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池塘养殖试验
2016-08-27沈国雄王兆礼
沈国雄,王兆礼
(苏州海阳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41)
笋壳鱼池塘养殖试验
沈国雄,王兆礼
(苏州海阳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41)
为丰富江苏省淡水养殖品种,调整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收入,笔者所在团队选择了目前市场广受欢迎的笋壳鱼进行试养。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是较大型的淡水优质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由于笋壳鱼适温范围15~35℃,11℃以下开始死亡,目前仅限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地区养殖。2013年5—10月间,在江苏省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和苏州市现代农业以奖代补项目的支持下,笔者在苏州地区进行了笋壳鱼的养殖试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笋壳鱼养殖技术和经验总结如下。
1 养殖条件及方法
1.1试验地点
养殖试验1#池塘(面积1.5×667 m2)和2#池塘(面积1.5×667 m2)位于江苏阳澄湖现代农业国家产业园内的苏州海阳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1.2试验目的
由于笋壳鱼主要在南方地区养殖,在苏州地区养殖笋壳鱼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通过2年一个周期的养殖,建立一套适合苏州地区养殖笋壳鱼的技术,为在苏州地区推广笋壳鱼池塘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1.3养殖方法
1.3.1清塘放苗前先干塘曝晒15 d,然后以60目网袋过滤进水0.5 m左右,用生石灰100 kg/667 m2、漂白粉2.5 kg/667 m2、敌百虫500 mL/667 m2彻底杀灭野杂鱼等敌害动物、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
1.3.2栽草和肥水清塘完毕后及时栽种水草,并用芽孢杆菌复合制剂配合生物肥进行培水,培养出合适的浮游生物,达到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平衡。
1.3.3放苗2013年6月初,1#池塘放入4~5 cm笋壳鱼鱼苗3万尾、青虾苗15 kg;2013年7月1#池塘投放南美白对虾苗9万尾。
1.3.4饲喂给笋壳鱼投喂冰鲜鱼需要一段时间的驯化,驯化时沿鱼塘四周离塘边1 m处安置食台,食台离水面20~30 cm,总共安置6个食台,冰鲜鱼投入食台中。驯化期每天投喂4次,冰鲜鱼用2%的食盐水解冻15 min后沥干水,打成鱼浆,根据水分添加适量粉料使鱼浆呈略显湿润的颗粒状。具体投喂量以投喂后1 h吃完为准,以抬起食台有50%以上数量的鱼腹部饱满为判断依据。15~20 d驯化期结束后撤掉食台,只留2个食台作为观察用,开始沿四周离塘边1 m左右进行均匀投喂,早晚投喂2次。混养的南美白对虾以笋壳鱼的残饵、有机碎屑为食,不需另行投喂。
1.3.5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养殖前期如果水草死亡要及时补种,中后期水草过多及时收割。投入螺蛳、河蚌、白鲢等摄食浮游微生物和有机碎屑的水生动物帮助调节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24 h小时增氧。及时捞取青苔,定期监测水质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防病措施贯穿于生产的每个环节。放苗前必须彻底的消毒清塘,杀灭池塘原有病原微生物。投喂的冰鲜鱼必须新鲜,并用2%食盐水解冻、消毒后再投喂。同时定期拌食维生素增强体质,定期拌食肠炎药防肠炎。定期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培养有益菌群来抑制病原菌,定期泼洒碘制剂消毒,防止细菌病的发生。定期以250 g/667 m2的用量用敌百虫杀虫,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
1.3.6分筛、过塘事先进行备用鱼塘的消毒清塘,选择连续晴天操作,拉网前停喂冰鲜鱼2 d,下午泼洒抗应激药物VC,傍晚拉网捕鱼,一共拉网2次,然后按规格进行分筛过塘。分筛操作要轻快,尽量减少损伤。次日用40目网袋套住水泵口进行抽水,水位达到0.5 m左右,采用大网眼地笼抓捕,直至把鱼苗全部捕获。9 cm以上的鱼苗继续饲养在1#塘,9 cm以下规格鱼苗饲养在2#塘。
