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14年某医院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分析

2016-08-31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埃希氏头孢曲松大肠

周 晨

(获嘉县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南 获嘉 453800)



2013-2014年某医院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分析

周晨

(获嘉县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南 获嘉 453800)

目的了解2013年—2014年某县级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系统或API系统进行菌株鉴定,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2013年—2014年该院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占25.8%。在耐药药物中,其对阿洛西林、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对阿米卡星、加替沙星、头孢哌酮和克林霉素较为敏感。其耐药率在两年的变迁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5,P<0.01) 。结论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常见病原菌的菌群变迁及耐药性变化,是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之一,它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形成、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细菌生物学特征的改变,使得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不断发生变化,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1]。因此, 为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策略,笔者对某医院2013年—2014年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分离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感染病例送检的各类标本,包括痰液、咽拭子、分泌物、尿液、血液、脑积液及脓液等标本,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1.2菌株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试剂。

1.3药敏试验使用英国Oxoid公司的抗菌药物纸片和M-H琼脂培养基对检出的菌株进行培养,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标准判断药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数据,2013—2014年度耐药变迁采用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检出结果共分离细菌741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细菌共530株,占总细菌总数的71.5%,位居前五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卡他布兰汗氏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球菌211株,占总细菌总数的28.5%,位居前四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在所有的741株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位居第一,占比为25.8%。大肠埃希氏菌标本的构成及标本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大肠埃希氏菌在各标本类型中的分布情况

2.2大肠埃希氏菌对几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2013年—2014年度大肠埃希氏菌对阿洛西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超过50%,平均耐药率达到71.7%

和55.5%;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从2013年上半年的37.8%上升到2014年下半年的69.6%;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稳定在55.5%左右;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平均耐药率44.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有下降趋势。大肠埃希氏菌对阿米卡星、加替沙星、头孢哌酮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平均低于20%。见图1。

图1 大肠埃希菌2013-2014年药物耐药图示

2.3大肠埃希氏菌年度序列耐药性评价从2013年—2014年的大肠埃希氏菌耐药菌株和耐药率可见,大肠埃希氏菌对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最为显著;对四代头孢和林克胺类较为敏感;对喹诺酮类药物根据不同药物有所区别。见表2。

由于资料存在缺失值,图2显示了除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克林霉素以外的药物在2013—2014年度的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变迁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大肠埃希氏菌对阿洛西林、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升高,而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加替沙星的耐药性下降,药物变迁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5,P=0.000)。见表2。

表2 2013、2014年度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评价

图2 2013年、2014年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比较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医疗活动中的重要部分,由于住院患者身体弱,治疗过程的机械损伤,以及医疗环境中高致病、高耐药菌的存在,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广泛性、细菌耐药的普遍性以及不断增强的耐药趋势,给抗感染的治疗带来严重困难。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开展药敏实验,开展细菌耐药性研究,了解耐药菌株流行情况,对于临床找出病因,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预防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3]。

在该研究中,该院2013-2014年度大肠埃希氏菌位居有耐药菌株之首,占比25.8%,此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4]。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年来,大肠埃希氏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迁移情况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年的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发现其对青霉素类的阿洛西林耐药率达到71.7%;对二代头孢类的头孢呋辛和三代头孢类的头孢曲松耐药率均超过50%,对三代头孢类的头孢他啶耐药率相对较低,平均为26.2%。大肠埃希氏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热点,笔者发现对左氧氟沙星的平均耐药率为44.0%,呈现上升局势,2013年上半年为27.0%,到2014年最高达到60.0%;大肠埃希氏菌对同为喹诺酮类的加替沙星保持相对敏感,耐药率平均为12.0%。对于头孢类抗生素,大肠埃希氏菌对二代的头孢呋辛和三代的头孢曲松耐药率菌超过50%,对三代头孢中的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从45.9%下降至8.7%。对四代头孢哌酮/舒巴坦依然比较敏感,平均耐药率为8.5%。大肠埃希氏菌对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耐药率在两年内耐药率持续上升,近期达到69.6%,而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平均耐药率低于20%。从资料看出对大肠埃希氏菌敏感的药物包括阿米卡星、加替沙星、头孢哌酮和克林霉素。

