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调整江苏产业发展模式

2016-07-25田国杰郭占苗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升级中国

田国杰,郭占苗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21)



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调整江苏产业发展模式

田国杰,郭占苗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上海自贸区建立是国际经济形式要求我国扩大开放与国内市场化动力减缓双重背景下产生的。拥有长三角经济腹地的上海自贸区会凭借其政策优势继续强化其服务业优势。江苏有必要从产业层面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处理好相互间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并实现产业升级与有序转移,稳步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借鉴其促进贸易便利之经验释放市场活力,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关键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造业;生产者服务业;长三角;产业升级

1 宏观背景分析

1.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所处的外部环境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和多边服务业协议(PSA)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业规则,重新构建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新载体,对于加入WTO的中国要面对新的挑战。我国为打破这一格局,融入国际服务贸易和投资体系的全球化战略框架,有必要采取积极对策。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3 年8月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并于2014年12月28日,将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纳入自贸试验区试点范围,面积扩展到120.72 km2。

1.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面临的国内改革环境

先局部试验、成熟后复制推广是我国改革实践主流政策模式。中央设立上海自贸区的意图是“以开放倒逼改革”,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实验区。自贸区这些政策表象的战略背景来自于国家加大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继续增长,实质是国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发展战略需要。在此背景下自贸区将在金融、投资、贸易和综合管理四个领域着手改革,达到对上海周边甚至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

1.3 上海自贸区建设所处的区域与产业环境

上海自贸区是以城镇密集、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作为其经济腹地,由于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上海自贸区到达其他城市的时间可达性很高,可以迅速集聚发展所需生产要素并溢出效应辐射到周边,不但有利于自身发展,也产生巨大的经济外部性。上海自贸区设立及其功能的不断释放将提供巨大贸易便利,形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新动力。

2 对接上海自贸区未来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上海自贸区对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六大服务业领域逐步开放,这些服务也大都是对其服务的制造业有显著推动作用的生产者服务业,自贸区优惠的税收与投资条件会使生产者服务业在上海不断聚集壮大,目前自贸区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与金融租赁、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逐步取得进展,通过长三角内部联系会影响到江苏未来产业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是作为制造业投入并能提升制造业效率的部门,根据我国统计年鉴,它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六大部门。2013年长三角江浙沪三地内部,上海生产者服务业区位熵为1.528远大于1,江苏与浙江分别为0.902和0.879略低于1,上海在生产者服务业有很大比较优势(如图1所示);江苏与浙江制造业区位熵分别为1.041和1.047 5略大于1,上海制造业区位熵为0.805,相对于上海江浙两省在制造业方面有一定比较优势(如图1所示)。江苏相对于全国数据作比较,制造业区位熵为1.333,有较大优势;生产者服务业区位熵为1.036,有微弱优势。

图1 2013年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区位熵

就江苏而言,长时间依赖外资进行代工贸易使全省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未形成充足的空间耦合,导致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滞后于上海,江苏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海相关生产者服务业对江苏的扩散与辐射[1]。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等级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相匹配”[2],上海在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等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优势明显,江苏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信息技术与商贸服务等传统生产者服务业方面仍有优势和发展的空间,自贸区建设通过开放服务业和提高投资便利水平使现代生产者服务业方面优势会进一步增强,上海对江苏生产者服务业的输出也会扩大;同时上海金融中心发展也离不开江苏等长三角经济腹地。江苏从产业层面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可以增进上海金融服务业与江苏先进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和分层理性竞争,借助上海自贸区资本市场的开放和金融市场的放开逐步实现江苏制造业升级。江苏也需要借鉴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快以大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枢纽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推进部门协同管理;推广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与航运服务经验,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上海生产经营所需各种生产要素成本明显高于江苏,其中劳动力成本、土地使用价格是江苏多倍,工业用电水、用电、用气也要高于江苏。上海自贸区建设不断吸引中外资企业入驻,一定程度上推动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等生产成本继续上升,上海自贸区建设在强化其服务业优势同时会加剧其在劳动力密集与资源密集产业的相对劣势,类似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化学纤维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服装及纤维制品制造等产业向外转移趋势加大。这些上海转移趋势产业刚好是江苏聚集水平较高优势产业。江苏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借鉴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继续优化政府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各类工业园区规格,培养承接上海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能力,吸收上海迁移产业,强化特定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规模经济。上海与启东跨省联办的启东滨海工业园已承接了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等多起产业转移项目半数以上来自上海,印证了做好承接迁移产业准备的必要。江苏省内部也要优化各地投资环境,消除由于行政区划导致的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的体制性障碍,鼓励劳动力密集、附加值低的边际产业由苏南向苏北转移,制造业基础较好地区集中更多资源、生产要素和空间生产较高技术含量产业,实现产业资源梯度转移。

