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上海航运保险业的政策及建议

2015-04-30甘爱平王向进罗雅文

水运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国上海

甘爱平 王向进 罗雅文

【摘 要】 基于上海航运保险市场发展现状,指出上海发展航运保险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台的有关支持航运保险的政策措施,认为上海航运保险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并从政策保障机制、组织协调、市场激励机制、航运综合管理机制等四方面提出详尽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航运保险;货运险;船舶险

1 我国航运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1.1 航运保险范畴

航运保险是航运业的一种损失补偿、保障和风险管理机制,是转移和分散航运业风险的业务工具。航运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功能。

根据2012年5月上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发展航运保险业务,大力发展船舶保险、海上货运险、保赔保险等传统保险业务,积极探索新型航运保险业务,培育航运再保险市场”的精神指向,可以将航运保险的业务界定为两大类:(1)一般航运保险业务,包括船舶保险(船壳险)、海上货运险、保赔保险业务(船舶保险、海上货运险的再保险业务及保赔保险的分保业务);(2)衍生类航运保险业务,即针对现代物流而衍生发展的港口、物流、船舶经纪、船舶租赁、各类航运服务等领域面临可保风险的相应保险业务。

1.2 我国航运保险业的市场地位

随着亚太地区港口、航运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的航运中心开始向东亚转移。近年来,我国的航运、港口、船舶制造业已跃升为世界第一,航运保险(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也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航运保险业务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一定比重,其中,船舶险在全球份额中居于前列,货运险在主要国家中的份额为第二;但是,我国航运保险的责任险、能源险的发展还较为落后。

2013年,我国航运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船舶险保费达53.53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38.4%;货运险保费达102.94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45.2%。

2 上海航运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2.1 航运保险机构增加

2013年,上海保险市场共有46家财产保险公司从事航运保险直保业务,经营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较2010年增长10家。同年,上海保险市场则有3家再保险公司从事航运相关的再保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专业船舶保险公估公司――上海船舶保险公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落户上海,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也正式成立。

2013年,经营船舶保险的公司为32家,较2010年增加了9家;经营货物运输保险的公司为45家,较2010年增加了10家;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公司为1家。

此外,航运保险事业中心集聚上海,截至2014年7月,已有5家航运保险中心在上海经营,4家已获批筹建,航运保险专业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

2.2 航运保险业务集聚效应显著

2.2.1 船舶险业务

2013年,上海船舶险业务总量为23.71亿元,较2010年增长138.53%。2009―2013年上海船舶险业务总量在全国船舶保险业务总量的占比逐年上升,2013年达到44.29%(见表1)。

2.2.2 货运险业务

2013年,上海货运险业务总量为13.9亿元,占全国货运险业务总量的13.50%。2010―2013年上海货运险业务总量在全国货运保险业务总量的占比一直在13%以上(见表2)。

3 上海发展航运保险业的主要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3.1 主要政策

3.1.1 出口货物保险免营业税

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19号文件,明确指出航运保险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件有3个重要政策:(1)对所有在上海地区与国际航运相关的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2)鼓励在上海地区发展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3)鼓励研究与出口相关的货运险在我国投保的相关政策。免征营业税得到了最快落实,免税对象包括上海地区的进出口运输保险、远洋船舶保险、集装箱保险等与国际相关的保险业务。正因有免税政策扶持,才极大地吸引了保险业务在上海聚集。

3.1.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关于负面清单对保险的规定

2013年9月公布的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对金融业外商投资准入中有关保险业的特殊管理规定为:限制投资保险公司(含集团公司,寿险公司外方投资比例不超过50%)、保险中介机构(含保险经纪、代理、公估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3.1.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支持上海自贸区发展航运保险的政策

为了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2013年9月29日,中国保监会出台8项举措,旨在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明确指出支持上海发展航运保险业,培育航运保险运营机构和航运保险经纪人队伍,发展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支持上海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推动航运保险定价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等功能型保险机构建设。

2014年5月15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通知》,其中包括2项支持航运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措施。5月19日,中国保监会再度发布《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通知》,其中涉及上海自贸区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如下。