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的耐药机制和耐药监测研究很多。谭芳等[5]在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监测中报告了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菌株,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部分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大多数的耐药率仍高于45%,对头胞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有较好的敏感性。一项早期调查[6]显示,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菌株主要为CTX-M-14 基因型。由于CTX-M-14酶以头孢曲松为水解底物,但不能水解头孢他啶,使细菌对这2 种药物的敏感率出现较大的差异。但近年来随着可水解头孢他啶的CTX-M-15 酶的出现,耐头孢他啶的肠杆菌科细菌逐渐增多。而CTX-M-15 酶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ESBLS型。在我国的部分地区CTX-M-15 酶也成为仅次于CTX-M-14 酶的ESBLS型[7]。无论CTX-M-14 还是CTX-M-15 基因,皆由质粒介导,并常同时携带其他耐药基因如AmpC 酶( DHA-1)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等,导致细菌呈多重耐药。也有研究认为[8],大肠埃希氏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与DNA旋转酶改变和膜通透性下降有关,提示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大肠埃希氏菌易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以减少耐药株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

从该文结果可以看出,院内感染情况比较严重,细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同时该研究的研究对象具有地域性特点,在以后工作中,医生应该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指导,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了解细菌分型,为深入了解耐药机制和耐药分布作指导。

[1]陈猛, 周月红, 周美华. 2008-2010年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22(17): 3874-3876.

[2]王占华.医院感染大肠埃希氏菌的发生率及耐药监测[D]. 泰安:泰山医学院,2013.

[3]黄蓓洁,罗艳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抗菌治疗概况[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9(6): 470-473.

[4]陈为俊, 曲珊珊, 井娜.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监测及分析[J]. 齐鲁医学检验, 2005,4(5): 17-18.

[5]谭芳, 王成, 符琴.2011年我院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监测[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11(1): 13-15.

[6]Wei, ZQ, Du XX, Yu, YS, et al. Plasmid-mediated KPC-2 in aKlebsiellapneumoniaeisolate from China[J].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7, 51(2): 763-765.

[7]Cai JC, Zhou HW, Zhang R, et al. Emergence ofSerratiamarcescens,Klebsiellapneumoniae, andEscherichiacoliisolates possessing the plasmid-mediated carbapenem-hydrolyzing beta-lactamase KPC-2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a Chinese hospital[J].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8, 52(6): 2014-2018.

[8]蒋杰.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氟喹喏酮类的耐药机制研究[D]. 昆明:昆明医学院,2008.

[责任编校:张亚光]

Analysis of Drug Resistance ofEscherichiaColiin a Hospital from 2013 to 2014

ZHOU Chen

(People’sHospitalofHuojiaCounty,HuojiaHenan453800,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hospital infe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th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MethodsUsing VITEK system or API for strain identification, determination of bacterial drug sensitivity by disc diffusion method (K-B). ResultsFrom 2013 to 2014,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in hospital clinical infection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Escherichiacoli(E.coli) accounted for 25.8%.E.coliwere resistant to azlocillin, azithromycin, ceftriaxone and levofloxacin, which showed a resistance frequency above 40%.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amikacin, gatifloxacin,cefoperazone and clindamycin.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drug resistance between 2013 and 2014. ConclusionE.coliresistance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serious. Medicine choi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hospital infection; pathogenic bacteria;Escherichiacoli; drug resistance

2015-11-26

周晨(1969-),男,河南省新乡市人,大专,主管护师,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R 978.1

B

1008-9276(2016)04-0269-04

猜你喜欢

埃希氏头孢曲松大肠
埃希氏菌的遗传演化关系分析
盐酸氨溴索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幼年大鼠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与口服钙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26血清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盐酸克伦特罗生物素化单链抗体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
头孢曲松钠治疗HIV抗体阳性混合感染梅毒的临床效果观察
美罗培南与头孢曲松钠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