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的认知解读

2016-08-15陆国君

外文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转喻构式

王 磊 陆国君

南通大学



现代汉语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的认知解读

王磊陆国君

南通大学

摘要:四字格式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本文将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对在“没……没……”中共现的现象抽象为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考察该构式的表征形式、句法功能以及语义特征,并运用转喻、认知参照点和概念整合等认知语言学理论进一步探究该构式非组构性意义的内在形成机制。

关键词:反义词共现;“没A没B”构式;转喻;认知参照点;概念整合

1. 引言

反义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词汇语义关系的典型(Murphy 2003: 169)。Justeson & Katz(1991)将反义关系定义为成对词项之间一种特殊的词汇关联。反义词对形成语义场中的一个对比范式,在具体语境中,反义词对的成员能够共现,反义这一规约性的纵聚合替代关系也能实现为横组合上的共现关系(Murphy 2006; Jonesetal. 2012; Panther & Thornburg 2012)。反义词可以相互替代,亦可以在一定的语段中共现,如“here and there”、“没大没小”等。反义词共现指两个具有反义关系的词项共同存在于一定的语言单位中(吴淑琼 2014)。

汉语中有许多反义词素或词项共现构成的四字格短语。利用一组或两组单音反义词构成的四字格短语又被称作“待嵌格式”。待嵌格式指两字交替显现、两字(个别的为多字)交替隐含而需要人们在使用中将隐含的字填补进去以成就一个新的词汇单位的准四字格式,如“没……没……”、“半……半……”(周荐 2001)。反义待嵌格式分为以下几类(A和B是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对,X和Y为非反义关系的单音节词素或词项)(吴淑琼 2014):

a. X+A+X+B(如:有长有短,没上没下)

b. A+X+B+Y(如:东张西望,天寒地冻)

c. A+B+X+Y(如:表里如一,左右逢源)

d. A1+A2+B1+B2(如:凶多吉少,破旧立新)

e. A+A+B+B(如:真真假假,断断续续)

f. A1+B1+A2+B2(如:是非曲直,古今中外)

国内诸多研究者对“X+A+X+B”中的“没A没B”四字格式进行了研究,如童晓玲(2008)、邵敬敏、袁志刚(2010)、沈玲(2013)、曹盈(2014)、孟彩娟(2015)等。他们从语音、语义、结构、语用等角度研究其特征。骆林娜(2010)、侯复旦(2012)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这一结构的形成机制。先前研究者们所探讨的“没A没B”四字格式中,A、B为不同的单音节词素或词项,不局限于反义关系。本文基于真实语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反义待嵌格式“没A没B”的认知机制。

2. 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的结构和语义特征

反义待嵌格式具有其组成成分以外的非组构性意义。Goldberg(1995, 2006)将构式定义为形义配对体,任何语言构型,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个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不能从其他已存结构中严格预测出来,就可看作是构式。因此,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对A和B在“没……没……”中共现的四字格式“没A没B”可被认定为反义词共现构式。

为有效考察汉语中的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笔者选取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CCL),共检索出2723条语料,其中,含有构式中A、B为反义关系单音节词项的句例655条,占所有语料的24.05%,可见这一构式在汉语中较为常见。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没……没……”的解释是:1)用在两个同义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强调没有,如“没皮没脸”、“没着没落”、“没完没了”。2)用在两个反义的形容词前面,多表示应区别而未区别,如“没大没小”,“没深没浅”。观察语料可以发现,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中的A、B除反义形容词外,还可以是具有反义关系的动词和名词,如“没升没降”,“没父没母”等。

就句法功能而言,“没A没B”构式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语料中充当谓语、定语和状语的句例较多,没有出现充当主语的情况,具体实例如下:

(1)人逢佳节倍思亲,王大娘 [没儿没女],丈夫早逝。 [做谓语]

(文件名:当代报刊人民日报1994年人民日报第2季度.txt)

(2)她生气地把手枪往地上一扔,说:“简直是 [没上没下]!”[做宾语]

(文件名:当代文学大陆作家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txt)

(3)杨绛在《我们仨》中这样形容三人之间 [没大没小] 的亲密关系。[做定语]

(文件名:当代报刊新华社新华社2003年7月份新闻报道.txt)

(4)他接过毛巾就 [没轻没重] 地乱擦一气,手里仿佛不是头发,而是一把杂草……[做状语]

(文件名:当代报刊作家文摘19951995A.TXT)

(5)李道理每天三四节课一下来,便为筹钱、省钱、赊料、落实施工队伍到处求告,忙得 [没日没夜] 头脚颠倒。 [做补语]

(文件名:当代报刊人民日报1995年人民日报6月份.txt)