1.3.7越冬管理10月初完成过冬鱼塘节能型保温大棚的搭建,使水温保持12℃以上。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要求适时通风换气,如果有持续冷空气则要密封处理。晴天中午12∶00开始增氧至次日天亮,如果阴雨连绵则白天关闭增氧机,视实际情况泼洒增氧剂增氧。视水质情况选择晴天午后少量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越冬期间基本不换水。
1.3.8其他日常管理养殖生产过程中,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检查笋壳鱼的摄食、生长、水质变化、有无敌害生物及病害死亡等情况,并检查防逃、进排水及增氧设施的运行状况。
2 养殖结果
2.1水质理化指标
2013年5—10月,每月至少测定1次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检测情况见表1。1#塘水温18~39℃pH值7.5~7.9,溶解氧5.5~7.3 mg/L,氨氮(总氨)0.35~0.84 mg/L,亚硝酸盐0.377~0.768 mg/L。过塘后从2013年11月至2014 年10月,1#塘水温14~35℃pH值7.6~7.8,溶解氧5.7~8.2 mg/L,氨氮(总氨)0.20~0.98 mg/L,亚硝酸盐0.211~0.694 mg/L。2#塘水温14~35℃pH值7.5~7.8,溶解氧5.8~8.1 mg/L,氨氮(总氨)0.31~0.87 mg/L,亚硝酸盐0.351~0.721 mg/L。养殖期间笋壳鱼和南美白对虾均无病害发生。
2.2笋壳鱼成活和生长情况
表1 试验塘养殖水质指标
2013年10月分筛过塘时,统计了笋壳鱼生长和成活情况,此时成活率为46.2%,体长5~12 cm,平均7.4 cm,体质量38~81 g,平均45 g。其中,9 cm以上规格为2 745尾,占放苗量的9%,留在1#塘继续饲养;9 cm以下的笋壳鱼苗11 230尾,占放苗量的37%,移入2#塘饲养。2013年11月温室大棚搭建完成。分塘饲养后的生长情况见表2。2014年10月,由于2#塘鱼尚小,没达到上市规格,没有进行拉网,对1#塘拉网统计共收获2 322尾,过塘后的成活率为84.6%。1#塘笋壳鱼第2年养殖体长平均增长9.6 cm,而体质量增加平均为218.5 g;2#塘笋壳鱼第2年养殖体长平均增长10.3 cm,2#塘笋壳鱼体质量平均增加为148.3 g。
表2 笋壳鱼养殖的生长情况
2.3经济效益分析
从1#塘的养殖情况统计,冰鲜鱼投喂量3 300 kg,笋壳鱼产量683 kg,饵料系数4.11。2013年7月 1#池塘放入9万尾南美白对虾,2013年10月总产量为120 kg,合产80 kg/667 m2。青虾产15 kg。经济效益分析见表3。
3 小结
表3 经济效益分析(以1#号塘为例)
笋壳鱼作为苏州地区新引进的养殖品种,在投喂管理、病害防治和水质调控方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整个养殖过程中无病害发生,水质良好。但由于气候原因在生长速度上与南方地区相比有差异,生长周期长,个体略小,经过2年养殖可到达200~300 g的规格,估计需要3年达到500 g/尾以上规格。
笋壳鱼与南美白对虾实行混养,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既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又达到了辅助控制水质的效果。南美白对虾为笋壳鱼提供了部分活饵,使笋壳鱼第1年的饲养有一定的成活率,同时南美白对虾也摄食笋壳鱼的冰鲜残饵,为调节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可考虑多放养一些抱卵青虾,既可以繁殖小虾作为饵料,同时也可以多收获一定量的青虾。
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对水质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养殖过程达到零排放,而氨氮和亚硝酸盐未出现明显超标的现象。栽种的水草生长良好,对水质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拉网有一定影响。因此,对于从夏花到2龄鱼种养殖阶段需要控制水草栽种量,而对2龄鱼种到商品鱼的养殖阶段可按目前栽种量栽种,商品鱼可以用先下地笼后干塘收捕的方式捕获。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3.002
收稿日期:(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