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参数变化对肺癌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
2016-07-19潘大海杨洪艳
潘大海 梁 健 梁 爽 杨洪艳※
※为通讯作者
CT灌注参数变化对肺癌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
潘大海1梁健2梁爽3杨洪艳3※
【摘要】目的探究CT灌注参数变化对肺癌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在苏家屯中心医院进行治疗肺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化疗组和放疗组对其治疗,比较治疗后CT灌注参数的变化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估以及预后价值。结果化疗组共有32例患者治疗有效,18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血流量、肿瘤组织血容量以及表面通透性均和治疗无效患者的指标无显著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共有28例患者治疗有效,22例患者治疗无效,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血流量肿、血容量以及均显著低于无效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例患者中,共有68例患者的表面通透性有所下降,其生存期为16.28±5.24月,剩余的32例患者通透性有所增高,其生存期为8.59±3.24月,两者差别显著(t=19.357,P=0.000)。结论观察CT灌注参数的变化能够有效对肺癌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同时CT关注参数也可以帮助医师进行患者预后的判断,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CT灌注参数肺癌敏感性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肺癌。根据相关文献报道[1]:肺癌的发病率超越了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如今成为了世界上患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同时肺癌逐渐蚕食着患者的生命,给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担和影响[2]。如今临床上具有多种新兴的化疗型药物,其疗效并不理想;一般来讲,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评估,都能够有效帮助医师进行治疗肺癌方案的修改[3]。同时肺癌疗效的评估还主要是由肺癌患者肿瘤自身大小在治疗前的变化多决定的,因此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肺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化疗组和放疗组对其治疗,比较治疗后CT灌注参数的变化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估以及预后价值,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抽选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之间,在苏家屯中心医院进行治疗肺癌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36±11.5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化疗组和放疗组,化疗组50例,平均年龄71.89±11.43岁,其中鳞癌患者25例,腺癌患者1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13例;放疗组50例,平均70.99±11.07岁,其中鳞癌患者22例,腺癌患者1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肺癌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本研究。
1.2患者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入组标准[4]:入组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及家属对研究表示赞同并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伴有严重的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排除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其他的呼吸性疾病;患者及家属不同意被纳入此研究。
1.3方法①化疗组:给予患者使用奥沙利铂(购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37),剂量为130mg/m2,每隔21天给予患者注射1次,然后结合使用长春瑞滨注射液(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78),剂量:25mg/m2,在第一天和第八天进行注射,疗程为21天。②放疗组: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放疗,时间为5天,每次剂量为2Gy,共放疗6周,使患者总共接受剂量60Gy。
1.4观察指标[5]观察两组患者在CT灌注参数在化疗、化疗中的诊断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表面通透性进行预后的评估;采用GE LightSpeed Vct 64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平扫,在图像中确认肿瘤最大直径的层面,在对相应的层面进行电影扫描,同时进行动态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50mA,扫描层厚5mm),检查出肿瘤组织的血流量、血容量以及表面通透性等指标。
1.5评价标准患者体内的病灶及非目标的病灶无显示,同时临床症状或疾病消失,评定为完全缓解;患者体内的最大病灶直径总和与治疗前比较,基线下降30%,判定为部分缓解;患者体内的病灶没有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指标,同时也没有心病灶发生,评定为疾病稳定;体内最大病灶的直径总和,比治疗前增加了20%以上,评定为疾病进展。本研究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归入有效,将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归入无效。
2.结果
2.1CT灌注参数在化疗组患者中的评估情况经治疗后,化疗组共有32例患者治疗有效,18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血流量、肿瘤组织血容量以及表面通透性均和治疗无效患者的指标无显著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CT灌注参数在放疗组患者中的评估情况经治疗后,放疗组共有28例患者治疗有效,22例患者治疗无效,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血流量显著低于无效患者(t=-20.254,P=0.000),肿瘤组织血容量显著低于无效患者(t=-12.058,P=0.000),表面通透性显著低于无效患者(t=-13.698,P=0.000),两者结果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CT灌注参数在放疗组患者中的评估情况
2.3表面通透性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评估在100例患者中,共有68例患者的表面通透性有所下降,其生存期为16.28±5.24月,剩余的32例患者通透性有所增高,其生存期为8.59±3.24月,两者差别显著(t=19.357,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癌作为临床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6]。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肺癌较为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多数患者在确诊为肺癌时,往往以及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因此放疗和化疗成为了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如今对于肺癌的临床疗效判断主要根据患者自身的肿瘤标准进行判定,形态学一般是评价肿瘤进展的一个因素,同时其对于肿瘤功能评估也具有意义[7]。目前,CT灌注参数作为一种被应用于评估恶性肿瘤进展的新型手段,对于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相关。其中血管的生成作为肺癌增殖、转移的基础之一,一般肺癌患者的血瘤改变能够造成多种生理指标,而这种病理性的改变会反映在CT检查的参数层面上[8]。
从本研究表1、表2中可以看出,化疗组共有32例患者治疗有效,18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血流量、肿瘤组织血容量以及表面通透性均和治疗无效患者的指标无显著差别,而放疗组共有28例患者治疗有效,22例患者治疗无效,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血流量肿、血容量以及均显著低于无效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于化疗组,CT灌注成像参数不适用于对化疗的评估,可能患者的局部药物的浓度不足或者药物对于癌细胞具有直接作用,不影响肿瘤的血管新生,而对放疗具有良好的评估效果。表3可以说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能够提高血管的通透性,为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有着关联,而内皮因子的表达和肿瘤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联。
综上所述,观察CT灌注参数的变化能够有效评估肺癌治疗的疗效,同时CT关注参数也可以帮助医师进行患者预后的判断,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钱桂生,余时沧.肺癌流行病学最新资料与启示[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2):86-89.
2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治疗肺癌的时序性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2(10):1743-1745.
3马国林,姜慧杰.肝癌结节血液动力学变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5):1146-1149.
4王哲.CT灌注参数的变化对于肺癌疗效及预后的评价价值分析[J].医学综述,2013,20(11):2089-2090.
5王建卫.肺癌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变化在早期疗效及预后评价中的应[[J].中华肿瘤杂志,2012,31(1):56-57.
6耿军祖.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血供放疗前后的定量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16:920-923.
7丁玲.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感兴趣血管选择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1):34-36.
8闫圆圆.CT灌注成像在肺癌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研究,2012,18(13):54-56.
作者单位:1.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影像科1101012.鞍山市中医院影像科114000 3.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影像科157000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6.03.038
收稿日期:201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