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别康桥》主题浅析

2017-03-07刘禹彤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爱情

刘禹彤

【摘要】《再别康桥》作为新月诗派著名大家徐志摩先生的代表作品,因其蕴含的真挚情感、流畅华美的音调、浓厚的古诗韵味、圆熟的写作技巧等,一直被选作高中语文课程,受到相关教育者及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康桥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最《再别康桥》所表达的对母校的怀念、对过去的告别及对爱情憧憬的多个主题。

【关键词】《再别康桥》;怀念;告别;爱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再别康桥》一直以来都作为高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首现代诗歌,一直都犹如一首华美的小夜曲,充满了自由、潇洒与飘逸,并与康桥优美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特色的诗镜,吸引着广大的研究者与读者,使人感慨与沉思。但是,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一般认为课文的主题都是唯一的,一般都是按照考试大纲将课文的主题传授给学生,也就是将教材编写者所认为的主题教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事实上,每一篇课文都不止一个主题思想,本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研究了诗中所表达的多个主题思想。

一、对母校的怀念之情

对母校剑桥的离别之意,怀念之情是最容易被读者们所接受的主题之一,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康桥的诸多事物,比如云彩、金柳、青荇、波光等,这些事物在作者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每种事物都充满了生命,并与自己有着深厚的感情,康桥的美景一方面感染着作者,作者同时也赋予了这些事物鲜活的生命。对于这充满无限美丽的景色,使作者对其眷恋之情油然而生,但是现实却又不能使其过多停留,于是他只能把这些依依不舍之情化作为轻轻地挥手,将云彩当作是自己的老朋友进行依依道别。康桥对于徐志摩来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对于徐志摩来讲,康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徐志摩在离开的时候,对康桥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并將这无限的不舍之情寓于诗歌之中。徐志摩站在康桥的桥头,望着河面上落日的余晖、河面上柔柔地荡漾着的水波,凝望着这个让他依依不舍的地方,想着这次一走,中英万里的距离,也许他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校了,看着面前这美丽的自然美景,在不忍心打破这景色的和谐下只能在内心深处轻轻地说一句:“再见了,我心爱的康桥,再见了,这美丽的一切”,可见,这首诗表达诗人对母校剑桥大学深深的怀念之情、离别之意。

二、对过去的告别之意

假如这首诗歌仅仅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离别之情及对母校的热爱,那么它也不会那么地受读者的热爱,并成为世界著名的经典之作。徐志摩在进入剑桥大学之前,曾在美国的克拉克大学学习,进入剑桥后,他的思想与情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深受欧美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由一名充满一腔热血的希望祖国振兴的爱国留学生变为一名追求美、追求自由、追求爱的诗人。在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林徽因,并与之陷入热恋,不顾世俗及无爱婚姻的束缚,经过多番周折与妻子离婚并表达对林徽因的爱。而他的这些变化都是在剑桥大学也就是康桥的见证下发生的,在“康河的柔波里”,他“揉碎在浮藻间”的是“彩虹色的梦”,是他曾经追求的最高理想,现在他所告别的康桥也代表着他对过去生活的告别,也是对过去自己的告别,告别过去的家庭、婚姻、理想与生活,因为在康桥边,他也曾与自己的妻子有着美好的过去,而现在他的生活中只有对美、爱及自由的追求,与妻子的离婚、家庭没了,他也因此受到原来很多朋友的冷眼,似乎成了大家讨厌的人,他在这里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而康桥不仅仅是他生活发生变化的起点,也是他现在唯一的倾诉对象,所以,诗中蕴含了作者对过去的告别之意,他在告别过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之情

也有部分读者将《再别康桥》定义为“情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之情。爱情与亲情作为我们讨论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爱情,徐志摩也一样,了解徐志摩的人都知道徐志摩、林徽因与徐晓曼之间的爱恨纠葛,而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也是在康桥种下了两人的情缘,但当徐志摩千辛万难与妻子离婚、剑桥大学退学、回国打算与林徽因成婚的时候,却发现林徽因已经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婚,在面对如此打击,承受万般痛苦之时,他仍旧没有放弃对林徽因的追求,就如飞蛾扑火一般,但却又受到了林徽因的拒绝,并对徐志摩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可见,在康桥与林徽因的这段爱情之火对徐志摩造成的伤害之大,因此,康桥亦是对徐志摩爱情的象征,并在诗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出现在诗中的“青荇”,使我们很容易想到《诗经》中的一些名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使我们瞬间就会感觉到美好的爱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但是回到现实中,徐志摩对于林徽因有着无限的爱,将林徽因作为他灵魂的另一半,将林徽因作为他一生的挚爱,但是当他几经周折与妻子离婚赶着与林徽因结婚时,林徽因却与他人订婚了,而诗中紧接着的诗句“但我不能放歌”将徐志摩带回了现实。在康桥,徐志摩爆发了其感情,尽管受到很多人的指责、世俗的不容等,但是他却依旧飞蛾扑火般不回头。可见,尽管徐志摩在感情上遇到了诸多的不顺,但是他仍旧对未来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憧憬,而这也在《再别康桥》这首诗中得以充分体现。

四、结语

如《再别康桥》一般,在很多高中语文课程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主题思想,也正因为丰富的多样化的主题,才使这些文章与诗歌变得更加的精彩、更加的耐人寻味。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唯一的、死的主题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去挖掘、去探索文中所包含的多个主题。

参考文献

[1]赵彬.西洋梦的挽歌《再别康桥》主题探索[J].北方文学:中,2013(4).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基于UMU平台的语文互动教学探究——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雨巷》与《再别康桥》比较阅读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