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类应用型课程考评体系新设计

2016-07-15刘兵兵余桂东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考评体系评价指标

刘兵兵,余桂东

(安庆师范大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数学类应用型课程考评体系新设计

刘兵兵,余桂东

(安庆师范大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摘要:针对数学类应用型课程,在分析当前传统考评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探讨并设计了一个新的考评指标体系,分析了新的考评体系结构特点,对考评体系中各级评价指标因素的权重设置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进一步提出了新考评体系的评价测算步骤且以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最后结合传统考评体系,对新考评体系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类;应用型课程;考评体系;评价指标

DOI:10.13757/j.cnki.cn34-1150/n.2016.02.028

近十年来,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着重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大多数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或升格)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目前安徽省应用型高等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1]。然而与此同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其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机制缺乏有效地监控和指导;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能否适应新形势下地方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评机制来衡量;另外,随着生产方式的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市场就业岗位要求从业者具有更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更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育学原理上讲,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评机制对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等人才培养过程起着反馈—矫正的作用[2]。因此,建立完善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评机制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内在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本科层次数学类应用型课程的考评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这类课程考评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基于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相对新颖完善的考评体系与机制且阐释了其优势。

1主要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观念、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数学类应用型课程考评方式比较简单,大部分以期末考试为主,其功能大多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较难做到促进教与学互动、全面考查评价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形式较为单一。目前,数学类应用型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大多仅限于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性笔试,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撰写论文等形式。在最终的课程总成绩中,平时成绩约占30%-40%,期末成绩约占60%-70%。可以看出期末考试的成绩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可能会导致闭卷的考核方式易使学生平时不尽努力、考前临时突击,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以谋求通过考试,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开卷考试使得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又难以端正,从心理上容易放松平时的学习过程,因此难以达到原本的培养目的;论文形式考核的问题在于:一是评分标准难以精确,成绩易随教师喜好而定;二是目前网络资源极大丰富,教师无法也没有精力去逐一核查每篇论文的“水分”,而第三方查重服务在查重质量上又良莠不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纵容抄袭剽窃等不良学风。

(3) 评价主体受限。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对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仅为本课程任课教师,教师自我把关,形成教、考、评一体化,这样很难保证评价过程与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且欠缺科学性和全面性。容易形成学生学习目的的盲从性,且使得教师对学生将来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需求而顺利就业也没有足够的把握。教师在课程成绩评价的过程中作为主体而学生仅为客体,使得学生并未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或者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交流与沟通,使得课程考核评价过程僵硬对立,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课程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

2考评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考评体系与机制的缺陷,设计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下面结合数学类应用型课程的本身特点详细阐述新的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过程。

2.1 考评体系结构的建立

数学类应用型课程的学习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更重要的在于熟练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方法的掌握情况必须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核查。基于此,将数学类应用型课程的考评体系结构元素分为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两个部分进行考评。教学过程考评的抓手主要包括课上学生综合表现的考查和课下学生学习交流的质量评估;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抓手主要包括平时的专题测验和大型的期中期末考查。

下面对所建立的考评体系进行说明。

(1) 传统数学类课程的考评主要是从考查或考试环节中获得,这一模式对于应用型数学课程并不适用,原因主要在于:应用型数学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主要体现在方法的专门化和新颖性上,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工具的专门化和系统化。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同步并行评价可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 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可具体结合课程的特点分别从学生的出勤情况,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情况,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等环节进行综合评价。为了达到该环节的考核意图,建议实行小班教学,学生数不超过30名。该评价环节的设置在较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能够唤起学生与教师交流的热情。

(3) 学习成果评价以平时的阶段考核、期末考查以及学生参加各类与课程相关的竞赛成绩等作为主要参考。该评价环节将常规的阶段和期末考查与竞赛活动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切实锻炼学生掌握和运用该门课程知识的程度。

散名之在人者: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性伤谓之病。节遇谓之命。

2.2各级评价因素的权重设置

在应用型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中,各级评价因素的权重设置对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根据具体课程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的,咨询相关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并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设置。如果该课程的教学目的重点放在方法和工具的学习和使用上,则应该对“学习成果评价”因素设置的权重稍微大一些(比如大于0.5),反之,如果学生整体先修课程比较薄弱,重点并不在与方法和工具的学习上,则应该对该因素设置的稍微小一些(比如小于0.5)。在每一个二级评价因素中,对于三级评价因素权重的设置应该考虑如何设置权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听课和学习的热情。比如,可将“课上评价”权重设置的高一些(比如大于0.6),可将“阶段考核”权重设置的高一些(比如大于0.6)等。考虑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参加竞赛,因此可考虑将“竞赛成绩”经过权重处理后作为加分项。上面的权重设置可以针对不同课程进行相应调节,因此该教学考评体系具有通用性和适应性。

2.3考评成绩的具体测算方法

新的考评体系从数学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层次分析模型[3](AnalyticHierarchyProcessmodeling), 考评体系的具体测算过程可以参考层次分析模型的求解过程,其步骤一般包括:

Step1. 搜集信息建立正确的层次递阶模型,即层级分析模型(如后文的图1);

Step2. 各层评价因素的权重设定(在3.2中以给出),并通过一致性检验;

