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2016-07-26袁义燕焦敬美王黎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临床价值

袁义燕 焦敬美 王黎阳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在患者实施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对其应用动态心电图 (DCG)的临床价值。方法 103例实施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 随访时对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测后, 再对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起搏器功能异常以及患者心律失常的检测差异。结果 103例患者中有 17例患者出现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 7例患者出现起搏功能异常, 67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 其中常规心电图发现 2例患者感知功能异常和 1例患者心律失常, 其余均为动态心电图发现, 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发现的 88例异常中, 根据心电图结果做了相应调整后, 76例出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 对实施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 可有效地了解患者所安装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异常状况, 为故障的排除以及仪器的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并且其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要明显高, 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临床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57

近几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起搏器的使用也逐渐变得更加广泛, 并且其类型和种类也与日俱增[1]。但是, 在患者植入起搏器后也经常会发生起搏器的功能障碍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心电图不仅能够对人的心脏活动进行正常准确有效的记录, 而且还有助于患者心律失常的诊出, 并有效检测患者的病变部位[2]。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 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 24 h内患者的心电信号, 不仅提高了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更对一过性心律失常以及患者短暂的心肌缺血的检出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研究探究分析了在患者实施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对其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103例 2012~2015年在本院实施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 其中男71例, 女32例, 年龄 36~77岁。术后随访 5 d~9年, 次数为1~3次。其中, AAI型患者 2例, VVI(含 VVIR)型患者23例, DDD(含 DDDR)型患者71例, ICD型患者7例(双腔患者4例, 单腔患者3例)。

1. 2 方法 首先对参与本次研究的 103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以及 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先行常规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扫描记录, 再采用 GEMarquette Seer MC同步 12导联联合起搏通道动态记录盒对患者 24 h心电图进行记录。对所有患者的起搏器功能进行分析, 并记录在不同的起搏方式以及检测方式下患者的心律失常以及起搏器功能障碍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103例患者中共检出 17例, 其中2例为常规心电图检测发现, 15例为动态心态图检测发现, 在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 15例患者中 8例为感知不良, 7例为感知过度;起搏功能异常情况:有 7例患者被检出, 均为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67例患者被检出, 常规心电图检测发现 1例, 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 66例, 其中 18例患者的心律失常与起搏器有关, 48例与起搏器无关。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另外, 在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的 88例异常状况中, AAI型患者2例, VVI型患者 10例, DDD型患者70例, ICD型患者 6例。在根据心电图的检测结果做了相应调整后, 76例患者的异常状况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3 讨论

目前, 对心脏的检查临床常用的方式为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它不仅能够能够对人的心脏活动进行正常准确有效的记录, 而且还有助于患者心率失常的诊出, 并有效检测患者的病变部位。相对于普通心电图具有许多优点, 普通心电图是用电极记录患者在极短时间内的一段心电波形, 一般为2~3 min, 但是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出现异常的时间并不固定, 因此很难及时捕捉到心脏异常的信息, 动态心电可以发现隐藏较深的身体缺陷。所以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心脏问题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在患者实施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 动态心电图能够长时间的记录术后患者的心电情况及植入人体内的起搏器工作的情况[4]。动态心电图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检测的不足, 可以检测出常规心电图不能检测出来的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及起搏器相关的功能障碍。动态心电图应用广泛但同样具有其不足之处:①记录导联有限(2~3个), 不能反映整个心脏情况;②患者处于活动的状态时, 会给心电图的记录质量产生影响。而普通心电图记录的图形质量较高, 导联最多可记录到22个。因此, 动态心电图可以作为普通心电图的补充, 互补为用。

