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纳米技术在西安地区的探索应用

2016-08-27王昭飞董兴国景红军李令国

水产养殖 2016年3期
关键词:浮床鱼池夏花

王昭飞,董兴国,景红军,李令国

(陕西西安市水产工作站,陕西西安710054)

“3+2”纳米技术在西安地区的探索应用

王昭飞,董兴国,景红军,李令国

(陕西西安市水产工作站,陕西西安710054)

“3+2纳米技术”是指在水产养殖中引入纳米陶片、净水微生物、纳米饲料添加剂、增氧机和人工浮床等五项材料,将各个材料的功能集成优化,用以改善水分子的无序排列状态,改善水体养殖环境,增强对有害物质的分解和再利用,使生产养殖环节少用药或不用药,从而提高产品品质。陕西省西安市水产工作站在纳米技术成功应用于观赏鱼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陕西市水产养殖的特点,设计实施了该养殖试验。

1 养殖条件及方法

1.1池塘准备

池塘进排水方便,无渗漏,面积5×667 m2~10× 667 m2,池深2.5 m。3月份对池塘进行修整和消毒,放鱼前1个月每667 m2用300 k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其中2010年试验鱼池总面积为30.2×667 m2,其中包括1个对照池(301#)和2个试验池(302#、303#);2011年试验鱼池总面积为50.3×667 m2,包括2个对照池(301#、202#)和4个试验池(302#、303#、304#、203#);2012年试验鱼池总面积为60.0×667 m2,包括2个对照池(301#、202#)和5个试验池(302#、303#、304#、305#、203#)。

1.2试验材料

净水微生物∶微生物菌种选用短程硝化菌。在使用菌种前要对菌种进行扩菌操作,具体方法为∶容器中放入菌种100 g,池水5 000 g,红糖100 g,豆浆100 g,磷酸二氢钾1 g,维生素C一片,海盐5 g,同时向菌液中放入纳米陶片,将水温控制在30℃,10 h后投放池塘。通过扩菌每667 m2水体所需菌种30 g,3年累计使用净水微生物20 kg。

纳米饲料添加剂∶将纳米饲料添加剂按0.1~0.2 g/kg的剂量添加入饲料中,混合均匀后按3%~5%的投饵率投饲,3年累计使用纳米饲料添加剂25 kg。纳米陶片∶将纳米陶片悬挂在叶轮增氧机的连接杆上。在水流的冲击下,陶片的作用发挥的更好,经3年试验,累计引进纳米陶片150个。增氧机配备∶选用功率为3 kW的叶轮式增氧机,按每5×667 m2水面配备1台增氧机的标准,将试验池和对照池统一配备。浮床制作∶选用直径为50 mm的PVC管材,制作规格为1 m×3 m,浮床网布为双层结构,上层选用网孔大小为1~2 cm的聚氯乙烯网片,底层用密网,以保护浮床中植物根茎不被鱼吃掉,浮床种植作物选用空心菜,共制作浮床90个。

2 苗种投放

2.1投放种类

2010—2012年试验主养品种为罗非鱼,投放规格100 g/尾,搭配放养鲢、鳙夏花鱼苗和鲤、鲫夏花鱼苗。每年6月上旬水温在20℃以上后,选择体质健康、规格整齐的鱼种投放。2011年和2012年加设一组中华倒刺鲃试验池,投放规格175 g/尾的中华倒刺鲃鱼种,搭配少量鲢、鳙夏花鱼苗。

2.2投放数量

2010年试验鱼池总面积为30.2×667 m2,包括对照池9.8×667 m2和试验池20.4×667 m2。共投放罗非鱼鱼种6.6万尾,鲢鱼夏花4.5万尾,鳙鱼夏花0.6万尾,鲤、鲫夏花5 100尾。

2011年试验鱼池总面积为50.3×667 m2,对照池14.8×667 m2和试验池35.5×667 m2。共投放罗非鱼鱼种8.8万尾,中华倒刺鲃鱼种1万尾,鲢鱼夏花6万尾,鳙鱼夏花0.8万尾,鲤、鲫夏花6 800尾。

