哦,请看:(屏显)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那对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师:第一句话不准确,第二句话太啰嗦。我把这两句话改一下:(屏显)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两只眼珠。

那对浓密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流露出一道炯炯有神的目光。

师:你觉得是两位大作家写得好,还是汪老师改得好?

(生七嘴八舌)

生7:我觉得原文好,“一百只眼珠”更夸张,两只眼珠是废话,没有表现力。

生8:更能体现出托尔斯泰的观察力很强。

生9:还有洞察力。

师:作家不仅是有观察力的,更是有洞察力的。洞察的是人的什么?

生(齐答):心。

师:太好了,我要讲的话,你们都说出来了。还有吗?

生10:我觉得原文写得好,“黑豹似的目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我的呢?

生 10:“炯炯有神”。

师:那我们写作文一般都喜欢用这些词语,如形容嘴巴?

生(齐答):樱桃小嘴。

师:形容眼睛?

生(齐答):炯炯有神。

师:管他是男生还是女生,管他是老师还是学生,一律炯炯有神。你继续说。

生10:因为这个“炯炯有神”太大众化了,“黑豹似的目光”可以看出他与平常人不同。

师:与众不同,有特点。

生10:还有,“似灌木丛的眉毛”也是比喻。

师:丰富而巧妙的比喻显示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化抽象为形象。我改的文字虽然简洁了,但是味道也没了,读去像白开水。而作家的语言就是醇厚的茶,是浓烈的酒。

生11:我觉得茨威格写得好,因为第二句中他是用“射”,而你用“流露”,“流露”显得很柔和,“射”才能突出了目光的敏锐。

师:跟上文形成了什么?

生(齐答):呼应。

师:呼应“切开”、“射出”、“穿透”等等,很好。我们把这两段文字对比读一读。先读改文,再读原文,味道就有了。

(生齐读)

师:鲁迅这样说:(屏显)

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师:作者还把眼睛比喻为什么呢?

生12:第8段:“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我觉得托尔斯泰的眼睛既是探照灯,还是望远镜、透视镜和多棱镜。

师:很好,这样你看看哦,还能说托尔斯泰丑吗?

生(齐答):不能。

师:前面写“形”之丑陋,正是为了突出眼睛的力和美。是什么手法?生(齐答):先抑后扬。(师板书:∨)

师:以“突然”为标志,一个反转,先抑后扬,让重点更突出,让阅读更有趣,让结构有张力,让情感更丰富!作者这样浓墨重彩地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就是为了让我们走近他的什么?

生(齐答):内心世界。

三、看灵魂

师:把握了特点,体悟了情感,让我们把思考推进一步。(屏显)

1.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灵魂。

师:哪些句子写出人物的神韵,涉及人物的精神呢?小组四个人讨论一下。

(全班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谁先来?凡是自己主动要讲的,一定是十分精彩的,能给别人以惊喜的。讲得好的请记下来,这是学习最大的收获。好,你先来。

生1: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灵魂。从第8段的“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从他的眼睛里可以把它内心的才气都透在脸上。

生2:这是一个艺术家的灵魂。从第8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看出来托尔斯泰的慧眼洞察世界,含蓄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个现实的艺术家。

生3:这是一个朴素的灵魂。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之中找不出来。还有第4段的“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可以从三个“不管”和一个“都”看出他的朴素和平凡。

师:前面同学会读标点,这个同学会读什么?

生4:关联词

师:对,能够从关联词语读出文章意味来的,语感很好。请你再朗诵一遍。

(生3朗诵)

师:抓住虚词“不管”和“都”,细细琢磨,原来就能触摸文字背后的灵魂。

生5:不拘小节的灵魂。第4段“你假如不明真相,根本就猜不出坐在老农中间的列夫是个有地位有钱财的人。”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代文豪,有地位有钱财,却坐在老农的中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师(笑):“不拘小节的灵魂”的说法不准确,“不拘小节的人”可以,改为“不羁的灵魂”吧。

(生5点头同意)

生6:从第8自然段“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力量、坚硬无比的灵魂。

师:说得太好了。(屏显)

2.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灵魂呢?

师:还是回到这本书当中,课文是第一章,最后一章的尾声中有这么一段:(屏显)

托尔斯泰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不是不同的人,不是更高级的人,而只是比大多数人更是个人,更有德行,更有见识,更为清醒,也更为热情。

——茨威格《托尔斯泰传》尾声

师:哪个词语要注意?

生(齐答):“更”。

师:五个“更”字,这个排比是排山倒海、汪洋恣肆、不可阻挡的。说的虽然是托尔斯泰这个人,实际上就是托尔斯泰这一个伟大的灵魂。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赞美托尔斯泰的灵魂,谁能找出来?

