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津语言学史手册》述评

2016-03-15杨志勇

外文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范式

杨志勇

北京外国语大学



《牛津语言学史手册》述评

杨志勇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牛津语言学史手册》是由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光荣退休教授Keith Allan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这是Keith Allan继2010年推出《语言学中的西方古典传统》(第二版)(The Western Classical Tradition in Linguistics)之后的又一力作。《语言学中的西方古典传统》(第二版)尽管已经论述了很多题目,但关于有史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语言研究,更多的视角和领域有待挖掘和呈现,非西方的传统也同样值得关注,语言学界需要跨越不同传统,放眼历史和世界,这就是《牛津语言学史手册》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语言学史;范式;美欧中心主义;学科建设

1. 内容简介

《牛津语言学史手册》的主体部分辖导论和34章;根据主题,可分为6个部分。这里仅述要点。

第一部分介绍人类交际的语言学研究。第1章“语言起源和进化”论述了语言的种系发生,质疑了现代语言可能的起源时间,评述了语言与思维、大脑、解剖、社会之间的关系。第2章“文字史”认为所有文字系统本质上都是用符号序列反映语句的时间顺序;最早的文字用作记忆提示,某种程度上是象形的。第3章“手势研究史”指出手势是一种与言语常伴的身体活动,曾被看作“附属物”文艺复兴时意识到其价值,18世纪时得到研究,从19世纪到现在被认为是语言的最早形式。第4章“手语语言学史”探讨了手语和口语、不同手语间的异同:手语是一种半自治的姿体性媒介,是三维空间里同时进行的多个符号。20世纪后期,手语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

第二部分介绍语音学史。第5章“正字法和早期语音学”回顾了语音学在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发展,对比了印度语音学的先进和文艺复兴前欧洲的落后;正字法改革促进关注语音分析;工具语音学创始于18世纪末,20世纪有重要发展。第6章“从国际语音字母表到PRAAT和其他”论述语音学史:1886年创立的国际语音字母表依据的是Pitman和Ellis设计的字母表;19世纪,语音可以被记录,还有对印欧语言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第7章“19世纪音变研究:从拉斯科到索绪尔”指出19世纪语言研究从描写到解释得益于威廉·琼斯的比较法,介绍了拉斯科、格里姆等人的音变研究,新语法学派的观点。这时期索绪尔提出了现代语言学的原则。第8章“发现音位”指出世界各语言学传统除Pnini外,都没有意识到音位的存在。喀山学派研究了形态音位学,布拉格学派研究了音位的区别性特征,雅各布森详述了区别性特征理论,生成音位学接受了区别性特征概念。第9章“语音象征史”介绍了《克拉底鲁篇》中克拉底鲁的自然观遭到苏格拉底否定,音位在语义类中的分布不像赫摩根尼认为是随意的,每种语言中都有联觉音组。洪堡特、叶斯帕森和雅各布森都承认语音象征存在。

第三部分介绍非西方传统的语言研究。第10章“东亚语言学”介绍了东亚的语言研究,重点是中国的文字史、辞书编撰史和语法史,还简评了朝鲜和日本的语言研究。第11章“印度语言学”介绍了历史悠久、成果丰富的古印度语言学,其影响力达致中国和中东地区,18世纪末传到欧洲。第12章介绍了闪米特语言学和亚非语言学。

第四部分介绍欧美语法学史和形态学史。第13章“哲学对语法研究的影响: 从柏拉图到普利西安”指出古希腊语言研究源于哲学,介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词性划分,斯多葛学派揭示了制约语用的深层规则;狄奥尼休斯·特拉克斯的《读写技巧》是多纳图斯教学语法依据的典范,是中世纪拉丁语教学的基石。第14章“18世纪前的教学语法”研究了多纳图斯和普利西安的著述,指出中世纪一个创新就是将理解和构建句子的实用技能融进教学语法。第15章“标准语理论和俗语”指出中世纪的语言学习是同时学拉丁语和标准俗语,再用标准俗语取代拉丁语。15世纪起,更多俗语有了自己的语法,《圣经》被陆续译成俗语。第16章“基于词的形态学”介绍了古希腊和印度两种语言传统对词的分类,亚里士多德和亚得里亚学派关注屈折形态的系统性,斯多葛学派和瓦罗关注派生形态的不规则性。19世纪末新语法学派发现了形态词根,20世纪初提出了语素理论。第17章“普遍语法:从柏拉图到乔姆斯基”介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世纪认为,所有语言的结构本质相同,摩迪斯泰学派提出为不同词性确定不同指称模式。波特-罗瓦亚尔学派和乔姆斯基都认为,语言结构存在于心智中。第18章“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指出美国描写语言学强调共时分析,关注焦点从语言描写发展到对方法、技巧和归纳理论的研究。布龙菲尔德率先对语言结构进行分类表征,但不知道意义该置何地,而哈里斯完全排斥意义,将“语法”定义为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句子的一套指令。第19章“乔姆斯基对语言学的贡献”详述了生成语言学史:他将“语法”定义为从递归性角度对一套有限的句子及结构描写进行详述;乔姆斯基在最简方案中提出了一套简化的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心智/大脑的一个组成部分。第20章“索绪尔以来的欧洲语言学”介绍了《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后的欧洲语言研究。索绪尔认为,从结构和语义角度界定一个语言成分应依据与其他成分的关系。布拉格学派受其影响,但认为语言变化是系统的,每个阶段都会呈现较早阶段的痕迹;语言的功能可以在语法范围内得到解释。第21章“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指出功能主义认为交际使语言具有结构;认知主义认为,语言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概念化。总之,是认知和话语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塑造了语言,功能语言学是过程取向,认知语法是基于构式。

