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

2017-07-27张燕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历史文化街区成都

张燕琦

摘 要:从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出发,以文殊坊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文殊坊的空间形态、场所精神以及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新和传统空间形态的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成都;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文殊坊

历史文化街区做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历史地段,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在城市空间形态日益均质化、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今天,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空间形态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这不仅可以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更新提供物质空间形态的支持,更能够在社会和文化层面激活城市记忆,塑造文化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时隔37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高度强调了对城市特定历史文化的重视,对我们城市规划问题提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面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的要求。”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研究,显得十分有意义。

一、成都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内许多文物和历史街区先后遭到了破坏和损毁,使得这座拥有2300余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日趋失去她的历史风韵和文化基因。

在经过粗放式建设发展的阵痛期后,成都市政府遇到了城市建设的瓶颈,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学习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结合成都城市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在2003版的总体规划中确立了由城市格局保护、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这四个层级所组成的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二、文殊坊概况

(一)历史沿革

文殊院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集资重建,称文殊院。该片区除文殊院外,还汇聚了五岳宫、爱道堂、金沙庵、白云寺、楞庆庵等众多宫庙,成为宗教活动的昌盛之区。

依托于文殊院而形成的文殊坊历史街区,围绕宫院寺庙经清初以来逐渐形成了商住混合的发展模式,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方面树立了良好的范例与形象。

(二)区位环境

文殊坊历史街区位于成都市中心,依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殊院(5.73hm2),形成东到北大街、草市街,南至白家塘街、通顺桥街,西至人民中路,北至大安西路的历史街区, 锦江从地块北面穿过,总规划面积33.25hm2。文殊坊片区充分发挥地块宗教文化特色、以川西院落街坊为载体,形成了以佛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都市人文休闲空间,文殊坊汇集古玩字画、四川美食,娱乐表演于一炉,成为成都市旅游休闲街区之一。

三、文殊坊空间形态分析

(一)图底理论分析

图底关系理论研究的是建筑实体的图和作为开场空间的底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以建筑实体为图

区域内的肌理形态更为细致丰富、紧凑完整,体量较小,建筑组合形式也更为丰富,而区域以外所呈现的肌理形态略为破碎,尺度大小不均,组合形式单一。

文殊院作为整个街区的视觉高潮和重点,采用半封闭半围合的形制,形成了中心分散式的空间。建筑排列整齊划一,容积率较大,整个空间集开敞与封闭于一体,反映出了四川地区独特的街道空间形制。

2.以空间虚体为图

区域内开敞空间形成完整的流线体系,空间层次更为丰富,而区域外的空间形态单一,无明显空间层次。

区域内街区肌理呈现出较为匀质的状态,实体与虚体关系完整并可以被感知,空间网络井然有序,延续并保护了文殊院的整体空间秩序。更重要的是,以九街十庙的规模和“街、院、巷”的建筑空间格局,提高了空间的可识别性。

(二)连接理论分析

连接理论认为运动系统和基础设施的效率比限定室外空间的格局更重要。

文殊坊街区的交通流动空间分为两个等级:主道路和次级路。主道路人车混行,次级道路为行人通行。主道路呈网格状分布,主要连接不同的空间功能区,与外部道路在空间上进行联通;次级道路相互渗透,营造良好的线性序列和步行空间,两个层次形成了文殊坊中主要的交通流线系统。

(三)场所理论分析

场所理论的倡导者结合环境的独特形式和内在细节给予物质空间更多丰富的内容,这包括历史和时间要素在内的文脉的回应,增强了新的设计与现状条件之间的适应性,在场所理论中使用者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视觉感受和个人对相关公共环境的驾驭,与空间的水平围合和连结的原则同等重要。

文殊坊的街道和院落空间渲染出强烈的宗教氛围,并且在选色用色方面定下了庄重的基调,创造出具有人文特色的“城市净地”。从色彩取样中可以看出,文殊坊街道空间主要以深色调为主,清灰瓦、朱红墙、深棕柱栏,给人以沉稳肃穆之感,营造庄严神圣的宗教空间氛围。

(四)D/H分析

芦原义信在研究街道空间认为,街道宽度(D)与两侧建筑物高度((H)的比例D/H,对人的心理及城市景观都有重要意义。当进行外部空间布局时,可能为各个空间带来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应当向心性地调整空间秩序的方法。为此,就应当注意街道的布置。

在调研范围内,我们将主道路(文殊院街、五岳宫街、酱园公所街、白云寺街)和街巷路(金马巷、东岳巷、中岳巷、西岳巷、文殊院巷等)分成两类进行比较。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计算出文殊坊街区内街道的D/H及其所属感知级别,总结出主道路的D/H≈2.0-2.5,街巷路的D/H≈0.5-0.6。

纵观成都其他传统街道的比值通常在1:1上下,与文殊坊的数据相比,显得较大。在文殊坊的白云寺街、头福街和五岳宫街等主要街道上,传统街道的内聚力很弱,这个结果将更大程度上减少行人的注意力和感知力。而在街巷上的行人在步入街道环境当中,可以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街道所赋予他的归属感和内聚感。

四、结语

本文从城市空间形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文殊坊空间形态的合理性。文殊坊延续了传统历史街区所具有的空间形态构成,在无形的空间序列和秩序上,做到了整体合一,为当下街道的设计与规划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同时,充分挖掘地域文脉特色、营造佛禅文化氛围、激活城市人文基因与历史记忆,实现了空间的场所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培刚.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5-12-23.

[2]《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3]周向频,唐静云.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宽窄巷子、文殊坊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05):107-112.

[4]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朱子瑜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历史文化街区成都
穿过成都去看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成都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