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框架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
2016-07-25张永栋郭海龙
张永栋,郭海龙,李 军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基于能力框架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
张永栋,郭海龙,李军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是形成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有机衔接。而衔接的根本是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衔接。文中针对中高本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由调研出发,在理清汽运专业人才岗位分布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构建职业能力框架,形成具有中高本衔接特色的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
关键词:岗位调研;职业能力;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驶入“快车道”。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形成由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有机衔接。而衔接的根本是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衔接。
目前中高本衔接的招生类型主要有对口招生和“3+2”招生,从衔接效果来看,由于在中职和高职段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同一高职院校招收的不同中职院校生源差异较大,引起了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问题;同理,高职院校的培养水平也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了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此,2013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和教育研究院启动了中高本衔接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经过专家评审,由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会同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州沙河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的项目组,承担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
项目研制是为了促进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性、针对性和适用性,构建基于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发展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性,对接行业产业发展,进而为适应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需要做出贡献。
2 项目技术路线
项目由调研出发,以汽车行业职业能力框架为根本,按照“三个三”策略(即三个统一:统一研制路径、统一研制规范、统一研制进度;三个对接:中高本对接、对接职业岗位、对接职业标准;三个协同:中高本协同、校企协同、职教室与项目组协同)开展项目研究,掌握项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形成了一条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技术路线(如1所示),推动项目的研制方向,取得较好的效果。
图1 项目技术路线
3 项目重点研究内容
3.1 项目调研
为了充分研究行业现状、专业现状、中高本衔接现状及毕业生职业生涯现状。项目自2013年7月9日至10月31日,开展为期110余天的行业、企业、学校调研。
调研对象涉及了文献资料、行业、企业、院校、在校生、毕业生等。其中,查阅分析了405篇中高本衔接的研究文献;访谈调研了广东省12 市19所中职院校的24名汽车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或教学部(科)负责人,收集分析了全省26所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访谈调研了广东省6市10所高职院校的12名汽车专业负责人或系(部)主任,收集分析了全省10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访谈了3个行业协会、13家4S店的负责人、人事行政经理、售后经理、销售总监等;问卷调研了76家汽车维修企业的人才需求;问卷调研了62家汽车维修企业、12个岗位的岗位任务和能力;问卷调研了9所中职院校的1 138名在校生、135名毕业生;问卷调研了14所高职院校的1 169名在校生、468名毕业生。
运用调研得到的数据和资料,项目组详细地分析了中高本衔接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现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等方面的问题。
3.2 职业能力分析
针对前期调研得到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岗位分布与发展路径,进一步明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项目组分别于2013年12月15日、2014年3月30日召开了两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会(图2所示),运用“头脑风暴法”,通过与特邀的18位企业专家面对面的研讨,形成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得到了汽车后市场的汽车机电维修、钣金工、喷漆美容、服务顾问、配件、保险6大工作领域21个岗位的75个工作项目307项工作任务共计1 716条职业能力,另外,还分析确定了各岗位所共同需要的10项57条关键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分别为沟通交流、数字应用、革新创新、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责任(安全)意识、外语应用、组织能力、吃苦耐劳、其他。
3.3 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研制工作
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确定中高本衔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通过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课程转换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特邀的12位中高本教育专家面对面的研讨,形成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标准进行了研讨,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招生对象、基本学制与学历、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安排、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最终形成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专业教学标准》。该教学标准是中高本衔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的纲领性材料,各中高本院校可在本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和学校自身条件特点,选择专业方向及相关课程进行教学,也可以在标准的基础上增设一些特色课程,如图3所示。
图2 职业能力分析会流程
图3 课程转换流程
3.4 课程标准研制
课程标准编制过程中,按照编写框架模板,通过整理分析《课程与能力对接统计表》,成立可每门课程3人的编写小组,利用“鱼骨图”工具,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形成了多种课程形态互补的19门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编制过程中注重了高职各门课程之间、中职各门课程之间、中高本衔接课程之间的界定和衔接。课程标准对课程名称、适用专业、课程性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参考学时与学分、课程结构、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如图4所示。
图4 课程标准构建流程
4 结语
经过1年多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探索并实现了一种中高本衔接汽车类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开发方法和思路,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以促进职业教育的模式的改革,从专业层面进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本成果不但可以解决汽车专业中高本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所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实践上的范式,可以指导相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的魅力和社会认可度,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方共赢的局面。总结研究现状,展望研究未来,下一步项目组着重在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根据技术路线设计,项目研制共6个步骤,目前完成前4个,研究时间短的问题导致尚缺2项未能完成,下一步重点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设计。
(2)尽管项目组竭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工作,但受时间、经费所限,只能接近岗位客观的本貌,仍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
(3)尽管项目组已适度超前考虑了相关问题,但由于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汽车维修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岗位、岗位新的能力要求将不断涌现,无法精确预测未来,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对研究成果进行更新和补充。
(4)尽管项目组精心挑选了最佳的行业企业专家来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但受专家人数和专家背景的影响,其局部结论存在不足,需要项目组借鉴同类研究和成果进行修正和完善。
(5)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应用效果暂未得到检验,还需要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范 唯,郭 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2]刘育锋.中高本衔接的理论与实践—英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张伟远,等.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的国际发展和比较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7).
[4]The Institute of Motor Industry[EB/OL].http://www.theimi.org.uk,2013-12-03
[5]杜怡萍,等.“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5,(3).
研究方向:中高本衔接标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96-(2016)-02-0095-04
收稿日期:2016-03-24
作者简介:张永栋(1983-),男,讲师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编号:201401105)
Development of the Bridging Teaching Standards and Curriculum for Automobil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gram for Secondary,Higher Vocational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Competency Framework
ZHANG Yong-dong,GUO Hai-long,LI Jun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650,China)
Abstract: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cohesive link from secondary&higher vocational,undergraduate to graduate education,as the teaching standards and curriculum being the basis of the link.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the link system,this paper starts with survey of clarifying the graduates’post of Automobile program,analyzes the vocational competency in-depth,develops the vocational competency framework and high teaching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ing course standard.
Key words:post survey;vocational ability;teaching standards;curriculum stand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