动态心电图通过贴在患者前胸的7个电极, 将接受检查患者的24 h静息、活动及卧、坐、立位等不同时间及不同状态的心电波形, 连续不断地反映在记录仪中, 同时将记录仪储存的信息输入电脑, 经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佩带记录仪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宜动不宜静。佩带记录仪后, 日常起居与佩带前应保持一致, 接受检查的患者应做适量运动。根据病情和检查的目的, 住院患者可进行慢步、上下楼等活动;疑似心绞痛的患者可选择可能诱发疾病发作的较激烈的运动, 以便观察运动量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关系, 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但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遵循医生吩咐进行活动;②皮肤宜干燥。电极贴于前胸皮肤经导线与记录仪相连接, 如果皮肤不能保持干燥, 电极与皮肤的接触会不良, 甚至造成电极的脱落, 造成检查失败重新进行检查, 因此检查时尽量保持皮肤的干燥, 不能洗澡, 同时避免出汗;③远离电磁场。较早的记录仪均采用磁带记录心电的波形, 磁场对检查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在数字化的记录仪已在临床应用, 可不受磁场得干扰;④宜记日记。将动态心电图的信息进行记录对研究的结果有很大帮助。对24 h内身体不适和运动时间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可找出此时间段心电图变化情况, 为医生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目前植入起搏器的适应证主要为严重的心跳过缓、心脏收缩无力、心跳骤停等心脏疾病。2012年由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律协会重新制定了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指南。其Ⅰ类适应证主要有:病窦综合征者、成人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AVB)者、慢性双分支阻滞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颈动脉窦过敏和心脏神经性晕厥者。其Ⅱa类适应证主要包括:病窦综合征者、成人获得性AVB者、慢性双分支阻滞的患者。

目前绝大多数使用心内膜电极导线。技术的要点包括:静脉的选择、导线电极的固定和起搏器的埋置。①静脉的选择:通常可供电极导线插入的静脉有:a.浅静脉有头静脉、颈外静脉;b.深静脉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颈内静脉。临床多首选习惯用手对侧的头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 如果不成功, 再选择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②电极导线的放置:根据需要将电极导线放置在所需要起搏的心腔, 一般多采用被动固定, 也可采用主动固定的电极导线。③起搏器的埋置:起搏器一般均埋于电极导线同侧的胸部皮下。将电极的导线与脉冲发生器相连接, 将多余的导线近肌肉面、起搏器近皮肤放入皮下袋, 具体方法为将电极导线从手臂或者锁骨下方的静脉插入, 在X线透视下将其插入预定的心腔起搏位置, 固定并进行检测, 再在胸部埋入与电极导线相连接的起搏器, 进行缝合皮肤, 手术即可完成。

有相关研究表明, 起搏器的电极脱位、电极接触异常以及起搏器的阈值升高往往是造成起搏器感知不良的主要原因[5]。若植入的起搏器不能有效的感知患者心脏的 P波以及 QRS波, 则会导致起搏器不正常的起搏, 从而诱发患者出现心律不齐的症状, 这不仅是起搏器植入后的常见症状也是十分严重的状况, 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6]。通常情况下, 对患者置入的起搏器的起搏方式以及相关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 可有效缓解患者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不齐症状, 若患者的心律不齐症状与起搏器无关, 患者需服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控制[7-9]。本研究中探究了在患者实施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对其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表明, 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效果明显更佳。

综上所述, 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有效地了解患者所安装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异常状况, 并且其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要明显高, 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伟华, 姚锦容.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及临床意义.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8):239-240.

[2] 席延琴.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脏起搏器功能的价值.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4):24-25.

[3] 邓毅斯.起搏器植入术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87例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1):466-467.

[4] 谢雍宁, 王世玲.定期ECG检查在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6):183, 192.

[5] 刘长纲, 孙蕾, 张旭霞.永久心脏起搏器程控随访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 (2):204-206.

[6] 余凤.动态心电图在心脏起搏器患者随访中的价值.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4(7):531.

[7] 董竞琳.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36):319-320.

[8] 刘海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3):113-114.

[9] 游梅. 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3, 11(12):152-153.

[收稿日期:2015-12-29]

猜你喜欢

动态心电图临床价值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