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2016-08-22乔孟杰
乔孟杰
探究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乔孟杰
摘要:社会的进步以及对体育的深度探索,社会体育的价值形态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社会体育的出现,也使得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受到关注并成为研究主体。结合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做出探索,并提出有助于资源共享可行性的策略。通过这种方式,调动社区居民锻炼积极性,满足全民健身的要求及目标,优化居民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研究“学区”体育资源共享具备可行性。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
1.前言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共享,是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提出。根本原因是由于当前社区体育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更多人群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学校体育资源相比较而言较为丰沛,通过优势互补,发挥出学校体育资源带头作用,以便于监理全面建设运动机制。资源共享,则指充分挖掘与探索学校体育的自身资源以及体育基本设施的建设,运用该优质资源有效解决当前社区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瓶颈[1]。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成为本次研究重点。
2.学习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探索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探究,结合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得出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与总结。在主观层面与客观层面分析资源共享可行性。
2.1主观层面可行性探索
主观层面可行性因素的探索,选择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以及河南财经学院等高校以及部分河南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展开调查,调查数据通过整理,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对河南高校及中小学学校体育及社区体育共享态度调查
根据上表1当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绝大多数的调查者认为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学校体育资源可以实现与社区体育的共享,呈现出赞成态度。可见,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开放,能够有效填补社区体育资源的不足,弥补全民健身基础建设薄弱问题。作为学校,对于体育资源的共享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避免消极以及抵触的情绪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影响其稳定发展。同时,对于不同声音,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认真看待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价值,避免影响学校体育发展。主观层面,体育资源共享可行,但需要认真衡量并高度重视。
2.2客观层面可行性探索
体育资源共享的客观性因素,通常表现在三个基本方面,即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以及人才因素三个基础方面。
时间因素:时间因素作为客观因素之一。具体表现在,学校体育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通常集中在上午与下午的课程时期。早晨与傍晚的体育资源利用率较低,超过75%的体育资源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反观社区体育,由于社区人群对体育资源的利用集中在清晨与傍晚,在时间层面两者处于交叉状态。这种时间层面的因素,使得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社区居民早晚健身的要求学校体育资源能够有效满足,为全民健身的实现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学校体育资源的价值,避免体育资源的限制,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空间因素:全民健身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当前社会文明与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社区体育具备良好的发展形态及活动因素,能够展现出多样化的社区体育价值,为全民健身奠定基础。体育设施的物质基础,能够激发与引导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对现阶段学术研究领域研究报告统计与处理,得出社区体育的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社区体育资源严重不足。这种因素的存在,使得与社区体育资源呈现出显著矛盾,制约社区体育的开展。根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现有体育场地数量为850080个体育场地,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综述的65.6%。针对调查数据所展现出的内容,我国大多数体育资源,集中在教学资源体系当中[2]。同时对河南省体育场地实地调查也可以发现,这一普查数据及结果得到验证。空间因素上,学校体育大量体育资源场地能够弥补社区体育基础资源不足的问题。
人才因素:人才因素作为客观层面可行性的又一要素。这种要素的确定,主要表现在当前教育体系当中,通常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学人才,以便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对体育教师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92.8%的教师愿意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指导,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可见,人才因素依然成为影响两者融合的客观性基础因素。
3.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策略
3.1树立资源共享理念
树立资源共享理论,本就是站在全民健身的角度下一种全新的探索途径。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体育资源可行性的前提条件。本次研究,树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资源共享理论[3]。在该理念当中,强调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全民健身以及体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而更好的引导学校体育资源流入到社区体育资源当中,为两者资源共享提供良好运行机制。保证在管理制度、运作方式等层面,为体育资源时效性的发挥提供保障。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强对公共体育资源的投入,保证学校、社区体育资源的均衡性。将市场运作方式作为基本导向,在理念的指导与支撑下,调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参与资源共享积极性,为资源共享可行性奠定基础。
3.2注重两者资源互通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的互通,是在树立资源共享理念之后,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基础保障。结合当前体育发展现状分析,其表现出的根本目的则是完成资源整合目标,秉承与坚持高效原则。社区体育的拓展,有利于优化全民健身的基本途径。体育资源的互通,有助于社区成员开展全民健身过程中,借助学校体育资源优势,满目健身需求。同时,在另一个层面,学校体育也需要充分关注并转变思想,将“本位主义”作为基本思想形态,以便于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资源保障[4]。当然,站在学校体育与社区资源互通的基础之上,实际上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学校体育资源丰富社区体育资源,而社区体育资源则能够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保障,为学生自我表现力与价值探索提供保障,拓展学生眼界。通过体育课程外延,为体育教学提供新思路及新走向。
3.3运用学校体育优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校体育的发展远远强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充分运用学校体育资源,为社区体育提供便捷,是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得以实现的核心。体育学科作为现代教育的基础内容,承载着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提升的重担。这一点,能够在体育资源、师资力量、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看出。运用学校体育优势,可在学校开展并建立社区体育中心。运用这种手段,增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关关系。保证学校与社区成员在体育资源贡献层面,能够各司其职,真正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保障。行之有效的方法、高校的管理手段、可行性的运行机制,能够将学校体育优势充分发挥,为居民在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接收到与学校体育同样的科学锻炼方法,为锻炼合理性提供保障[5]。
3.4建立共享规范制度
体育资源共享规范制度的建立,对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可行性而言,是其有益补充,能够在总结与运用以上几个层面的优势之上,进一步为可行性实施做出探索。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一直处于一种相对稳定、规范的发展空间中,是一个封闭的管理体系。而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则使得学校体育走向开放,摒弃了传统学校体育的发展模式。在这一点上,学校体育融入到多元化的社区体育空间当中,使得传统学校体育发展受到挑战。基于此,在两者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应该发挥出共享规范制度的价值。经过规范制度当中的内容规制,以便于正确引导其走向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使得学校体育不仅仅是体育资源的提供者,更能够借鉴社区体育资源共享这一发展平台,为学生体育综合素养提升提供保障。真正做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朱小平.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与拓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06:93-96.
[2]李金平.新时代和谐体育的构建——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07:93-96.
[3]饶平,梁朱贵,蒋德龙,等.学校体育资源的重审与共享[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3:231-233.
[4]王焱源.社区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资源协同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9:150-152.
[5]韩振民.“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的SWOT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2:129-131.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民健身背景下河南省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5-GH-386)。
作者简介:乔孟杰(1979-),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