(1)允许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试点开发航运保险协会条款,备案后会员公司可以自主使用。这是我国保险监管领域首次允许行业协会作为条款报备主体,创新了航运保险产品监管制度,鼓励行业组织发挥优势,有利于激发航运保险产品创新活力,支持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发展,有助于保险业数据与上海自贸区金融、航运、海事等有关数据实现共享,科学厘定航运保险价格,有助于我国航运保险融入国际航运保险组织,为航运保险提供更加优质的理赔、担保服务。

(2)允许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取消上海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再保险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事前审批,由上海保险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上海保监局)实施备案管理。

(3)取消上海自贸区内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事前审批,由上海保监局实施备案管理。这是中国保监会首次取消对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事前审批,改为备案制管理,是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的重要创新。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航运保险的发展与健全的法律体系密不可分。目前,我国航运保险仅有《海商法》《保险法》等较少的相关法律规范,且尚不成熟,易引发争议;海事仲裁较为落后,不能发挥快速解决争端的作用;虽然《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已经生效,但也遗留许多有待司法解释的问题。

3.2.2 航运保险业务创新不足

在出台出口货物保险免征营业税的政策后,上海成立了多家航运保险事业中心,其保险实力有些许提高,但与其说上海是航运保险中心,不如说是“免税财务中心”,一些财产保险企业建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只是为免去一笔不菲的税费,并没有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上海航运保险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的货运险和船舶险,而承运人责任险、码头责任险等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业务规模很小且发展相对滞后,专业性水平、风险评估技术、产品设计创新性、风险定价能力等都有待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天津、大连、厦门和宁波等地为了与上海竞争“航运保险中心”的头衔,纷纷推出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上海独有的免税政策正在失去优势,若没有过硬的承保实力作为支撑,上海航运保险业务的集聚效应以及航运保险中心建设任务将难以达成。

3.2.3 国际网络覆盖面小

航运保险业务需要国际网络的强有力支持。外资公司由于长期经营国际化服务网络,使其在航运保险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之相反,由于我国航运保险服务网络覆盖面小,导致大量航运保险业务流失。同时,我国航运保险公司在世界的代理网络不够强大,难以在赔付后通过追索降低成本。

3.2.4 船东互保协会等责任险种机构发展相对 滞后

上海还没有船东互保协会,而且我国目前仅有一家隶属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船东互保协会。据统计,即使是中远、中海集团的船舶,其80%的保赔保险也都在国外投保。我国一些中小船公司的船舶,由于船龄老、船舶技术状况较差,难以加入国内外正规的保赔协会,只能支付较高的中介成本通过保险经纪人加入国外规模小、信誉差的保赔协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些船公司发生船舶风险事故后,难以得到国外保赔协会合理的服务和赔偿;因此,上海急需成立船东互保协会,以促进保赔保险市场的发展。

3.2.5 航运保险服务体系集群化程度亟待提高

航运保险经纪、代理和公估等机构构成完整的航运保险中介市场,三者在完善航运保险市场、沟通保险供需和促进航运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与航运保险人及再保险人一起形成产业集群和核心竞争力。我国相关法律对航运保险中介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界定不清,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保险中介机构,尤其是保险经纪公司,却被国内市场忽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市场作用。此外,国内保险公估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再保险能力的不足制约了航运保险的承保能力。上海航运保险服务体系集群化程度亟待提高。

3.2.6 航运保险人才紧缺

航运保险是人才、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航运保险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强、门槛高和成熟期长等特征,其专业力量的形成往往需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而且我国目前航运保险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我国航运保险专业人才较为稀缺。

3.2.7 政策支持仍待加强

航运保险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根据航运保险产品的差异和本国具体国情,采取较为宽松的税收政策予以大力支持,以促进航运保险业务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税收政策、外汇管理和证券监管等方面的规定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航运保险业务的发展。

