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2016-11-24陈娜娜李姝强鑫云魏晓晴
陈娜娜 李姝 强鑫云 魏晓晴
摘 要: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助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以适应经济发展潮流。纵观其主导产业变化历程,明显可以看出由第一产业偏移到第二产业随之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第一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小,而第三产业的助推则是较为明显的。因此,一个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长远持续的发展,就应随着时代的步伐,以地区特色为基点,不断调整与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使之在转型与升级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腾飞。
关键词:濉溪县;产业结构;产业转型;产业升级
自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而东部与中部的发展却有着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中部地区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濉溪县——淮北市唯一的县就处于中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后依靠煤炭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清洁能源,而且煤炭也因为无节制地开采越来越少,所以濉溪县的经济面临着很严峻的考验。现如今,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带动濉溪县经济的发展,促进濉溪县经济的繁荣将变得非常重要。
一、研究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区、城市为了经济的发展而过量开采、使用一些能源,使得这些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地区、城市的经济在今后没有这些能源的情况下会停滞不前。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看,以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派认为,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其产业结构也相对单一、落后,因此产业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引起经济大幅增长。经济的增长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产出与投入有一定的函数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很大程度地影响一个地区的产出水平。因此研究濉溪县今后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可以使濉溪县的产业结构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给濉溪县一个更好的规划,而且可以给其他类似的地区提供参考,做到共同发展。
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随着社会的进步,整个社会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然后向服务业社会不断转变。当大部分人都在生产农产品的时候,小部分人发现了工业产品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生产工业制品,随着大量企业的涌入,企业的超额利润慢慢减少为零,这时大家又将目光转向服务业。在这种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各产业部门的数量与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联系
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同样,经济的增长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而产业结构的改变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社会分工更加细致,产业部门也将增多,导致部门之间在劳动、资本和商品流通等方面的联系愈加复杂,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日益明显。由以往经验可知,不同产业部门对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能力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部门之间投入结构、产出结构的不同,与此同时,根据资源配置理论,由于配置方式以及各产业和部门结构的多元化,不同的生产部门单位产出效具有一定的多变性,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将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这也就决定了,即使是在具备大量的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等必要条件的状况下,其产生的效益仍是可变的,毕竟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部门之间的技术转换水平和结构状态。
三、濉溪县产业基本情况
(一)第一产业
近年来,濉溪县两大主流农作物小麦与玉米长势良好,产量保持稳定,其他种植业的产量虽然有所浮动,但总体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总的来说,濉溪县近年来种植业生产总体平稳。生猪出栏数目、牛出栏数目、以及羊出栏数目沿袭着往日的增长速度,总体也呈现出比较平稳的态势。禽肉产量有所增加,但并没有太快的增长速度。综合来讲,近年来,濉溪县农林牧渔业继续着以往平缓的发展态势,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二)第二产业
相比较农业而言,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生产增速较快。近年来,全县工业制品总产值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分行业来看,在所有的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总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高达77.4%,工业产品销售率也有所提升,但是,前几年的热门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产值却有所下降。
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分化明显。煤电及矿业产值下降比较明显,纺织服装增长速度有所下降,铝基新材料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化工、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产值增长比较大,均高于全县工业平均增长水平。
(三)第三产业
2016年第一季度,濉溪县实现进出口总额4684万美元,比上季度下降9.3%。其中,出口总额为4646万美元,同比增长9.0%。
