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几点思索
2016-07-20陈占武
陈占武
【摘要】数学是一门跟生活很贴近的学科,在教学中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教学过程,偏重于教学中的教的部分,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对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提及很少。新课改要求,现在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包括教学的方法,还要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下面,针对本人从教的实际过程中,总结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观念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15-02
一、作为施教者,我们自身一定要有“过硬”的观念与本领
新课改已经实施有些年头了,但,好多的老师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改正,仍然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以“教”为主。新课标要求教师一定要用科学的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现实的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一定要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跟现行教材知识点实现完美灵活的结合。并针对学生的实际的年龄、性格等实际条件,找出合理的,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还课堂给学生”。
二、好的课堂开头,会使课堂的效果事半功倍
课堂的开头是否精彩,是否让学生感到新异,亲切。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设计好,课堂的开头。让学生们把这种课堂的形式当成一种自身学习的需求。比如:在讲“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时候,我开课的时候,先准备了一根1米上的竹竿。课堂开始前,我把竹竿放在讲桌上,靠在黑板上。好多学生就开始议论:老师今天拿竹竿,要做什么用呢?课堂开始后,我先跟同学们说明:今天的竹竿不是用来惩罚你们的!同学们哈哈大笑。“是用来让你们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的将这根竹竿分成5等分的!”这样一来,学生们带着问题,就对这节课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在思考着怎么办的时候,就很快的进入了学习的状态。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总结,这样的课堂开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也会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后,产生更多的联想:“把一整棵树,怎样平等的分开呢?”
三、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联系实际情况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习
我们数学学习的内容,跟实际生活是紧密相关的。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知识点,抓住实际不断的引导学生设疑、质疑、最后解疑。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及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我们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我个人掌握的实际情况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很容易被学生们接受的,但在以后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是犯错率比较高的一个知识点。所以在设置设个问题的课堂教学的时候,我把孩子们最直接认知的“爸爸、妈妈”引入了课堂。自我感觉课堂的效果还不错。具体如下:加法法则中的“A+B”我们把A当作自己的爸爸,把B当作自己的妈妈。假设爸妈是同一个姓氏,那孩子的姓氏是不是取相同的姓呢(引入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假设爸妈的姓氏不同呢,那孩子一般要跟谁的姓氏呢?一般都是爸爸姓,因为爸爸的权利大(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把较大的减去较小的)。当然,这时有的学生也说出不同的见解,说“倒插门”的情况。学生们都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了。因为我看到了学生们通过实际的生活事例,学生们吃透了知识点,知道了怎么回事。而且,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中对这个知识点加重了认知。当然,如果有其他的情况,还需要你们自己去挖掘,因为数学的知识就像宇宙一样,未来还是需要你们去研发的……这样把我们的数学教学跟时间生活的事例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课堂的效果也就想当然了。
四、设置合适的场景,让学生们独立的思考、探索
教学过程,本身就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点,比强硬性的让学生背诵公式的效果要好得多。如在讲“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出示了一些图案的卡片,衣服、蝴蝶、飞机、圆圈等。让学生们开始讨论,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之处。经过几分钟的讨论,有的沉默不言,因为生活用品,动物,交通工具,图形没有关联,没办法分类。当然也有大胆的学生:都跟人类有关。但也有细心的同学发现,这些图形要是都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的话,直线两边都是可以重合的……。针对学生们的回答,我没有否定,仅仅做些引导。因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然后针对性的,提出本课时的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们的理解,等学习完本课时后,我让每两个同学之间提问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这样这一节课,学生们就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就自然的也经历了观察、实验、总结、类比、数据处理等思维的过程。
五、让学生们合作交流学习的小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一些变革。有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更改为班级授课外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自制形式。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们在小组中互动,讨论,研究等形式从事学习的活动,最终以团体的成绩作为最终评价的标准,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1)合理分组,要把学生们之间现实存在的差异考虑进去;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保每个小组的实际水平几乎相似的情况下进行。(2)明确小组的目标,让小组内的成员都为这个目标共同动脑筋。(3)教师虽然是发起者,但不可以是任何一个小组的参与者。这种特殊的“外部发起式”的形式,对学生共同实现小组目标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每次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当然,任何事情没有一蹴而就的,毕竟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现在好多的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改变的。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够对课堂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都能自己通过研究,讨论的方式提出问题,甚至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一些不一样的看法,这样才会有不断的新思想的出现,才会让学生能够的学习的兴趣得到更大的提升。以上就是本人在数学教学中,总结的一些方式方法,不足之处,还望广大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崔虎坤;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赤子(中旬);2013年07期
[2]宋艳英;新时期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