3 借助上海自贸区总部经济优势,提升相关产业出口竞争力

上海自贸区建设获得和形成的政策优势、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和跨国公司总部在上海进一步聚集,逐步优化着长三角区位优势,逐步改变跨国公司在此区域内投资经营成本,从而激励跨国公司调整国际经营战略,在经过观望之后国外跨国公司在上海自贸区陆续增资增设各类中心机构。截至2015年4月底,外商在沪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6家,其中亚太区总部29家,投资性公司302家,研发中心384家[3]。江苏多地过去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外资企业加工再出口为主,凭借低廉的要素成本和不断降低的交易成本的优势,在优良的基础设施支持下,融入到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工体系中,外贸依存度较高、属于外源型经济增长模式[4]。这种过度依赖外资发展模式会受到冲击。为缓解这方面压力,江苏需要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优化政府服务与监管模式,缩小与国际通行规则差距,降低外资在华投资贸易成本,并增强外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地方化成本,提升江苏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继续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基于产业层面不断吸收上海自贸区建设释放之政策红利,在代工贸易基础上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并参与工艺设计,从生产环节向研发渗透,争取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2015年开始上海自贸区开始实施的“离岸服务外包全程保税监管制度”,对区内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进口货物实施保税监管,对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实施全程保税监管[3],这会吸引产业链高端的研发设计业向国内转移聚集。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欧美经济回暖背景下,国际市场仍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要在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的政策导向下,利用好上海总部经济优势提升外来技术吸收利用能力、工艺水准和创新能力,鼓励江苏本土企业利用上海自贸区的国际地位塑造和提升自主品牌价值,利用自贸区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制造环节附加值,使江苏省出口企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高端攀升。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还应该借鉴学习国际通行的商务规则,为江苏企业对外投资建立规范的渠道并降低海外运营的风险,鼓励本地企业通过OFDI和工程承包等方式“走出去”。

4 借鉴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增进产业发展市场活力

从政策环境来看,中央建设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在于试点示范和推广区域创新,以开放倒逼改革,其影响辐射到长三角各地。上海自贸区建设通过简政放权为市场活力释放提供了保障,如取消了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许可等7项行政许可,“一站式”申报检查等高效海关监管模式正在全国有序推广,税收等政府管理方式也不断改善,通过提供优良的经营环境降低市场主体的贸易成本,增加贸易便利,这对于开发国内市场同等重要。

近几年江苏各地经济情况显示,苏州和无锡在2013年外贸依存度分别为147.20%和54%为全省最高;但在2014年经济增速急剧放缓,GDP增长速度分别为5.73%和1.67%,其为全省最低;2015上半年增速也只有7.2%和7%,其余各市均高于9%。外贸依存度较低的苏中苏北各地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如图2所示)。这一方面说明,江苏省内经济差距有缩小趋势,国内市场将有更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复苏背景下,依赖外资进行代工的产业模式所受冲击不是临时性的,需要做实质调整。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需借鉴上海自贸区建设新经验,进一步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权责边界,建立高效透明的政府管理服务机制,通过释放国内市场活力,赋予市场更多空间。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政府管理模式,改革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使市场主体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从事市场活动;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金融体制改革,增强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便利性;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强化江苏各地横向联系与区域合作,降低省内贸易的贸易成本。通过提高经济贸易活动便利性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推动江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图2 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江苏各地外贸依存度及经济增长情况

参考文献:

[1]马卫红,黄繁华.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与行业差异[J].上海经济研究,2012,(5):75-84.

[2]吴福象,曹 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与耦合悖论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4):13-21.

[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门户网站(http://www. china-shftz.gov.cn/)

[4]江 静,刘志彪.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南方经济,2009,(10):36-44.

[5]周 俊,袁建新.国外知识流程外包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11):65-71.

[6]宣烨余,泳 泽.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14,(3):1-10.

[7]Beavestock J.V,Smith R.G,Taylor P J.A roster of world cities[J].cities,1999,16:445-458.

[8]Gereffi G.Global Production Systems and Third World Develop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官网(http://shanghai.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27/).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96-(2016)-02-0068-04

收稿日期:2015-11-16

作者简介:田国杰(1978-),男,讲师

基金项目:2014年度苏州市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项目“接轨上海自贸区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LX025)”;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接轨上海自贸区建设,调整苏南外贸经济模式(项目编号:2014SJB530)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ing Pattern in Jiangsu Province by Forging a Link with Shanghai PFTZ

TIAN Guo-jie,GUO Zhan-miao
(Soochow University,Soochow 215021,China)

Abstract:Shanghai PFTZ is the outcome under the dual background that China should widen its domestic market opening and the drive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waned.Shanghai PFTZ,which takes Yangtze River Delta as its economic hinterland,will strengthen its status in service industry relying on its favorable policies.For Jiangsu province,it is necessary to forge a link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PFTZ form industrial aspect to form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s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to realize the upgrading and mi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the gradual climbing in GVC.By learning its experience in promoting the commerce facilitates,a new engin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may be formed by releasing the market force.

Key words: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manufacturing industry;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Yangtze River Delta;industrial upgrading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升级中国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基于投资自由化角度国内FTZ与双边FTA的联动发展
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我国航运政策创新
发展上海航运保险业的政策及建议
英媒:“中国”成美国网络威胁敏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