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检索的《警察与赞美诗》的叙事视角
2016-07-18曹良成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曹良成(阜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基于语料库检索的《警察与赞美诗》的叙事视角
曹良成
(阜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叙述者与人物之间呈现不同的空间联系,而人物在这种联系和故事发展中发挥内因的作用,因此,从叙述者和人物入手进行视角分析归根结底是从人物入手分析叙事视角。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 5.0针对美国著名短篇巨匠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文本,从主人公搜皮与叙事视角、执法官与叙事视角以及次要人物与叙事视角等三个方面对该短篇小说的叙事视角进行检索分析。《警察与赞美诗》的叙事视角是以主人公搜皮的固定内聚焦视角为主导,外部聚焦渗入内部聚焦,双重内聚焦偶尔出现,并辅之以非叙事性话语。
关键词:语料库检索;《警察与赞美诗》;叙事视角
视角是分析叙事文表达形式的起点,视角分析对正确把握故事情节安排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众所周知,叙事视角在叙事学中大致分为三种模式:非聚焦视角,内聚焦视角和外聚焦视角。这是理论上的分类,“在实际运用上往往会出现交叉和渗透现象”[1],大多数叙事作品存在视角变质的现象,即“以某种聚焦类型为主导的情况下其他类型的掺入”[1]。美国著名短篇巨匠欧·亨利的作品《警察与赞美诗》(以下行文,该短篇小说简称《警》)也不例外,是一篇善于变换叙事视角的小说。在《警》中,哪种聚焦“主导”叙事?哪些聚焦“掺入”行文?小说视角是如何变异的?这些变异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杨建枚运用语料库检索手段主要分析《警》的情节、人物的塑造及作者的写作技巧[2],本文则基于语料库检索,以吴伟仁教材中的《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的选读[3]为文本,来分析短篇小说《警》的叙事视角。
一、视角、叙述者和人物
什么是视角?“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1],换句话说,叙述者或人物站在什么角度或位置观察并参与故事。由此可见,故事中的叙述者或人物在视角类型的判定中担当关键角色,要理清《警》的视角,必须从叙述者和人物入手。人物是叙述者声音的主要通道,该通道是否畅通?畅通到什么程度?非聚焦视角中叙述者声音在各个人物的视野中几乎是无所不通的,内聚焦视角中叙述者的声音深入到一个或几个人物的内心通道,但在有些人物通道中不够顺畅,而外聚焦视角没有经过人物的通道,只站在人物的外部环境客观地呈现人物的一举一动。概括地说,叙述者与人物之间呈现不同的空间联系,人物在他们之间的联系和故事发展中起着内因的作用,因此,从叙述者和人物入手进行视角分析归根结底是从人物入手。
二、搜皮与叙事视角
本文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 5.0检索分析《警》中人物的语境共现。贯穿小说《警》全文的人物包括主要人物搜皮(Soapy)和泛人物(一类相似的人物)执法官(cop,policeman,magistrate,brass button等),还有在六个不同情节片段分别出现的次要人物:服务员(waiter)、年轻女士(a young woman)、穿着考究的男士(a well-dressed man)和风琴手(the organist)。首先,通过语料库检索工具检索主人公搜皮三大表征(Sign)“Soapy”“he”“his”的语境共现,统计结果见表1、2和3,表后乃基于该统计结果的叙事视角进行分析。
表1 检索词—“Soapy”,检索结果—48行语境共现
表2 检索词—“he”,检索结果—43行语境共现
表3 检索词—“his”,检索结果—57行语境共现
进一步统计以上三表,有关搜皮外表神态的语境共现行总计26行,有关动作状态总计43行,有关言语行为总计7行,有关思想意识总计39行。叙述者对主人公搜皮的外表和搜皮的动作的叙述极其详细,而外表与动作的叙述必须从叙述者的外部视角才能洞察到,人物自身的视野无法详细观察自我的外表及动作的。因此,是不是可以说《警》完全采用了外部聚焦呢?否,如果仅仅采用外部聚焦,那主人公搜皮会变得神秘莫测,叙事接受者无法了解有关搜皮外部荒诞行为背后的动机与目的。从统计出来的39行搜皮的思想意识活动分析,叙事者已经深入到搜皮的内心,心理描述细致入微,打破外部聚焦中人物行为的神秘性,让叙事接受者了解到搜皮一系列荒诞的行为与言语只不过是搜皮想去监狱过冬这个内心愿望的外显。小说行文中时不时揭露搜皮的内心世界,比如,搜皮最后在教堂外因为赞美诗而激起了主要以“would”一词的反复出现为标志的内心斗争,可以看出,叙述者只有从人物的内在视角出发才能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综上所述,叙述者在外部聚焦人物的同时也进行内部聚焦,也从人物的认知视角进行叙述。