濉溪县口子文博园主体工程完工,福田辰茂酒店、全聚德濉溪店、好又多和家乐购大型超市投入营业,濉溪大市场一期建成、二期加快建设,同时物流也在加快推进。阿里巴巴“村淘”项目成功入驻,首批49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建设运营,10个“村邮站”项目加快建设。濉溪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也在加快建设。
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业也在加快发展。柳孜运河遗址环境整治景观绿化排水及核心区保护、双堆集烈士陵园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推进,高科家政被列入全省“放心家政”企业。
(四)总结
由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生产总额、所占比例以及发展增长情况可以知道,濉溪县第一产业所占份额较小,而且近些年来,濉溪县第一产业的生产总额没有太大的增长幅度,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状态,因此溪县的农业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将不会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工业总值所占比例最大,其生产总额的增长速度为10.7%,超过了濉溪县往年GDP的增长速度,但是房地产方面产值出现了负增长,这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濉溪县煤炭比较丰富,但是煤炭资源已经逐渐枯竭,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清洁能源将逐渐代替高污染能源,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将不容乐观。城市的发展是以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为基点,而资源型城市现今发展的主题则在于解决由产业调整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实践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第三产业服务业、金融业、外贸行业都稳定增长,但是第三产业生产总额所占总体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所以,濉溪县政府应及时作出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准备,将濉溪县从农业县慢慢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而对于已经发展成熟的工业,应该对其进行优化,把工业做强,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打造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地区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
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优势
(一)地理优势
濉溪县地理位置优越,濉溪县处于安徽省的北部,淮北的中间地带,在苏鲁豫皖四省的交界处,其临近于交通运输枢纽蚌埠市,距离江苏省徐州市也仅有几十公里。距离比较发达的城市上海、南京、合肥等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
(二)文化优势
濉溪县拥有老城区石板街、濉溪县开发区、乾隆湖风景区、双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遗址、临涣古镇、薰衣草庄园等景点,其中老城区石板街、临涣古镇、双堆集烈士陵园和淮海战役遗址都具有很强的历史纪念意义,乾隆湖风景区和薰衣草庄园相对现代化,景色优美。
(三)产业格局优势
濉溪县以综合工业园区为经济开发区中心,向四周扩散以吸引新型建材和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另有刘桥精细化工园区、乾隆湖针纺服装园区和百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三个设在区外的独立园区为辅导配套园区。除此之外,还有四铺乡西瓜产业聚集地等特色农产品聚集地。这些园区的集中效应以及特色农产品的聚集使濉溪经济开发区形成了机械、建材、化工、服装、农产品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格局。
(四)新型铝材
目前,濉溪县初步形成了以富士特铝业、银丰铝业、美信铝业等为代表的新型材料产业。这些新型铝包括铝箔、建筑铝材、轨道铝材和光伏铝材,都是一些高科技产品,具有很大的科技用途。铝材轻薄,可作为船只的防护膜,这是其他产品不能替代的。目前濉溪县开发区已经逐渐形成新型铝材的产业集群,新型铝材企业也逐渐增多。
五、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地理优势
充分利用濉溪县处于苏鲁豫皖的交界处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运输业,主要是陆地运输业,当然发展运输业的前提是要将道路修建完善,只有道路平整、交通便利,才可能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二)开发旅游景点
基于濉溪县现有的文化遗产以及景区,打造出红色与现代相互结合的特色旅游路线。打造出以老城区石板街、乾隆湖风景区、临涣古镇、双堆集烈士陵园以及薰衣草庄园五点为一线旅游路线。不仅可以带动濉溪县经济的发展,将濉溪县推广到别的地区,而且可以带动濉溪县周围地区的发展。
(三)引导发展主导产业
煤炭行业、纺织行业、食品加工业以及一些轻型工业在濉溪县往日的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随着煤资源的枯竭以及现代社会更倾向于使用清洁能源,煤炭行业应逐步退出主导产业的舞台。新型铝材在濉溪县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增长速度远高于濉溪县产业的平均水平。濉溪县应大力发展新型铝材产业,并逐步将其转型为支柱产业。对于化工、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应进行升级,运用高科技来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
(四)形成产业集群
良好的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企业的增长,同时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产业聚集,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形成资源共享。从濉溪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对食品加工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纺织加工行业、铝基新型材料行业等优势产业有效整合,提高此类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建造一个以主导产业带动濉溪县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方方.洛阳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J].河南大学,2013:11.
[2]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159.
[3] 张玉哲.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J].厦门大学,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