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胜利街保护更新策略研究
2016-07-15王建强
王建强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荆州市胜利街保护更新策略研究
王建强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孙彦,王艳安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更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场发展需求。胜利街受限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更新改造涉及街区整体风貌的延续、历史建筑的修复、拆除搬迁等复杂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保护仅限于控制建设层面。针对胜利街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以及成功案例的借鉴对比分析,提出了重要保护、选择性保留和适应性调整3类元素,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更新。通过对建筑进行多元的综合评价,得出详细的建筑等级划分,分别提出不同的更新策略,同时对街巷格局、街区功能调整、风貌控制和道路交通组织等也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更新策略。
[关键词]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元素;等级划分;更新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与记忆,是城市发展的资源,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基础,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需要[1]。荆州市是国务院1984年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胜利街是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沙市区唯一能够反映明清街巷格局的街区,是老沙市人乡愁的记忆,是沙市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缩影,见证了沙市曾经的繁荣。然而,胜利街保护现状却十分不理想:基础设施落后,市政公用设施缺乏;建筑年久失修,不堪重负;交通问题严重,火灾隐患突出;历史街区建设控制力度不足,建筑高度逐年增加,整体风貌遭到了严重破坏。胜利街正在逐渐消逝,淡出城市的生活和记忆。近年来,荆州市对胜利街做了多轮的改造规划,但限于改造所涉及的保护问题和改造拆迁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一直没有进入到实质改造环节。胜利街的改造更新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特殊的方法,在考虑历史文化街区原有历史风貌延续以及历史建筑保护的条件下,提取其中最主要的保护元素,在经济适当可行的条件下,尽早完成其改造更新。下面,笔者对胜利街保护更新策略进行了研究。
1胜利街现状
胜利街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中心区附近,濒临长江,属于老沙市的中心城区。胜利街北为现在沙市商业中心北京中路,南为繁盛时期的中山路,交通便利,周边商业氛围浓厚。胜利街始建于唐朝的“古寸金堤”上,原名“九十埠街”,因长江边上码头众多而得名。胜利街从唐朝至民国20年间,一直是沙市的主要商业街,在明代更是成为了各界商业的聚集地。据明书《广阳杂记》记载,“明末极盛,街巷九十九条,各行占一条”,因此又称为“九十铺街”。1895年,清朝和英国签署了《马关条约》后,沙市与苏州、杭州、重庆同被划为对外通商口岸,被称为“兴亚街”,光复后称为“中正一街”,直到解放胜利后才正式更名为胜利街[2]。
胜利街用地以居住为主,临街一进主要为各类商铺,同时在街区两侧的边缘地带有妇幼保健医院和老中医院,还有一座老的古玩城,其用地功能较为单一,基本为居住,商铺经营项目多为日杂用品店、餐馆、小旅馆等。内部道路交通呈鱼骨形,以胜利街为主,辅以杜工部巷、梅台巷、新长巷、高家巷、健康巷、大赛巷等6条支巷。街巷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空间形态,尺度宜人,路面多为青石板,空间格局整体保存完整,胜利街还留存有大批古宅老屋,其内部传统民居为典型的江汉平原传统民居,窄开间长进深,少则四进,多则八进,多为明清时代修建,少数为民国时期修建,其余大部分为后来重新建的住宅。
2调研分析及案例对比
2.1现场调研
胜利街基础设施落后,市政公用设施缺乏,民居内部设施落后,建筑内部给水排水困难,各类电线暴露,存在各类隐患;建筑年久失修,破旧不堪,这些古建筑大都为木结构,内墙体、门窗也为木结构,容易潮湿腐烂,特别在下雨天木结构被雨水侵蚀,损毁加剧,建筑内部结构不断的由木结构逐渐转化为砖墙结构;整体风貌遭到严重的破环,胜利街南北视线通廊上可以很显眼的看到北面30多层的高楼和东面10多层建筑;内部交通不畅,消防问题严重,胜利街街巷内部道路狭窄,机动车道较少,东西及南北交通并不畅通;街区内部功能混乱,街区原本是一条以商业为主体功能的老沙市商业街,现如今主要功能已经蜕变成为了沙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区。
2.2问卷及访谈调查分析
2.2.1内部人口特征及居住年限
访问对象是胜利街居住或者经商的居民。胜利街居民大都不是本地原始的居民,他们大多数是年纪偏大的中老年人以及留守儿童,如图1(a)所示。内部居民大多在此居住的年限较长,但基本很少有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居住于此的居民,居住1年到10年的占39%,10年至20年的占46%,而居住一年以内的以及20年以上的则占少数,如图1(b)所示。
2.2.2房屋