生7:我找到了。(生朗读,屏显)

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

生:人的高贵在于心灵。永远的天才灵魂——可见茨威格是理解托尔斯泰的。

师:不仅是喜爱,更是敬爱,他们是知音!

师(停顿):你朗诵一遍。注意提示,喜爱地读,轻快愉悦地读,仿佛你已触摸到这一个灵魂——要轻一点,太响的话灵魂就被吓跑了。

(生7感情朗诵)

师:触摸到没有?灵魂看不见,呵呵。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带着一种敬仰之情,庄重地朗读。

(生齐读)

师:这样读还不够味,我们再换一种形式。(屏显)

永远流浪的

天才灵魂

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

俄国人身上

找到了简陋归宿

与全体俄国人民

同呼吸

共命运

师:请课代表朗诵这首诗,注意有感觉地读,“归宿”延长,黑体字为重音。

(课代表朗读,全班鼓掌)

师:再来一遍,课代表领前半节,后半节大家一起来。要激动、豪迈、赞美、充满无限敬意地读,把全班的力量发出来——致敬这个伟大的天才灵魂!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课代表领前半节,全班齐读后半节,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师:语句传递精神——矛盾的词语更能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这一个永远的天才灵魂!

(板书:天才)

四、写感悟

师(沉重而缓慢):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1910年10月28日,在夜色的隐蔽下,一辆马车载着一位83岁的老人,逃出庄园,逃向茫茫苍天……十天后,托尔斯泰死在一个小火车站,像一个真正的流浪汉!

(屏显,师深情朗诵)

1910年10月28日,在夜色的隐蔽下,一辆马车载着一位83岁的老人,逃出庄园,前面是茫茫苍天。十天后,托尔斯泰死在一个小火车站,像一个真正的流浪汉!

师:这是又一个怎样的灵魂?

生(齐答):流浪的灵魂。

师:作者茨威格生前很遗憾没有见过托尔斯泰,1928年,他终于有机会去俄罗斯,第一站就去看谁?

生(齐答):托尔斯泰。

师:不在了,看到的是他的坟墓,终于一尝夙愿。(屏显托尔斯泰坟墓图片)

师:回来写了一篇文章,又成了世界散文名篇——《世间最美的坟墓》。

(屏显,师深情朗诵)

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师:这个坟墓太普通了,普通得就像托尔斯泰的什么?

生(齐答):肖像。

师:外貌虽然普通,但这个坟墓里面的人绝不普通,请你为这位伟大的人物写几句墓志铭。(屏显)

墓志铭示例:

恕我不能起来。——海明威

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宽恕;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莎士比亚

师:酝酿一下,把自己的理解写进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生动笔写)

师:想好了就举手,这是呈现最精彩的时刻。

生1:肉体终将消亡,精神可以永存。

生2:让我的目光看透天下的每一寸土地,让我的灵魂在这平静的世界中得到永生。

生3:我的灵魂将在真理与和平中得到永生。

师:你已经读懂了茨威格为什么给托尔斯泰作传,你是托尔斯泰的知音,你又是茨威格的知音,你还是汪老师的知音。

(笑声,掌声)

师:想看看老师写的感悟吗?

生:想!(屏显,字幕呈现,配乐“再见”)

这里安息着一个流浪得太久的天才灵魂!

他把永恒的人的肖像选作他真正的毕生事业,把人类更高贵的,像神一样的容貌展示给整个人类。

自歌德以来,还没有一个作家这样揭示过自己,同时也揭示过永恒的人。

只有借助他这样的艺术家的自我塑造,人类的灵魂、天才的形象,才在人世间变得可以理解。

走进这些经典吧:《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天国在你们心中》……

托尔斯泰其人却早已变成了神话,他的生平早已变成了人类的一部高尚传奇,而他对自己进行的斗争早已变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和世世代代人的范例。他的“非暴力抗恶”思想后继有人:甘地、马丁·路德·金、曼德拉……

他——

有大爱

行大善

成大美

师:下面我提议:全体起立,用我们最庄严肃穆的目光,向这位伟人、这位名人行注目礼,还有他的精神继承人——

生(齐答):茨威格。(屏显托尔斯泰与茨威格图片)

(全体起立,行注目礼)

师:好,下课。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

编辑:木槿

责任编辑:文海

猜你喜欢

幽默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试论老舍的幽默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论米兰?昆德拉作品中关于“无意义”的定义与其思想内核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幽默”教学法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美国导演昆汀电影的幽默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