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2016-12-27王燕吴文治

绿色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传承

王燕+吴文治

摘要: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日常生活的场所,更是城市发展的文脉所在。对历史街区正确的保护和利用模式是保证城市文脉延续的前提和物质基础。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城市文脉的分析解读,找出两者之间共荣共生的关系,并提出了当前城市发展中文脉延续的新思路。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文脉;延续;传承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19-02

1 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文脉

1.1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与内涵

最早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是在 1933年的《雅典宪章》中,“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1987 年《华盛顿宪章》提出“历史城区”的概念,重点是强调对历史地段的保护。在历史地段中,不仅要保护历史建筑的面貌,还要保护其整体的空间环境,如街道的式样、广场空地的关系、建筑与绿化以至该地区的功能作用。《华盛顿宪章》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

根据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由此得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两大特点:一是它具有真实延续的生命力。二是具有地方特色。而“特色”就是个性,是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标志。要想塑造城市特色,必须以城市的历史底蕴为根基。而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城市底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2 城市文脉的概念与内涵

文脉在语言学中,被称为“语境”,就是语言上的前后联系。后来被引申为一事物与他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关系。而设计中的“文脉”,更多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和传承关系。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过去的文化与现代的文化相承接而成为传统,传统代代延续就形成了城市文脉。总体来说,城市文脉就是一部城市的文明发展史,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历史、文化、地域的氛围和环境,是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城市个性特征。因此城市文脉不仅是指城市的基本设施、文物遗址、名胜古迹等的物质积累,更是一代代人生活印迹的见证和文化与智慧的结晶。

由此可见,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是城市生命力的体现,城市文脉赋予历史街区以生气,使之富有生命朝气;而历史街区和其中的生活形态则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城市的生命力和精气神需要靠这些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建筑等城市物质形态来表达和延续。

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破坏文脉的做法

2.1 将历史建筑拆除重建

有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措施,不是修复原有的街区和建筑,而是将历史建筑拆除后重新修建跟以前风格相似的仿古建筑。这种不重视保留原有真实的传统历史风貌建筑,将其大量拆除重建的做法,破坏了街区的历史原真性,也就丧失了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仿古的建筑空有其形而没有任何的历史和记忆,是没有保护价值的假古董。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讲过,建筑是本历史书,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阅读它的历史、它的意韵。把历史文化遗留下来,古代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老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这座城市也就索然无味了[1]。所以古建筑是铭刻人类历史的丰碑和承载文化灵魂的殿堂。有了这些千年不朽的建筑,文化就得以沉淀积累,人类千百年来的精神灵魂才有安放之处。

2.2 原住民外迁

目前,还有许多地区把历史文化街区的高密度人口视作保护的主要障碍,盲目将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民全部迁出,只保留了物质结构而丢掉了人文精神。最终使历史文化街区失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也就失去了其作为文化遗产的活力和真实性。历史文化街区是一种“活态遗产”,是具有情感或信仰价值的物质存在,文化的传承也是街区一项重要的功能。因此不仅要保护街区的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保护这里的人文居住环境,即与物质相联系的、活态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人文环境是长期以来大家共同认可的社会和文化氛围,其保护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维系,这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和灵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虽然街区中的原住民不是固定不变的,但这是一个自然渐变和选择的过程,并不影响文化的延续性;而历史街区大量的人口外迁对于保护物质环境固然是有帮助的,但同时也会丢掉人文环境的承载主体,造成文化传承的断裂。

2.3 盲目改变街区业态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改造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过度追求街区的经济潜力和商业价值,任意改变其功能,盲目提升业态,例如改住宅为宾馆酒吧,改传统餐饮小吃街为精品街,迁离原来的居民和商户,重新招商,完全改变了街区的人文环境等。且不说主观改变业态,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使经营良好,也丢掉了原真性的生活,丢掉了地方特色与文化传承。事实证明,忽视历史文脉传承,会造成街区改造的失败。只有切实尊重城市文化传统和地域商业符号,尊重群众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尊重循序渐进的商业业态演化,才能使历史文化街区在传承、延续和发展历史文脉中获得新的强大生命力。

3 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3.1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一个城市的文化依赖于城市的历史,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就是一个没有根的城市。而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具有其风貌特色,是因为其拥有大批的特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历史街区保护不仅仅保护其中的建筑和街道,而是应该保留传统生活方式,为城市继承发扬文脉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滋养。因此在历史遗产的保护中,要尊重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对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保护,因为它保存有这座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历史信息。要完整保护城市的文脉,重点要保证传统街区内生活方式的合理延续。对于历史街区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它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生,因此在保护街区自身的同时,还要保护好其周边的环境。

3.2 城市文脉的延续需要人的传承

为了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使文脉得以延续,需要保存一座城市中最低限度的古建旧街。因为这些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本身包含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传承文脉的人,有了人脉才能有文脉。老街巷、胡同和弄堂里居住的原住民,或者熟悉原来生活的居民后人,有些人还具有世代相传的特殊技艺或手艺,他们共同形成特有的街区文化,并且记录下真实的历史和生活。一个地方的邻里关系、节庆活动、习俗礼仪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和灵魂,不仅能使当地民众保持凝聚力,而且能对外来游客产生吸引力。正是这些散落在街巷中的零零散散的人们的生活场景,才形成了城市中鲜活的印迹,构成了街区的邻里空间。置身在街区中,或许感动你的不是老街和古巷本身,而是在这个载体下的人所发生的故事。保留真实的街区生活才是邻里空间的真正意义所在。

3.3 继承文化传统,体现时代特征

文脉的延续并不代表一成不变,正如大多数目前所存留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也是经历了明清、民国等各个不同的时期。在街区不同的历史阶段变迁中,其中的邻里空间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街区的使用者们也在这种变化中产生了多样的行为活动的可能性和生活上的变化。城市文脉的延续需要研究传统街区和街区生活的人,这是传统街区建筑和文化真正的本质和内涵,抓住这种内涵的精髓,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继承,发掘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因子及相应的表达形式,做到真正了解并读懂这些建筑的符号和语言。将传统的创作思想和方法与现代生活中更符合人性的部分结合起来,做到新与旧的和谐统一,倡导共生的理念,共生不仅能最大限度地真实地保留旧建筑,同时利用新设计中的现代材料及手段的对比,更大限度地用时间差来表现老建筑悠久的历史,城市的文化[2]。继而形成当代人自己的城市风格和现代生活方式,这才是保护文脉、延续文脉的最终目的。

4 结语

一个家族的繁衍生息需要血脉相承,城市的传统和记忆的延续也需要其独有的脉络使其永续长存。今天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已经丢失了太多的东西:环境污染、文明的缺失、古迹的破坏等。我们不能再留给后人一个被切断的历史。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留下一片生存空间,在城市历史文脉中注入新的血液,赋予城市以新的精神内涵,使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得以延续。这需要我们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投入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勇翔.城市更新与保护[J]. 现代城市研究,2002,17(3):5~9.

[2]陈 昕.城市文脉延续城市的记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28~29.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传承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