4 发展上海航运保险业的建议

4.1 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1)建立完善的航运保险相关法律制度。鉴于我国航运保险法律地位模糊,缺乏专业的市场管理规范,建议利用上海自贸区独有的“先试先行”政策和制定政策的优势,制定《航运保险发展细则》等,配合和支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加强航运保险监管水平。

(2)航运保险业的发展应借鉴英国的《1906年海上保险法》以及有关海上保险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逐步建立稳定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能指导海上保险实践的法律,提高海事法庭和海事仲裁机构的国际化水平。

4.2 加强组织协调

(1)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联系,搞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充分利用推进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和由国务院推动的优势以及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及时向国家有关部委报送上海自贸区建设问题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展情况,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此外,建立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与航运服务创新的联动机制,强化国家部委(交通运输部、中国保监会)的部、会协调机制以及上海市与这些部委的合作备忘工作机制。

(2)加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协调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上海自贸区航运工作机制,部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任务,统筹协调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检查、指导、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建议借鉴上海自贸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的经验,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上海自贸区航运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进一步促进航运保险业的发展。

(3)加强与国内外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合作交流,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共同参与上海自贸区航运金融改革发展和建设,共享建设成果。加强与国内外先进港口城市的合作交流,学习和借鉴其发展措施和经验,促使上海自贸区航运金融改革和保险措施可复制、可推广。

4.3 建立市场激励机制

(1)将航运保险业的发展列为上海航运金融重点支持的领域。

(2)建立航运金融(保险)发展创新实验区(创新示范园区)。借鉴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经验,利用“先试先行”的政策优势,在上海自贸区内外建立航运金融发展创新实验区。

(3)使上海成为航运保险服务的创新中心。建立航运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引导基金,以鼓励航运、金融企业在航运金融(保险)服务方面的创新,对行业发展和创新进行奖励;发掘航运保险新品种的创新能力,以投保市场的客户需求为导向,开放市场需求的责任险和能源险等,不断拓宽新保源,发展潜力大的码头责任险、出口产品责任险、物流责任险、油污责任险、无船承运人责任险等。

(4)完善航运金融人才培养和吸引机制。航运金融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是需要大量的航运金融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加快建立航运金融人才培养以及市场化配置的新机制。从体制、收入、文化、培训等角度入手,瞄准业务员需求的多样化,探索并建立有效的航运保险运作模式,构建具有战略导向的品牌文化体系,逐步推动保险代理人职业化转型,使之形成高素质、高产能、高收入、高忠诚、高诚信、高效率的航运保险专业营销团队。

4.4 建立航运综合管理机制

(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航运金融(保险)涉及多种信息,包括船舶登记、货运、仓储、货代、船舶管理、保险、船舶登记、船舶检验、债权债务、银行借贷等。应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同时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建立集中且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

(2)规范监管机制。规范行业信息统计口径和分析,建立以大数据为中心的行业、市场预警机制;定期发布行业发展报告,加强信息引导;利用现有的“船舶诚信”和“船长诚信”平台以及海事局登记系统,完善航运业资信评估平台;公开信息,使金融机构便于了解各类航运和船舶信息,有效促进航运金融市场的行为规范,规避保险风险。

(3)维护航运(保险)金融市场秩序。航运金融的创新伴随着金融风险,需要在投资、经营、事中、事后等加强管理;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体现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

(4)支持和鼓励大型航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成立自保公司。

(5)加强与国际航运保险组织和公司的合作。吸引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通过合作丰富产品、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降低风险;开展与国际著名保赔协会的合作,提高国内保险公司的担保能力。

(6)推进保险条款的国际化。借鉴航运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在行业内实行统一版本的协会条款;培育发展保险中介,鼓励保险经纪公司设立专门的航运保险部;探索制定航运保险公估行业服务标准,提高公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7)优化航运保险的税负环境。明确保险公司从事航运保险经营所需对外支付的代理赔查勘费、律师费和海事现金担保等均可按需购汇,简化审批流程,缩短资金汇出时间。中国保监会继续加大对上海航运保险市场简政放权,优化航运保险的保险监管环境。

猜你喜欢

中国上海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