胜利街房屋的所有权大多在房管所名下,居民居住的房屋来源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房管所直接安排,另一种是通过廉价的租金租赁,如图1(c)所示。对于街区的改造民居内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上厕所困难,基础设施落后、通风采光不足、房屋结构的加固是反应最多的问题,如图1(d)所示。胜利街民居改造的过程,应该充分考虑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居民认为青石板路、老房子的木结构、街巷的格局和老房子的沿街立面是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元素,如图1(e)所示。而消失最严重的元素则是是老房子传统文化以及街巷格局,如图1(f)所示。因此在重要保护元素的提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长期居住于此居民印象最深刻的元素以及消失最严重的元素。
2.3案例对比
研究案例选择了成都宽窄巷子、佛山祖庙东华里、武汉户部巷和吉庆街4个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实例,这4个街区改造目前基本已经完成,且与胜利街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共性,改造后商业氛围很好,人流量较大,获得外界的好评,可认为是改造比较成功的案例。案例分析介绍这些街区发展的主要成功经验,制作了表格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3重要保护元素的提取和建筑等级的划分
3.1重要保护元素的提取
通过上述的现场调研、访问及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对成功改造案例的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了主要的保护元素,如表2所示。通过这些最能够表现历史文化街区氛围元素的展现,能够很容易的使这个街区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氛围,从而达到整体风貌的保护,同时也尽可能的减少改造的难度。
表1 案例分析对比一览表(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表2 保护元素的提取划分表
3.1.1重要保护元素
在传统街区中有些元素是传统街区的主要风貌的体现,这些元素最能体现传统街区的韵味,不能够丢失,由此选定一些主要元素来进行全面的保留和恢复,青石板路、双坡屋顶、沿街立面、民俗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
3.1.2选择性保留元素
选定一些元素进行选择性保留改善,即对于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内部的现存的元素进行完整的保留及修复,对于已经损坏或者不存在的不再考虑按照经济型原则进行修建,也不必按照原真性原则完整修复,这些元素有内部木构架、优秀建筑内部窗花雕饰、天井天斗、古树古井。
3.1.3适应性调整元素
传统民居以及原有的街巷格局及生活习惯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人群的生活需要,必须使其适应现代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舒适安全的生活在街区内部,这就需要进行选择性的适应性调整。
3.2建筑等级划分
建筑等级划分以荆州市规划院调查研究绘制的建筑年代、建筑风貌、建筑质量这3方面为依据[3],将其作了划分,并绘制了建筑等级划分图如图2、图3所示。
4保护更新策略
吴良镛先生提出旧城的发展有2种模式:一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一种是在保护的前提下求发展,以发展达到保护的目的,即循着有利于旧城文化艺术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如发展旅游服务、文化事业等等[4]。王景慧先生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特殊方法,这些特殊的方法有:一是保护外貌、整修内部,历史街区中的传统建筑不必像文物保护单位那样一切维持原状,外观按历史面貌保护修整,内部可按现代生活的需要进行更新改造,二是积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三是采取逐步整治的方法,切忌大拆大建[5]。胜利街应当根据自身特殊情况根据特殊的方法进行保护更新。
4.1建筑保护及改造策略
4.1.1历史建筑
1)优秀历史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应当坚决按照以旧整旧的原则,严格按照原地点、原材料、原工艺修复的原则,这些优秀历史建筑应成为文物得到很好的保存。优秀历史建筑内部传统元素和传统格局都应当得到妥善的修复,维持建筑本来的面貌。其中内部的功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作为展览陈列等使用。
图1 问卷结果分析(问卷调查)
图2 建筑等级划分图
2)一般历史建筑。按照上述主要研究中所提取的主要保护元素,对主要的保护元素进行严格的控制,使一般历史建筑在整体外观形态和传统风貌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持一致。对于内部存在的少量的传统元素则做选择性的保留,对于已经完全损坏的部分则不再进行新的修复了。修建成功以后可根据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可以作为餐饮、商铺等。
4.1.2风貌协调建筑
图3 建筑等级划分
风貌协调建筑质量较好,建筑尺度与历史建筑协调,这类建筑在改造的过程中不应当全部拆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该以整体风貌保护和可操作性为原则,通过立面改造、色彩控制、平顶改坡顶等措施来使其几类主要保护元素得到体现,对其进行外观的适应性改造。改造后的建筑使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使用,可作为旅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使用。
4.1.3风貌非协调建筑