《现代汉语八百词》将“没”定义为动词和副词,做动词时表示对“有”的否定,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对领有、具有的否定;第二种是对存在的否定;第三种是表示数量的不足;第四种表示不及。做副词时表示否定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没A没B”构式的语义不是简单的“没A”和“没B”相加,例如“没添没减”看似双重否定,当反义词对“添、减”进入构式后,却加强了肯定意义。

3. 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的认知机制

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的认知机制包括两个环节,首先,反义词对A、B进入“没……没……”并共现,这是整个构式认知机制的第一步;其次,“没A没B”所在的语境与语言使用者的背景知识经历概念整合的过程。

3.1 反义词对A、B共现的转喻思维

转喻是人类概念化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概念转喻的定义,其中Barcelona(2002: 246)认为“转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即源域,向另一个概念域,即目标域的映射。源域和目标域属于同一功能域,它们之间的语用功能联系使目标域在心理上被激活”。Langacker(1993: 9)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利用认知参照点来阐释概念转喻:“转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知参照点现象。更准确地说,通常用转喻表达的实体作为参照点为所需的目标实体(即实际所指的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语义的形成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概念化的认知模式作用的结果。反义关系是同一认知域中的概念关系,Kovecses(2002)指出,转喻是同一认知域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因此,反义词对在认知上的邻近性为处于同一功能域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提供了心理可及,反义词对以及二者在“没A没B”构式中共现都是人类转喻思维的结果。基于Langacker关于转喻的定义以及认知参照点模式,A、B在“没……没……”中共现的思维机制可如下页图1所示。

图1 A、B在“没……没……”中共现的转喻思维机制(C=认知主体;r/R=认知参照点;t/T=目标;=认知路径)

从图1可以看出,处于同一认知域的反义词对中一个成员A(r)为另一成员B(t)提供认知参照,例如以“大”为参照,其目标必然是“小”,反之亦然。当反义词对A、B进入构式“没……没……”后,A、B在概念域中的语义得以突显并成为源域,担任认知参照点(R),为目标域即A、B共属的整个概念域(T)提供心理可及。上例“大”、“小”在构式“没大没小”中共现,为认知主体的心理接触提供通道,“大”、“小”所属源域映射到目标域,其所属集合的所有成员被激活。

3.2 “没A没B”的转喻及概念整合机制

反义词对进入构式后,A、B所表示的意义不局限于某一认知域,如“大”、“小”,既处于体积域又可属于年龄域等,因此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过程除了体现同一认知域中“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思维外还涉及不同域之间的映射。

隐喻(Laokff & Johnson 1980)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进行系统的跨域映射,但是概念隐喻理论的阐释忽视具体语境,把隐喻定义为一种严格的具有方向性的现象,提供源域到目标域的单向映射(Ungerer & Schmid 2008: 258),在解释新创隐喻、新创词语、谚语等非常规隐喻方面显得不够充分,无法揭示语言运用背后的实时意义建构过程(沈莉 2010: 109-112)。Fauconnier(1997)在Lakoff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概念整合理论,将两域映射模式改进为四空间模式:即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形成普遍结构;合成空间除了包含类属空间中的普遍结构外,还包含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以及合成空间本身通过组合、完善、扩展而建立起的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Fauconnier & Turner(1998)指出,组织框架为其所在空间的元素之间提供了一整套组织关系,概念整合网络中所有的空间共享由组织框架提供的构造。Fauconnier & Turner(2002: 120-135)将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划分为四种:简单型(simplex)、镜像型(mirror)、单域型(single-scope)、双域型(double-scope)。其中双域型整合网络中的两个输入空间有着各自不同的组织框架,它们均部分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形成层创结构。本文试图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具体实例来探讨“没A没B”这一反义词共现构式的意义建构过程。以句(6)为例,其概念整合过程如图2所示:

(6)走入职场,称呼礼节是第一课。冒冒失失、[没大没小]的职员,在职场上是不会受欢迎的。(文件名:当代网络语料网页C000022.txt)

图2 “没大没小”的概念整合过程

这是一个双域网络,两个输入空间有不同的组织框架。输入空间1中,反义词对可能涉及单一认知域,也可能包含多个认知域,如例(6)中的“大”、“小”处于数量域、年龄域、辈分域、体积域等。同一认知域中的突显信息经转喻映射,其所处认知域的所有成员,例如年龄域所属集合中的各个年龄段,均被激活。输入空间2由具体语境提供,例(6)中涉及职场中不同资历的新老职员,上下文的提示信息进入输入空间2与空间1对应,从而确定反义词对在语境中所处的认知域,即辈分域。类属空间包含了这两个组织框架,由于语言使用者会结合自身的规约性背景知识,因而所形成的类属空间是:职场中有资历、辈分之分。同时,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投射构成合成空间:职场中遵循一定的法则。反义词对“大”、“小”在“没……没……”中共现,经过调整和扩展组织框架从而顺利建立层创结构“没大没小的职员”,即不遵循职场中讲求资历和辈分这一法则的职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经历了同一概念域的系统映射以及不同概念域所属心理空间的组织框架组合、完善和扩展等意义建构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的概念整合过程