Step3. 计算各层评价因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

Step4. 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确定每个学生的相应的总成绩。

需要注意的是:(1)教师和学生需要收集各评价因素的评价数据,具体测算可根据上述步骤使用层次分析程序在MATLAB编程平台[4]上进行,计算结果准确可靠。(2)经典的层次分析法最后给出的结果是各个个体的重要程度权重,而在评价体系中需要测算每个学生的课程成绩,故应根据层次分析法所得结果折算成最终成绩。

2.4实际案例说明

为了说明新的考评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安庆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建模》课程考评为例,根据上述提供的测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考虑到篇幅所限,给出了10名学生的各项评价因素得分(均为百分制),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因素得分

说明:课下学习得分由专门负责人统计给出,出勤得分由班委统计得出;其他均由教师统计给出。“—”表示该项无成绩。我校校级数学建模比赛已经成功举办近十届比赛,关于我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参加各级比赛的具体情况可参考我校专题网页[5]以及介绍性文献[6-9]。

设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如图1所示。 对权重作一致性检验,使用MATLAB平台计算出10名学生的《数学建模》课程总成绩并排序,见表2。

图1 各级评价因素权重

值得注意的是,编号为02的同学因参加全校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一等奖,根据前述的鼓励原则,在原有总评成绩74.5的基础上上浮10%,变为81.95。由原来的排名第8上升到现在的第4名,起到了激励作用。一般来讲,激励上浮规则可根据获奖等级进行适当设置。按照表3中的原则设置(若上浮后超过满分,按满分计)。

表3 激励上浮规则

3新考评体系的特点

结合传统的考评体系,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新考评体系的特点。

(1) 评价形式多样。相比传统的一维考评体系,新的考评体系以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分别从课堂教学到课下自主学习,从各类常规考查到课外竞赛成绩进行考查。

(2) 评价内容丰富。相比传统的重课本知识轻实践运用的考评体系,新的考评体系评价内容丰富,不仅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样也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评价内容上充分体现“所学就要所用”,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拓展能力,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评价主体多元。相比传统考评体系中教师的“一言堂”主导地位,新的考评体系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在课程考评中的优势主导地位,最大程度降低和避免教师在考评过程中的主观臆断和随意性,使得新的考评体系更为公正、公平和可信。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的目标;真正能够做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的目的。

(4) 其他特点。该考评体系采用经典的层次分析模型作为基础,简便易学,操作灵活,可移植性强,评价结果快速准确、节省时间。

4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校数学类应用型课程,在分析传统考评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考评指标体系。该考评体系以层次分析模型为基础,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在考评中的主导地位,其评价方式灵活可调节,考评内容丰富,考评主体多元化。新的考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传统考评体系的缺陷,使得考评结果公平、公正且更为准确可信。

参考文献:

[1] 安徽卫视.安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应用型高教体系[EB/OL]. (2014-12-30)[2015-08-20].http://www.ahtv.cn/c/2014/1230/00415237.html.

[2] 高莹. 矫正教育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3-71.

[3] 张炳江. 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138-146.

[4] 薛定宇, 陈阳泉. 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190-204.

[5] 安庆师范大学数学建模协会专题网页[EB/OL]. (2011-09-01)[2015-11-16].http://210.45.168.35:8080/math/data/jianmo/.

[6] 刘兵兵, 苏本跃, 伍代勇, 等. 基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5(4): 96-97, 107.

[7] 伍代勇, 刘兵兵.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队员选拔中的作用[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6(1): 11-13.

[8] 刘兵兵,刘国旗.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考试周刊, 2010, 45:59-60.

[9] 刘兵兵, 宋帝.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葡萄酒质量评价建模[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20(4): 29-35.

ANewDesignforEvaluationSystemofAppliedCurriculumsofMathematicsSciencesintheUniversity

LIUBing-bing,YUGui-dong

(SchoolofMathematicsandComputingScience,AnqingNormalUniversity,Anqing,Anhui246133,China)

Abstract:Inviewoftheappliedcurriculumsofmathematicsmajorintheuniversity,weexploreanddesignanewexaminationandevaluationindexsystembasedontheanalysisofthecurrentproblemsofoldexaminationandevaluationmechanism.Weanalyzethestructureofnewexaminationandevaluationsystem,andillustratethesettingoftheweightsofevaluationindexesatalllevelsoffactorsintheexaminationandevaluationsystemindetail.Furthermore,weputforwardtheevaluatingandcalculatingstepsofthenewexaminationandevaluationsystemandexplainitbyapracticalcase.Finally,combiningwiththetraditionalassessmentsystem,weelaboratethecharacteristicsofthenewexaminationandevaluationsystemdevelopedinthispaper.

Keywords:mathematicssciences;appliedcurriculums;examinationandevaluationsystem;evaluationindex

* 收稿日期:2015-10-11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2013zdjy117)。

作者简介:刘兵兵,男,河北武安人,在读博士,安庆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优化理论、方法及应用。E-mail: lbb122400@126.co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60(2016)02-0117-04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08 12:57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150.N.20160608.1257.028.html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考评体系评价指标
独立学院法学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物理“翻转课堂”应用型课程建设初探
基于应用型课程大学物理的改革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新临床检验基础能力考评机制的建立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