第五部分介绍意义研究。第22章“辞书编撰史”介绍了词条确定的过程,详述了辞书编撰史和编撰法,以及词典的不同功能。第23章“逻辑-哲学传统”介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命题”概念,以及亚得里亚学派的继承和发展。还介绍了弗雷格对Bedeutung与Sinn的区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伯利的“驴子句”理论。第24章“词汇语义学”讲到,历时性词汇语义学已从思辨词源发展到了历史比较研究;19世纪时,欧洲对词和意义的历史发展的研究让位于跟踪语言发展的词典研究。第25章“意义研究的后结构主义路径和认知路径”讲到,成分分析法是将结构主义分析、形式主义描写和心智主义意义概念结合后提出的;简介了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概念语义学理论、生成词汇学理论、原型语义理论和框架理论。第26章“语用学简史”追溯了语用学的研究:诡辩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工具,不只是证实和证伪手段;洪堡特、皮尔士、房德里耶斯和布勒都强调语言使用;亚里士多德强调隐含意义的传达,格赖斯准则是其体现。第27章“语篇和语境中的意义”讲到,结构主义关注句级语法和词汇意义,而现在会话和书面语篇中的意义更受关注,推动因素有维特根斯坦哲学、言语行为理论、功能主义、语境主义等。

第六部分介绍历史的视角。第28章“18世纪以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介绍了培根和莱布尼兹的语言思想、第一部比较词汇表、琼斯对印欧系语言亲属关系的论述,以及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拉斯科等研究了音变和语言间的谱系关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类型学的繁荣。第29章“语言、文化与社会”综述了社会文化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洪堡特、惠特尼、索绪尔和威廉·拉波夫等人的理论贡献。第30章“语言、心智与大脑”介绍了柏拉图的身心二元论、亚里士多德论语言与认知、现代科技的成果;指出乔姆斯基的“语言器官说”还没有直接证据,还介绍了心理学和神经学关于语言的研究。第31章“语言间的互译性”讲到,翻译要求译入语读者能和译出语读者有相同反应;翻译是可能的,意义是语句与语境间的关系,且人类具有相同的心智、物质关系和适应能力,但很少能精确对等。第32章“计算语言学”讲到,计算语言学源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的机器翻译研究;Bar-Hill认为不可能有高品质的自动翻译已成为学界普遍观点;计算语言学除词汇意义和框架外,不需要形式句法学和语义学,这样可以让对百科知识的复杂表征发挥更大作用。第33章“语料库语言学史”指出语料库语言学始于19世纪晚期的频率列表编撰。早期少有口语语料,随着科技发展有了巨大变化。乔姆斯基说,没有一个语料库可以完全代表一种语言,但合格的语料库会包含一个完整的语言样品,即使本族语者的母语语法性直觉也可能出错。第34章“语言学哲学”讨论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斯多葛学派“为语言研究语言”对瓦罗和阿波罗纽斯的影响,后者认为,语言中的深层结构可转化为表层结构,还重新评价了历时语言学。

2. 简评

这部单卷本的手册具有以下的特点和价值:

第一,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牛津语言学史手册》全书924页,紧紧围绕语言研究,不囿于美-欧中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放眼世界,跨越不同研究传统,剖析和梳理了自古及今各种有代表性的语言学理论的根源和脉络,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的语言研究成果。可以说,这是一部有内涵、有深意、很全面的语言学百科全书,对专业研究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第二,科学史认为,每个时代的理论和实践既是过去历史的产物,也是未来发展的起点。每个时代的学者都不是从零开始,都需要立足和借鉴前人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谦虚谨慎,奋发有为,推陈出新。语言学的发展同样如此。《牛津语言学史手册》的出版是语言学史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进一步加强了语言学科的历史沉淀。

第三,不得不说的是,本手册的论述范围极广,给人的初步感觉是缺乏学术研究应有的深度和细度,难以为具体研究做出贡献。事实上,这是由手册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牛津语言学史手册》不是专著,所以它的主要价值不是启迪一时一地的具体研究,而是整理、介绍和比较语言学领域内不同的研究传统及成果,是学科建设和整合这个重大工程的一部分,有利于扩大学科影响。感兴趣的专业学者和一般读者可从书后长达121页的参考书目中选择相关的文献深入研读。

参考文献

Allan, K. 2010.TheWesternClassicalTraditioninLinguistics(2ndEd.) [M]. London: Equinox.

Allan, K. 2013.TheOxfordHandbookoftheHistoryofLinguistics[Z].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责任编辑侯健)

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23(2016)01-0101-03

收稿日期:2015-12-27

通讯地址:100089北京市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转换的范式:反思知识产权理论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祖”文化之于“地方感”与“超越性”的表达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