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

2016-08-15王婷

考试周刊 2016年63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

王婷

摘 要: 《再别康桥》这首诗饱含青春时期对美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意象清新,意境秀美,形式整齐,结构严谨,音节和谐。教学中教师实施诵读法,诵读环节,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绪节奏;品读环节,要求学生找出意象,对意象进行描绘,进入意境,欣赏康桥秀美风光;情读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研读环节,让学生把握诵读技巧并体悟诗人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再别康桥》 情感体悟 诵读法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别离诗之一,犹如轻柔的小夜曲,将诗人潇洒飘逸的自由天性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吟唱出来,成为一首传世佳作。教学环节中,教师以诵读法贯穿始终,先后设置了不同形式的诵读,每一次诵读教师都提出明确的诵读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诵读,从把握情绪节奏,描绘意境,到理清诗人的情感变化,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悟诗人的情感。

一、诵读感知,把握情绪节奏

教学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并按照外在语法结构和词汇结构感受诗歌的节拍。以一、二节为例: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种方法的节奏划分以每句三拍为主,遵循语法、词汇结构的基本特点,不违背语义的自然停顿,不会造成词义上的硬伤。当然,可以把状语“轻轻的”与谓语“来”分开,也可以把状语“轻轻的”与谓语“来”合在一起。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全诗先后用了“ai”、“ang”、“ao”、“ong”、“e”、“ai”等韵脚。从整体上看用韵不一致,但每节内部用的韵基本相同,这样,通篇章节错落有致,诵读时,自然会有一种旋律感。这正是徐志摩乃至整个新月诗歌音乐美的追求和实践的体现。

在学生掌握了外在朗读节奏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绪节奏,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诵读,感受名家诵读的情绪节奏。

二、品读入境,欣赏秀美风光

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解读意象角度品味诗歌,可以收到纲举目张、融会贯通的效果。

意象分析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有色彩的词语欣赏诗歌的绘画美,全诗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表达了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而且作者通过一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具有流动的美,给人以立体感。

片段实录一:

师:同学们,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意象的组合就是意境,我们听配乐朗诵,请大家选择一个片段,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生1:夕阳西下,柳树在金辉的映照下光彩夺目。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宛如美丽的新娘显得分外妖娆。水中藻荇交横,彩虹在云彩间架起了一座康桥,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七彩斑斓图。

教师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带领学生由抽象的意念走进鲜活的形象世界,让他们尽情地想象、联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想象异常丰富,大家沉浸在创造的欢乐和对意境的描述产生的愉悦中。

三、情读会意,感悟情感变化

在情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由欣赏康桥优美秀丽的风光进而体会诗人内心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并通过关键词语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过程。

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第一节用了三个“轻轻的”,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眷念的感情;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四节写榆阴下的一潭,散发一缕淡淡的哀伤;第五节写寻梦放歌,感情步入高潮;第六节梦回现实,在沉默中体会别离的惆怅;第七节不带走一片云彩,抹上一层漠漠哀怨的色彩。

四、研读体验,体悟审美情趣

经过前几个层次的诵读,学生已经基本把握了《再别康桥》的情感内容。因此,研读环节教师将首先立足细微指导学生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会运用诵读法鉴赏诗歌。

片段实录二:

师:同学们已经把握了这首诗的内容、思想、情感,确定了诵读的基调,下面,请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节再次诵读,在声音的处理、语气、情感等方面详细制订诵读方案。

生1:我们组诵读了第二节,具体方案为:“那河畔的金柳”表现了由衷的喜爱之情,“那”虚化;“的”字带过;“金柳”中“柳”字拉长,为下句相连蓄势。“是夕阳中的新娘”“是”字短促虚化;“夕阳”饱满,“中”和“的”带过;“新娘”饱满,拉长。“波光里的艳影”“波光”重音;“里的”带过;“艳影”饱满,拉长;“艳”高,“影”低。“在我的心头荡漾”表现陶醉之态。“在我的心头”虚化,稍顿;强调“荡漾”,“荡”字拉长,起伏状,仿佛河水涟涟,“漾”字拖满音,渐弱,仿佛河水荡漾远去。

……

在研读过程的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徐志摩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的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诗歌中的融合。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经历时,重点要求学生关注他的“康桥情结”。康桥对徐志摩的影响至深,他从一个封闭国度奔入一个全新自由的领域,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康桥的自然之美,徐志摩失落在这里的梦幻及他对自然、生命、生活的热爱,使他对康桥难舍难分。在康桥那里,充满了浪漫诗人需要的古老、宁静、恍惚的氛围,更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正如胡适所说,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自由。

《再别康桥》一文的教学案例力图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不要简单以诵读的次数、时间衡量诵读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要做到“精”读,用名家的示范诵读引领学生进入作品的诗情,让学生感受到淡淡的离愁,用学生的情感诵读抒发出心中体悟出的诗情,激发他们情感诵读的冲动。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基于UMU平台的语文互动教学探究——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
解读徐志摩作品《再别康桥》的画面美
徐志摩诗歌漫谈
重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主题浅析
《再别康桥》中抒情美感的品读探究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