在此,我们不仅要问,在外部聚焦和内部聚焦中,谁是主导型视角呢?《警》文中叙事者在第一句话“On his bench in Madison Square Soapy moved uneasily”中从搜皮之外叙述搜皮的动作。第一句话后一直到第二段,叙事者从外部聚焦的角度描述人物所处的客观环境:冬天到了。但从第三段“Soapy’s mind…”开始,接着第四段“The hibernatorial ambitions of Soapy…”和第五段“…Soapy’s opinion…”和 “Soapy’s proud spirit”,叙事者跨入搜皮一个人的认知视角。在搜皮认知视角的推动下,全文有关搜皮的六个戏剧化荒诞场面得以产生,搜皮最后在教堂边经受感化的心理是在搜皮的认知视角中萌发的。因此,本文认为《警》的主导型视角是内部聚焦型视角。为了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搜皮这一流浪汉形象,叙事者会时不时运用外聚焦视角从搜皮的视野中跳出来观察搜皮的外表及其怪异表现。
有人会质疑,既然叙述者对搜皮的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如同搜皮的上帝,那为什么不能说文本视角是非聚焦型的呢?换句话说,《警》是第三人称内聚焦型叙事文?还是第三人称非聚焦型叙事文?胡亚敏认为两类聚焦的区别是明显的,“尽管它们都是由叙述者叙述,但前者是从某个人物眼中现出,焦点是固定的,后者则可以自由移动,作方方面面的观察和交待”[1]。如何判定焦点是不是从主要人物搜皮的眼中现出,是不是固定的?可以从《警》中其他人物的语境共现检索分析中考察叙述者有关其他人物的描述是全能的还是局部的,是从搜皮的视角中描述的还是从叙事者眼中来描述的。
三、执法官与叙事视角
有关次要人物的语境共现的检索,先看看搜皮的对象人物,即泛人物(相似的一类人物)执法官。该小说中,与执法官有关的检索词为 “policeman*”“cop”“officer”“magistrate”。在检索“policeman*”时,语境共现一共17行,主要描述以下几个方面:警察的外表(“broad face”“large”),警察的状态(“severe demeanor”“lounging grandly”“in the lead”),警察的动作(“looking”“saw”“watching”“stood”“laughed”“twirled his club,and turned his back to Soapy”),警察的言语行为(“said the policeman”)等。这些语境共现对警察的描述缺少意识描述,不是全方位的,这说明叙述者没有从非聚焦视角描述警察的心理,故事中搜皮一直在观察警察对他违规之事的反应,叙事者是从搜皮的视野来描述警察的外表状态和动作语言的,因此,叙事者在搜皮中的焦点总体来说是固定的。但在这些共现语境中有1行描述警察的心理,“The policeman's mind refused to accept Soapy even as a clue”,搜皮砸完商店橱窗后不逃走,原地不动等待警察抓他入狱过冬,此时此刻,搜皮的视野无法搞清楚警察如何对待他的自动认罪。如果去掉该行及其后续常识推断,直接交待“The policeman saw a man halfway down the block running to catch a car.With drawn club he joined the pursuit”,逻辑上无法过渡,读者会感到愕然。因此,叙述者不得不打破固定内聚焦的限制,运用双重内聚焦,暂时跳入这位警察的视角说明警察为什么没有追究搜皮的原因,过渡自然。正是因为警察与搜皮对砸玻璃的认知视角不一样,才导致搜皮愿望的落空。此处发生了视角变异,双重内聚焦闯入固定内聚焦,给读者增加必要的叙事信息。
再来看看检索词“cop”,语境共现一共6行,除了标题中的“COP”行,一行描述警察的动作,“watching”,一行叙述搜皮想象中的有良心的警察,“the conscientious cop encouraged him...”,其他三行在搜皮言语中还原“cop”的语体色彩。叙述者在这里有关“条子”的叙述还是固定在搜皮的言语、想象与欲望的视野中,没有打破固定内聚焦视角。
检索词“officer”—共两行,原文如下:
the sight of brass buttons.“Where's the man that done that?”inquired the officer excitedly.
d into the broad face of a policeman.“What are you doin'here?"asked the officer.”Nothin',
此两行仅仅刻画警官的言语行为,其中一行附带外部表情,“excitedly”,都是在搜皮的在场(the sight of brass buttons)与参与 (into the broad face of a policeman)中完成的,视角是固定的。
检索词“magistrate”—共两行,原文如下:
uproar to a policeman.An accommodating magistrate would do the rest.Soapy left his ben
“Three months on the Island,”said the Magistrate in the Police Court the next morning.
