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2017-03-18张秀梅
张秀梅
摘 要:徐志摩,被茅盾评价为“是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又是‘末代的诗人”,实际上他是民国时代新兴知识阶层的代表人物,他在短暂的一生当中,为现代文学的星空留下了一道亮丽的轨迹。终于,他的诗文在沉寂了20多年以后,重新为人们所欣赏、所赞叹,尤其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
关键词:《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文
中图分类号: 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11-01
徐志摩于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这里地灵人杰,名家辈出,水乡的一草一木孕育了他最初的诗情,少年時他就饱读传统文学经典,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而后赴美、英留学,在英国留学期间,康桥以它独有的灵性触动了他澎湃的诗情,也是在这里,他定下了自己人生的基调,确立了单纯的人生信仰。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从此,在康桥确立的人生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处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之下,现实生活到处是丑恶和污秽,他的充满理想主义的英美式民主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他痛苦、失落。于是,1928年8月又来到达伦敦,在伦敦期间他满怀复杂的情感又一次来到了康桥。康桥景色依旧,在归途的舟中,他写下了这首《再别康桥》。
康桥,是诗人理想的象征,一声“再别”,包含了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康桥理想”幻灭之后向过去最终的告别,又流露出对剑桥大学、对英美式社会理想依依不舍的深切情怀。《再别康桥》宛如一幅如梦如幻的风景画,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同康桥依依惜别的情景。
在诗的开端,诗人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脚尖,像一阵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走了,生怕惊醒康桥的好梦,不但烘托出康桥周围宁静的气氛,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细致入微的感情。轻柔的音乐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协调一致,增强了诗歌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这一“走”一“来”,也暗含了诗人康桥理想的形成和幻灭,在诗人要离开的那一刻,他把生长于斯的理想又留于斯,来时不曾有,今天再次离开时同样是不拥有,这是怎样的悲哀呢?在康桥所有的景物当中,诗人为何偏要向“西天的云彩”作别呢?因为在诗人的眼中,康桥傍晚的景物中属“西天的云彩”最美,它的富于变幻给傍晚的康桥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康桥更加美丽,诗人在临别的最后一刻向“西天的云彩”作别,也代指向整个康桥告别。
诗歌的第二节、第三节均为再次欣赏旧日景色,诗人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康河的怡人风光:“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浪;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他将“那河畔的金柳”幻化成“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温婉可人的女子;“波光里的艳影”本应该在水面上荡漾,这里却幻化成“在我的心头荡漾”,究竟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作者意乱情迷。“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作者意乱情迷的原因找到了:是缘自这条母亲河,在这条河中漫游。诗人这个游子终于投进了母亲的怀抱,与青荇一起分享“康河柔波”的爱抚。
第四节、第五节写旧梦重温。那“榆荫下的一潭”就是有名的拜伦潭,当年诗人曾撑一支长篙尽情地在那里徜徉,在诗人的印象当中,它像彩虹一样美丽,富于变幻。然而随着他在剑桥留学生活的结束,当年的理想已幻化成色彩斑斓的旧梦了。如今故地重游,几多感叹,几多神伤。用“彩虹似的梦”来形容当年的留学生活,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于往昔生活的追念,而且这比喻本身就是对他人生理想的评价,虽然美若彩虹,却又像彩虹那般易逝。旧梦复苏了,眼前因康桥而生的景物似乎都蒙上了一层喜悦色彩,诗人想追寻旧梦,再回到往日的欢乐之中,所以他要“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他要解开所有心灵的羁绊,心旷神怡地在星辉斑斓里放声歌唱。另外,诗人在多彩的晚景画面之后又插入一段夜景的描写,也使诗的总体意境变化有致,更加烘托出康桥景色的如梦如幻。
第六节,诗人的笔触又回到了无奈的现实,“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一个“但”字把诗人由幻想拉回到现实,烘托出他即将离开康桥时的黯然心境。前几节的欢乐色彩不见了,唯有这一腔愁绪在心头,诗人不愿面对的现实:与康桥最后分别的时刻来到了!
第七节呼应开头,描绘诗人即将离开康桥时的情景。这里“轻轻的”换成了“悄悄的”,是诗人开头对康桥满含爱意的延续,同时承上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中的“悄悄”,这略带忧郁色彩的“悄悄”使离愁别绪升华了。康桥依然美丽,美丽的康桥理想却带不走了,它将被永远地留在了康桥。是啊,这么美丽的人生理想原也只属于康桥,诗人只能把它视为自己一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
《再别康桥》这首诗久久为人传唱,不仅在于它意境优美,风格飘逸,还源自于它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徐志摩是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者,在这首诗中也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首先,这是一首有韵诗,每节偶数句押韵,整首诗用韵上既有整齐之美,又先扬后抑,抑扬顿挫,体现了音乐美。其次,本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康河夕照图”和“康河夜景图”交相辉映,把诗情融入在绘画美当中。最后,每节诗都错落有致,体现了建筑美。
徐志摩挥动着理想的翅膀,永远地遨游于太空了,他敢于流露自己的真性情,用他旷世的才华和激情拓展了个人生命的空间,使我们也有幸能读到这首传世的《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