2012年试验鱼池总面积为60.0×667 m2,包括对照池14.8×667 m2和试验池45.2×667 m2。共投放罗非鱼鱼种11万尾,中华倒刺鲃鱼种5 000尾,鲢鱼夏花7.5万尾,鳙鱼夏花1万尾,鲤、鲫夏花8 500尾。

3 日常管理

3.1投饲管理

按照“四定”原则对罗非鱼和中华倒刺鲃进行投料,罗非鱼饲料鱼种期选用蛋白质含量38%、粒径1.5 mm的饲料,随着鱼苗的生长及时更换饲料,逐渐增大饲料粒径并降低饲料蛋白含量至30%。

3.2水位控制

罗非鱼属热水性鱼类,养殖前期应保持浅水位,这样有利于水温上升,有条件的池塘还可加地热水提温。在进入高温期后要将水位逐渐加深,便于罗非鱼避酷暑,以免水温过高影响其正常生长。

3.3试验数据监测

试验期间将所得数据按月进行汇总,以对比分析试验鱼池和对照鱼池的水质情况。通过对试验池和对照池产量、节水、降耗和效益的比较,科学的分析“3+2”纳米技术在相同面积、相同投放量、相同养殖水平条件下对养殖产量和综合效益的影响。

4 养殖结果

4.1“3+2”技术对水质上的影响

试验数据表明∶“3+2”技术在不同年份、不同池塘之间有一定差异和波动,但是就总体趋势而言,对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有明显改善(见表1),与对照池相比,高温期试验池中氨氮浓度平均下降了0.3~0.4 mg/L,基本保持在0.3 mg/L以下。净水微生物和空心菜起到了调节藻相、辅助增氧的效果,项目实施期间,试验池未发生蓝藻暴发,试验池2010年平均溶氧量为3.7 mg/L,比对照池平均高0.4 mg/ L;2011年试验池平均溶氧量3.5 mg/L,比对照池平均高0.3 mg/L;2012年试验池平均溶氧量3.7 mg/L,比对照池平均高0.5 mg/L。

4.2“3+2”纳米技术对试验鱼池鱼苗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的影响

由于“3+2”纳米技术的应用,在2010—2012年养殖期间,试验池水质良好,试验池比对照池鱼苗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0.2%、10.6%和11.4%,中华倒刺鲃成活率提高了15%。仅罗非鱼一个品种,3年累计净产140 867 kg,完成产值422.6万元,实现新增利润347 830元(见表2)。将池塘中花白鲢和鲤鲫鱼的效益和中华倒刺鲃的效益累计,3年实现新增综合效益376 107.3元。

表1 2010—2012年对照池、试验池氨氮、亚硝酸盐数据对照表 mg/L

表2 对照池、试验池不同指标平均数据对照分析表

5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3+2”纳米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水质,与对照池相比,高温期试验池中氨氮浓度平均下降了0.3~0.4 mg/L,亚硝酸盐浓度平均下降了0.05~0.15 mg/L,且试验池中pH值更趋于稳定,溶氧条件也更好。

试验中,由于“3+2”纳米技术的应用,试验池比对照池罗非鱼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0.2%、10.6%、11.4%,且在减少用水用电的前提下,饲料系数稳步降低,平均降低0.14,在节约饲料的同时,罗非鱼产量逐年递增,年平均增幅达20.15%。

3年试验中,试验池罗非鱼产量比对照池平均提高了20.15%,667 m2均增产246 kg,3年累计增产22 361.4 kg,实现新增利润347 830元。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3.004

收稿日期:(2015-11-20)

猜你喜欢

浮床鱼池夏花
设计鱼池图
设计鱼池图
浅谈生物浮床技术
夏花
浮床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鱼池这样挖 养鱼能高产
咿呀
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组合生态浮床生物配置净化效果研究
鳄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