一行出现在主人公的宣判想象里,一行出现在主人公的宣判现实中,视角不言而明。
四、次要人物与叙事视角
最后检索其他次要人物的语境共现。次要人物服务员“waiter*”检索出5行,两行出现在一个装饰耀眼的小餐馆 (a glittering cafe),“The portion of him that would show above the table would raise no doubt in the waiter's mind”是搜皮对服务员意识活动的一种推测(would),“the head waiter's eye fell upon his frayed trousers and decadent shoes”描述服务员的目光路线,该行发生了视角变异,叙述者暂时从搜皮的视角中解脱出来,从人物之外以外聚焦视角客观地描述搜皮和领班之间发生的事情;其他3行出现在另一个装扮不入时的餐馆里,“to the waiter he betrayed the fact that the minutest coin...”叙述搜皮故意把自己身无分文的事实暴露在服务员面前,“‘No Cop for youse,’said the waiter”乃服务员拒绝搜皮胁迫似的建议,“two waiters pitched Soapy”叙述服务员们的动作,此行又产生了视角变异,服务员们的动作和搜皮的接续动作都是在叙述者视角中描述的。但是,服务员们的行为仅仅停留在表面,叙述者并没有解释他们对待搜皮的想法,只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无赖形象,其焦点还是回到搜皮身上。第四个违归故事中的次要人物年轻女士“woman*”检索出6行。1行从准备调戏她的搜皮眼中描述她的外表 “A young woman of a modest and pleasing guise”,1行描述搜皮调戏她的状态,“sidled toward the young woman”,其中3行涉及搜皮眼皮底下她的神情及动作,“was standing”“moved away a few steps,and again bestowed her absorbed attention upon”“faced him and,stretching out a hand,caught Soapy's coat sleeve”,有两行是叙述者的抒发,“playing the clinging ivy to his oak”“The persecuted young woman had but to beckon a finger and Soapy would be practically en route for his”,这两行是视角变异后的扩叙,插入叙述者的看法,像这样的发挥性扩叙在《警》文中比比皆是。最后一个违规故事中的次要人物是穿着考究的男士,通过检索词“man”检索出与这位男士有关的4行中,“a well-dressed man lighting a cigar”“The man at the cigar light”“sternly”描述他的外表神态,“followed hastily”“he said”“said the umbrella man”“retreated”描述他的言语及动作。教堂里的小人物风琴手,通过“organist”检索出2行有关他的语境共现,赞美诗是风琴手“played”,这行是叙述者通过外聚焦描述深夜教堂周边环境后继续叙述的,而风琴手在搜皮的推测中“loitered over the keys”是固定内聚焦。
综合次要人物的语境检索分析,也依据下表表4统计说明,叙述者并非全能的,并非知悉所有人物的所思所想,并没有涉及到服务员、年轻女士、穿着讲究男士和风琴手的意识活动 (意识活动检索行统计为0行),叙述者并非在各个人物之间自由移动焦点。叙述者把主要的焦点固定在主人公搜皮的身上 (外表神态、言语动作和意识活动检索行总计为115行,远远多于其他人物检索行总数38行),整个故事都是围绕搜皮的感知视角和认知视角开展的。因此,本文认为,《警察与赞美诗》的叙事视角是第三人称内聚焦视角,而不是第三人称非聚焦视角。
表4 人物语境共现检索行数综合统计表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基于语料库检索分析,《警察与赞美诗》的叙事视角是以主人公搜皮的固定内视角为主导,外部聚焦渗入内聚焦,双重内聚焦偶尔出现,并辅之以非叙事性话语,从而发生视角变异。警察的双重内聚焦和叙事者的外部聚焦拓展了固定内聚焦的视野,使搜皮的流浪汉形象及其怪诞愿望与举动得以多角度呈现。
参考文献:
[1]胡亚敏.叙事学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29-30,34.
[2]杨建玫.《警察与赞美诗》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3):56-59.
[3]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62-73.
(责任编辑:夏婷婷)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6)05-0044-04
收稿日期:2015-05-22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6A0685);阜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2015FSSK05)。
作者简介:曹良成(1979-),男,汉族,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of The Cop and the Anthem by Corpus Retrieval
CAO Liangch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Fuyang Normal University,Fuyang,Anhui 236037)
Abstract:There are different spati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narrator and the characters in a story,and in such the associ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the characters play an internal-caused role.Thus,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based on narrators and characters can be finally analyzed from characters.The corpus retrieval tool Word Smith 5.0 is utilized into the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short story The Cop and the Anthem written by the famous American writer O.Henry.The analysis by the corpus retrieval is made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protagonist Soapy and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the lawmen and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and the minor characters and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The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p and the Anthem,on the basis of corpus concordance,can be concluded as the variation of many perspectives:the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perspective being single internal focus from the protagonist Soapy assisted by the non-narrative discourse,and the others being the infiltration of external focus and the sporadic appearance of double internal focus.
Key words:corpus retrieval;The Cop and the Anthem;narrative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