1)私建棚屋。这类建筑在整个街区内部量不是很大,但是对胜利街整体风貌及街区品质造成很大伤害,在改造的过程中毫无疑问的应当予以全部拆除,对于道路仍有余地的空间,在规划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这部分空间改造成为绿地、儿童游憩场地。
2)多层建筑。这类建筑在风貌非协调建筑中占据最大的比重,对于建筑质量一般的房屋应该无条件的全部予以拆除,对于建筑质量很好的建筑,在实际的过程中,可先暂时保留,对其立面改造、平顶改坡顶、降层等整饬措施,通过分期实施,最终这类建筑也将全部拆除。
3)高层建筑。在历史文化名城所划分的规划范围有很多高层建筑,这类建筑对于整个历史街区造成的影响最大,而且改造拆迁的难度很大,对于这类建筑也不能够放任不管。对于主要的视觉通廊上的高层建筑应当通过适当的乔木或者其他方式进行遮挡,对于整个风貌实在伤害太大,等条件成熟后还是应当拆除或者降层整饬。
4.2街巷格局整治策略
胜利街的街巷格局代表了整个沙市明清时期的传统格局,在改造的过程中,应当以胜利街鱼骨式街巷为主脉,充分的尊重胜利街原有的街巷格局,保持街巷的路面宽度。通过整理疏通,去除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疏导出一条既能延续胜利街传统格局的街巷形态,又能适应当前城市发展和现代人生活的需要的街道形式,如图4所示。
4.3街区整体风貌控制策略
胜利街的改造应当划分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在绝对保护区内新建建筑层数一律不能超过2层,高度不得超过9m;建设控制区内的建筑层数以3~4层为主,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2m;环境协调区不应当出现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特别在街巷的直线视觉通廊和主要景观轴线上,应根据科学的方法,实地综合研究,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其他区域,则可根据实际的改造条件适当调整,如图5所示。
图4 规划总平面图
图5 建筑高控制图
4.4街区功能及性质调整策略
图6 街区功能分区图
图7 道路交通规划图
进行整体更新的时候,需要整体统筹规划,改善供电、给水、电信、排污等基础市政设施,增加完善厕所、公共休闲等公用设施;进行建筑内部改造的时候可以改变其中的功能格局,置换其中的功能,尽量满足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优秀历史建筑可以作为展览陈列使用,一般历史建筑及新修的部分建筑应当延续胜利街前店后居的传统生活习俗,其他建筑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为餐饮、旅馆、特色商铺以及其他商业用途,如图6所示。
4.5交通组织策略
胜利街的道路形成于汽车产生之前,不适于现代交通工具通行,在现代化的社区功能的要求下,机动交通组织必须得到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就是疏导并改善交通,在满足居民对现代化交通需求和保持历史文化环境特征之间寻求平衡。胜利街内部为青石板路面,路面宽度4m左右,其他的街巷大都比胜利街窄,不适宜机动车的通行。解决现代化交通就必须将交通疏导到历史文化街区的外围,在街区外围形成外环道,解决车行交通问题,形成安宁化的街区环境,以尽量满足生活和货物运输的要求。同时在外围设置地面停车场,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地形高差设置地下停车场,如图7所示。
5结论
荆州胜利街保护更新应当尊重原来历史风貌,梳理其适宜的街巷格局,解决好消防、交通、停车等问题,控制好街区内部和重要轴线上的建筑高度和尺度,充分考虑其改造的可行性,提取出最能反映胜利街原有风貌的元素进行重点保护改造,减少改造的难度,充分考虑改造实施的可能性。街区内的建筑应当通过建筑年代、建筑风貌、建筑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划分出不同等级的建筑。不同等级的建筑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改造,建筑的功能也应当适应现代生活条件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街区的功能定位也应当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在经济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完成其改造更新。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张红艳. 沙市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改造规划探讨[J].规划师,2012,28:53~56.
[3]周检. 荆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Z]. 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
[4]吴良镛.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阮仪三,王景慧,王林.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编辑]计飞翔
[收稿日期]2016-02-28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2011jyty005);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2010q033)。
[作者简介]王建强(1989-),男,硕士生,现主要从事空间句法与城市形态方面的研究工作;通信作者:孙彦,564129126@qq.com。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16-0068-07
[引著格式]王建强,孙彦,王艳安.荆州市胜利街保护更新策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16):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