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开放性探究题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技巧
2016-08-15尉娇文
尉娇文
高考历史开放性探究题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是高考历史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摈弃传统死记硬背的历史教学方式,及只利用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方式,主要通过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方向,对认同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通过试题综合考查学生能力,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树立正确史观的重要手段。能否掌握该试题的应对技巧,直接影响考生得分的高低和新课改下学生基本历史学科技能的提高与否,下面我们就如何高效、准确破解此题进行分析。
一、题型展示
此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载体,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范围,列出材料情境包含的多种观点,提取或选定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由于提取观点不同,因此答案非唯一性,无正误之分,言之有理即可。
类型可以细分为提供观点型开放性探究题和提炼观点型开放性探究题。
1.提供观点型开放性试题
此类试题一般设为方式为“……(材料),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或就材料中观点,你是否赞成或反对或另有观点,请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或根据公式,依据史实,对公式进行探讨,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等等。
2.提炼观点型开放性试题
其设问一般为“评析材料中关于……观点”、“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进行阐释”、“提供修复绘画作品的建议”、“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等。
评分标准通常是: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二、学生答题最常见的问题
1.观点不明确
在提供观点型试题中,考生观点经常以“我选择某某观点”、“我支持某某观点”、“我反对某某观点”、“此说法正确或错误”代替。在提炼观点型试题中,考生仓促读完材料及试题要求就急着总结,并未层层精读材料及试题要求,忽略题目或材料中暗含的有效信息,提炼观点片面,难以论证,或忽略题目要求,选用题目一种观点;无法提炼观点。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文科综合41.“阅读材料,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部分考生观点为劳动工具改进推动生产力发展,并未仔细阅读“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观点片面,与实体要求不符,个别学生观点为“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经济政策)”,忽略题目要求“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自行改变公式。
2.遴选不当的史实
试题一般限定史实进行论述,常见问题是考生忽略问题的限定,选用非典型史实,论述缺乏说服力。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文科综合41.“……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这类型试题限定史实,但考生会出现以中国古代农用工具为例,不符合题目要求,注定失分。如2016年银川一中模拟试卷41题;历史学研究,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可能出现一致的结果,也可能出现相背离的局面……依据上述史料,运用中国古代史史实,就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关系论证,至少分别围绕两个不同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实恰当、论证合理。
个别考生选用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对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进行论证,明显错误为选用宋代为了解决唐末藩镇割据实行了收兵权、调精兵、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派文官、设通判等史实进行说明,如果选用,就意味着这些措施没有解决唐末藩镇割据问题和没有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宋代这一系列措施确实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显不符合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要求。
无从下手,随意挑选片面的、不具备说服力的观点。或精读材料,但是不能通过草稿或腹稿列出观点以备挑选和修改,所以经常出现考生观点语言组织出现瑕疵,影响得分。另外。常见的问题是选择的观点不是考生最擅长的,所需史料超出考生能力范围,影响后面得分。对于无限定史实的挑选,坚持选择典型和有说服力的史实进行论证。
3.史论分离
考生明确观点之后出现十分严重的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缺少论述,只是史实的简单罗列,如某年实行了某项措施,并未进一步明确措施的作用或表明了什么,最终无法证明观点。第二类考生问题为简单论述,没有相应史实支撑,史论分离,论述缺少“历史味”。
三、应对策略
1.观点明确
应对这类试题设问,答题模板第一步为明确观点,也就是选择观点,从材料提供观点中挑选出自己最有把握的并加以充分论证,第二步必须写清楚赞同什么样的观点或选择什么样的观点,如果为公式类型材料试题,即使是赞同公式,就切不可将观点写成公式形式。
2.史论结合
论证不是简单堆砌史实,论证的关键是论,就是说理,因此论证已经涉及史学研究方法和原则,对于考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按照上海等地的solo评分法,论证不仅要有论据,还要有论的过程,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因此严格来说,简单罗列基本史实不符合试题设计者的命题意图。
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经得起推敲,使论证有说服力,论证过程应该有“历史味”,用历史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者简单罗列史实。
3.语言精练
历史论文一般有字数限制,应该抓材料中关键信息,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列腹稿或打草稿,再动笔,保证语言精练、切中要害。
总之,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开放性探究题的研究是高考备考中的重要一环,能否掌握该题应对技巧关系到高考成败,因此,重视研究,系统总结,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