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徐志摩作品《再别康桥》的画面美

2017-05-18何蔚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意境情感

摘 要: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再别康桥》是作者再次来到昔日的母校回忆起当年在这里读书学习的情景,心生怀念,写下的一首离别诗。以诗的体裁来抒写离别,画面丰富,情感深厚。以诗歌代替以往通常散文体裁写回忆录的形式,别有一番滋味。

关键词:画面美;意境;情感

作者简介:何蔚(1984-),女,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语文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1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在这里,奠定了作者浪漫主义诗风。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是诗人昔日作为旁听生学习的地方,诗人再次回到剑桥大学时,顿时忆起以往的种种,心生怀念,各种情绪涌入心里,百感交集,有回忆、有惆怅、有想念、也有畅往。思绪万千,情感丰厚,融入文字中,字字锥心,读者往返于字里行间,自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纠结。既有丰富的情感,自然诗歌中就带有了美丽的画面。可以说每一小节诗歌都有着不同的画面,读诗人的诗歌,会让我们觉得它不仅是文字,还有一副又一副的画面,以及画面背后的故事。是画也是情,是情也是景,本文将围绕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的画面美进行解读。

一、轻描淡写,展现离别场景

作者以三个“轻轻的”用在诗歌的开头,以一个青年学者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画面很美,只是略有伤感,因为作者有着对母校的眷恋与不舍,所以作者在诗歌的第一节给我们的是一个离别的场景,且诗人尊重母校,挚爱母校,因此画面很轻盈,也很宁静,诗人轻轻的来到昔日离开的故地,不忍心打扰这里的一草一木,轻轻的到来,便可以悄无声息的离去。三个“轻轻的”正是显出了庄重而又对母校依依不舍的诗人形象。“作别西天的云彩”用于诗歌第一节的最后一句,使我们浮现出诗人挥手告别西边美丽云彩的画面,诗人没有直接地向母校告别,而是向云彩作别,这使得画面更加的优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以及画面的色彩,也更符合全文的感情基调。

二、沿着河畔,追忆逝水年华

随着河畔追忆,处处都有作者的青葱岁月,于是画面便更加生动起来。在诗歌画面里有金色的杨柳、波光、波光中艳影,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色彩斑斓的、灵动的画面,加上作者的比喻,把金柳比作新娘、顿时使得这一幅画更加的有情感起来。母校里的一草一木不仅仅作为这里的风景存在,也不仅仅作为修饰母校的美而存在,他们早已经融入诗人心中,因为爱母校,所以珍惜这里的一草一木。沿着康桥,康河里最平常的水草也映在了诗人的画里。招摇的青荇也引得作者羡慕不已,所以作者才说我甘心愿意做一条水草,在康河的柔波里荡漾。展现于我们眼前的是柔波里荡漾的水草,也有诗人个人情怀的荡漾。“榆荫下的一潭”,“揉碎在浮藻间”让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副清澈的图,有着清凉的感觉,作者心生留念,眼前顿时想到昔日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往事随这一池子的青潭游动,犹如梦境再现,恍惚回到了从前。作者在每一节都抒写出不同的画面。情感也随着画面的不同而辗转,愈是激动的情绪,愈是有着优美动人的画面。于是,在诗歌的五、六节,作者开始了他的寻梦,画面以诗人撑一支长篙展开,作者撑着一支长篙,沿着河畔的青草更深处漫溯,借着一晚的星辉,一边回忆这里曾经给作者留下的美好,有给予林徽因永远无法忘记的誓言,有离别时的决绝、有昔日老师的教导,有人生理念的奠定,这里曾是诗人一声的转折点,有着重要的导师、重要的挚友,回忆使得诗人想要放歌,想要借着这斑斓的星辉放声歌唱。可是,诗人已经不能放歌,唯有用别离的笙箫来插入此时的画面,在孤独的箫声中衬托诗人此刻的不舍。用沉默替代了所有的言语,而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无声中更让读者被诗人对母校深刻的情谊所感染,笙箫的衬托,更增添了画面的凄美。

三、流连往返,抒写离别情谊

诗歌进入最后一节,作者悄悄的离开,不愿意带走这里的云彩,再次以“云彩”替代母校,增添画面感,也使得诗歌富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唯美的画面,带着淡淡的离别愁绪,点染了诗的一整副离别图,即是对前面第一节的回应,也是诗人情感的回映。在悄悄的离别中,不去打扰这里的点滴,就这样悄无聲息的离去,更显出诗人对母校的尊重与珍视。诗人以无声代替有声,嫣然一副情绪淡然的样子,实则内心对这里的一切都爱得深沉,一草一木,处处生情,即使是离别也要轻轻的离开,生怕打扰了这里的一切,在作者的心里,这里早已不仅仅是一处景,而是带有生命理念、带有心酸历程的过往。在作者的眼里,剑桥大学任意的一个角落都是他的过去,那些美好的难以释怀的情谊都在这里不断地上演,不断地重复演绎,依然不褪去一丝一毫的色彩,浓郁而深沉。

本文处处是景,处处是画,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面里,字字有情,句句入画。反复品读,自然能再现出当年诗人剑桥大学的情景,故事在诗歌里,我们可以不断地跟着诗人回忆。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画面感,经历不同,想象的空间自然是不一样的,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流连,逝水年华,有诗人自己的主导情感,也有读者自己的经历渗透,这样的画面有着作者的故事,也有读者的故事。画入字里,入诗里,处处是景,处处生情。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意境情感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基于UMU平台的语文互动教学探究——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