简单来说,输入空间1中反义词对A、B共现,经过转喻映射,处于同一功能域中的源域作为突显的认知参照点将某一个或几个整体概念域激活,构式所在的语境信息进入输入空间2,确定A、B所属认知域,两个输入空间在类属空间中相结合,抽象为语言使用者规约性的背景知识,同时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构成合成空间,获得“没A没B”的语境意义,构式表达式、上下文提示和规约性背景信息在合成空间中经过调整、完善和扩展形成层创结构,即构式的非组构性意义。

4. 结语

本文在考察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句法及语义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该构式非组构性意义的内在形成机制。构式中的反义词对A、B进入“没……没……”后,其所处单一或多重认知域作为源域和突显的认知参照点经转喻映射,激活所属概念域的所有成员,进入概念整合网络,与“没A没B”所在的语境信息共同构成输入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方面抽象为语言使用者规约性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选择性投射,获得“没A没B” 的语境意义;构式表达式、上下文提示和规约性背景在合成空间中经过调整、完善和扩展形成层创结构,从而获得了构式的非组构性意义。本研究不仅拓展和深化了前人关于这一构式的研究,而且对汉语其他四字格成语的结构及意义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Barcelona, A. 2002. Clarifying and applying the notions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with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update [C] // R. Driven & R. Pörings (eds.).MetaphorandMetonymyinComparisonandContrast.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7-277.

Fauconnier, G. 1997.MappingsinThoughtand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 M. Turner. 1998.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J].CognitiveScience22(2): 133-187.

Fauconnier, G. & M. Turner. 2002.TheWayWeThink:ConceptualBlendingandtheMind’sHiddenComplexities[M]. New York: Basic Books.

Goldberg, A. E. 1995.Construction:AConstructionGram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oldberg, A. E. 2006.ConstructionsatWork:TheNatureofGeneralizationin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nes, S.etal. 2012.AntonymsinEnglish:Construals,ConstructionsandCanonici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usteson, J. S. & S. M. Katz. 1991. Co-occurrences of antonymous adjectives and their contexts [J].ComputationalLinguistics17(17): 1-19.

Kovecses, Z. 2002.Metaphor:APractical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koff, G. & M. Johnson. 1980.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ngacker, R. W. 1993.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s [J].CognitiveLinguistics4(1): 1-38.

Murphy, M. L. 2003.SemanticRelationsandtheLexicon:Antonyms,SynonymsandOtherSemanticParadigm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urphy, M. L. 2006. Antonyms as lexical constructions: Or, why paradigmatic construction is not an oxymoron [A] //Constructions, SV1(8). ISSN 1860-2010. http://www.constructions-online.de/articles/specvol1.

Panther, K. U. & L. Thornburg. 2012.AntonymyinLanguageandUse[M]. Newcastl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Ungerer, F. & H. J. Schmid. 2008.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曹盈. 2014. 框式结构“有A有B”和“没A没B”语用上的对称与不对称[J]. 金田 (6): 331-332.

侯复旦. 2012. “没 A 没 B”构式的MRP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外语学院.

骆林娜. 2010. 类固定短语“没X没Y”格式解析[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

孟彩娟. 2015. “有X有Y”与“没A没B”内部语义对比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9): 108-110.

邵敬敏,袁志刚. 2010. “没A没B”框式结构的语义增值及贬义倾向[J]. 语文研究 (3): 7-10.

沈莉. 2010. 概念整合理论的阐释力及其应用[J]. 哈尔滨学院学报 (5): 109-112.

沈玲. 2013. “没A没B”格式的语义特征及语用价值[J]. 长春大学学报 (1): 36-40.

童晓玲. 2008. 析“没X没Y”固定格式[J]. 现代语文 (1): 34-35.

吴淑琼. 2014. 汉语反义词共现构式的转喻解读[J]. 外文研究 (1): 15-20.

周荐. 2001.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待嵌格式[J]. 中国语文 (6): 550-554.

(责任编辑李关学)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23(2016)01-0039-05

收稿日期:2016-02-03

通讯地址:226019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转喻构式
威胁构式“你敢VP”研究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转喻式翻译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