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改善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2016-08-12董文超

光明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运动疗法温针灸

董文超



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改善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董文超

山东省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 (青岛 266002)

摘要:目的讨论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与口服药物治疗哪种更能有效的缓解骨性关节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对疼痛、肿胀、活动度进行评估,观察经干预后患者疾病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8%、观察组总有效率41.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相对于口服药物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疗效。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温针灸;运动疗法;疼痛

骨关节炎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如创伤、关节的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引起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临床可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常用同义词很多,如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软骨的退行性变可能自 20岁后期即已开始,在50岁以上人群中,大多能在X线片上显示骨关节炎的表现。病变在女性往往较男性更为突出,多累及手指关节、膝、髋、脊柱等,是影响老年人活动的最常见原因。中医属骨痹范畴。它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病程时间长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防治该病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西医采用药物的办法缓解患者症状,中医采用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患者,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膝关节OA临床诊断标准[2]。以随机和双盲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首先要让患者对该病有所认识,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关节过度运动和负重,避免关节机械性损伤。进行有关肌肉群的锻炼,可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骨性关节炎关节内外纤维组织发生挛缩及粘连,从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因此应进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并配合肌力训练和有氧训练,我们采用的运动疗法主要包括主动及被动运动。采用主动运动恢复关节活动时,动作应平稳缓慢并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然后稍加维持,用力程度以引起肌肉紧张或轻微疼痛为度。被动运动是在治疗医生的协助下或患者用健肢协助进行被动运动,对挛缩组织的牵张作用较主动运动有力,活动到最大幅度时也应做短时维持。有研究认为简单的膝关节承重及非承重屈伸训练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并增加肌肉力量。针刺取穴: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髌下、委中。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使膝关节呈120°屈曲,以患者舒适为宜。消毒后取1.5寸毫针刺入穴位,行针得气后,每次选取3~4个穴位,把1 cm的艾绒团插在针柄上,从下点燃艾条,待艾条燃尽再灸一次。待艾条冷却后,清理艾灰,将针取出。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1.2.2对照组一般西医治疗采取服用药物治疗,一般服用改善症状的药物加软骨保护剂,镇痛剂如对已酰氨基酚有镇痛作用,但抗炎作用弱。非甾体抗炎药有抗炎止痛的特点,用药后可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软骨保护剂:可缓解症状,维持和恢复关节功能。所以对照组服用药物为:双氯芬酸纳75mg每日2次、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

1.3疗效标准基本痊愈: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自如、浮髌试验(-);好转: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基本恢复、浮髌试验(-);无效: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程度均无改善、浮髌试验(+)。

2 结果

两组干预后膝关节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表2 两组干预后膝关节改善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西医治疗主要靠服用非留体类药物、止痛剂等方法缓解症状,疗效不明显且有不良作用。中医认为骨痹多与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局部气血凝滞有关。温针灸法,又称温针、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药饼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证的治疗。温针灸主要是通过艾灸的热力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湿逐寒、通络止痛之效[3]。运动疗法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退行性软骨的修复[4],徐守军等[5]认为运动疗法能取代或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在骨性关节炎的使用,克服长期服药给老年人带来的胃肠不适、肾脏损害等不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疗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温针灸及口服药物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均有效,但温针灸疗效配合运动疗法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及关节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口服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孙英.实用关节炎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院出版社,2002:331-333.

[2]关骅.临床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04-291.

[3]凌一揆,颜正华.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0-89.

[4]黄涛,黄昌林.不同运动方式对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的防治[J].中国康复,1999,14(1):6-8.

[5]徐守军,姚新苗,吴燕,等.运动疗法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7-18.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0.045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10-1442-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董娟2015-06-11)

猜你喜欢

骨性关节炎运动疗法温针灸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中医推拿与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运动疗法”控制糖尿病
补肾通络法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35例疗效观察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
玻璃酸钠联合艾灸治疗26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微波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