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改造之困

2017-05-22王勇梁学彦

居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文化遗产

王勇 梁学彦

[摘要]我国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普遍面临着放任自流和改造过度的两难境地,完整和真实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难以有效再现。本文以宁波月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过程为例,从街区的日常更新、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土地收储与出让、更新工程启动与建设、遗产保护管理等角度系统分析街区保护困境和遗产遭到破坏的深层次原因,为历史文化街区完善遗产保护制度和探索新的保护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规划编制;实施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160-02

1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现实困境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在受到政府和社会舆论空前重视的同时,又面临着新一轮的破坏。部分城市以“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等名义实施的保护工程,通常采用大量搬迁原住居民、彻底改变原有用地功能、大量拆除传统建筑、新建仿古建筑的方式,造成了实质上的“保护性破坏”。2011年月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项目成为公共事件,引发全国范围的广泛讨论。该事件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当前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街区现实困境和屡遭破坏的深层次原因,从而为探索新的保护路径提供参考。

2更新模式分析

2.1街区概况

宁波是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月湖历史文化街区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宁波中心城最核心的历史文化集中地,不仅保存拥有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街巷和成片的传统民居群落,还是浙东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2街区面临的困境

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大多建成于清代和民国时期,曾是名门望族聚居之所,居住院落面积较大。但解放后由于经租房政策和住房长期短缺,这些院落现大多为公产,基本上居住着普通居民。政府对街区的住房修缮和保护投入资金不足,街区遗产日常更新面临困难。随着老城房价的上涨、拆迁补偿标准的提高,很多原住居民愿意通过置换或者经济补偿搬出街区,街区全面改造的压力不断增大。

2.3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问题

宁波市政府对街区的保护一直比较重视,现有的保护规划体系相对完整。先后编制了《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宁波市城市紫线规划》、《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详细规划》,但保护规划的实施困难较大。一方面,街区面临人口过密、产权复杂、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整体保护所需资金巨大,再加上建设强度和景观风貌的严格控制,政府和开发商对街区保护的参与意愿不高。另一方面,由于配套政策不完善、居民经济条件差、社会资金利用不足等,以居民为主的小规模渐进保护也难以开展。宁波市先将月湖历史文化街区列入重点项目,项目资金通过市场化运营解决。这种以“重点项目”为推手、以“市场化运营”为手段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往往决策迅速、资金需求量大、对项目工期要求高,使遗产破坏风险增大。之后启动改造,新的详细设计大规模拆除老建筑,将原来的居民区改造为纯商业区。该设计理念与上位规划严重不符,但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实施,这使得自上而下的保护规划体系失去了应有的效用,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受到挑战。

2.4土地收储制度的影响

宁波当前土地收储原则为“计划主导、择地收购、净地招商、着眼开发”,土地收储以后,常规的做法是房屋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利于土地出让。这种土地收储制度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快速增加的建设需求,运用到历史文化街区却有很多不适应之处。一方面,街区建筑产权复杂、建设限制条件多,一次性的土地收储困难和风险增加;另一方面,街区需拆除的房屋仅限于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的建筑,一般数量不多、位置分散,不能满足净地招商的要求。此外,原住居民对街区文化传承有重要作用,不宜大量搬迁。但宁波现有的拆迁程序中,历史文化街区和一般旧区并无差别。拆迁部门仅仅保留文保单位、文保点和一些风貌较好的传统建筑,其余的建筑全部拆除,通过搬迁补偿协议将原住居民全部搬迁。这种以开发为主的拆迁方式给街区保护带来严重威胁。

2.5遗产管理制度的缺陷

在街区遗产管理上,政府部门存在管理缺位、遗产保护监督不力等问题,难以有效遏制遗产的破坏行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包含传统格局、传统街巷和水系、传统院落和建筑、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涉及规划局、文物局、旅游局等多个部门。但各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完全理顺,主体责任部门不明确,协调机制不完善,影响了管理效果。例如街区传统建筑改善时,需要众多部门的批准,许可手续繁琐;而一旦建筑遭到破坏,又很难追究破坏方和管理部门的责任。此外,街区遗产管理偏重于建设行为发生时的技术审查,对传统建筑修缮的补贴、街區人口的疏散等方面缺乏相应配套政策,当街区日常更新遇阻时,遗产管理往往失去了作用。

2.6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损害

街区改造过程中,仅保留文保单位、文保点和少量传统建筑,其余全部拆除;留存空置的建筑也面临自然毁损加剧和人为盗窃的风险。最终造成街区整体格局严重破坏,大量历史信息流失。此外,街区过度的商业化改造,与该地区原有的历史功能和文化特征不符,损害了建筑遗产的真实性。且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街区后续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

3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启示

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保护困境。遗产保护思想的偏差、街区日常更新的困难、城市大规模旧区改造的思维惯性,以及居民急于改善居住条件和获得拆迁补偿的现实需求使得街区整体改造的压力增大;而人口的快速增加,房价的高企和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街区的大规模改造在实施上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自上而下技术层面的保护规划编制只是街区保护的第一步,如果保护规划目标不能成为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共识,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资金保障,缺乏完善的规划管理和监督,规划难以有效实施。因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着眼点决不能仅限于物质空间环境上的规划设计,而应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继承和创新、住房和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城市环境提升的高度来审视其重要价值。

4结语

保护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体现在地方法规及配套政策的制定、政府管理职能的明晰、土地收储制度的改善等方面。尤为重要的是,不论是保护规划编制、配套政策制定还是保护项目实施,都应该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使街区保护成为居民自愿的行动。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