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学分制在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16-07-15

关键词:本科学分制中职

王 爱 国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综合学分制在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王 爱 国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文中详细分析了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学分制,并将综合学分制运用到汽车维修专业的中职、高职和本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的同时,也体现了人才培养过程的灵活性。

关键词:中职;高职;本科;学分制

DOI:10.13757/j.cnki.cn34-1150/n.2016.02.040

学分制起源于德国,发展并完善于美国,并在教育发达的国家得到了普遍应用,促进了教育的良性发展,使得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为了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中国也在努力探索学分制的实施条件、方法等,经过多年的外在学习和内在发展,中国的学分制有了一定的发展。总体来看,中国的教育学分制总体上分为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两种,两者各有优缺点[1-2]。

1学年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是学科体系的体现,基本上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按照一定比例转化为学分(一般是16学时对应1学分),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很少,一般不超过5%,只有少部分素养类课程供选择,因此学年学分制表面上是学分制,实质是学时制。

学年学分制的优点:学校便于组织教学,统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教学单位统一组织授课,学生的学习和毕业时间基本一样,便于编班教学和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知识体系完备,基本能达到培养目标;比较适合职业规划能力较差的同学,不需要考虑未来职业发展而自我重构学习内容,只需要按照学校的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学年学分制弊端: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学校通过企业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然后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再强加给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必须通过所有既定的课程考试才能毕业;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感觉到知识量太少,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则不断出现补考等现象,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企业的需求相对独立,也就是学校不能根据企业的需求动态调整学习科目和学习内容,学生也不能根据自身特长和个性化职业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因为学习内容是既定的。

2完全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定的学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学习内容,并且可以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只要最后达到学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

完全学分制的优点: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自身特长,制定学习计划,并且根据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的改变,动态调整学习内容;打破了固定的学习时间,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提前完成学分毕业,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可以适当延长学习时长;采用完全学分制后,学生可以学习第二专业,甚至是第三专业,有利于复合人才的培养;采用完全学分制后,学生可以中途暂停学习,去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通过工作或创业,学生掌握自身到底需要哪些知识,便于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个性化人才。

完全学分制的缺点: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可能会出现选择难度较低的课程,如果有多名老师讲授同一门课时,将可能会选择考试容易通过的老师的课程,这将造成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偏离了人才培养根本目标;学生在选择学分时,也可能会贪多,想急于毕业或多学内容,一下子选择的内容较多,超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导致课程不能通过;由于自由选择学分,班级的概念将会薄弱,同一个班级或同一个宿舍的学生,将会在不同地方上课,老师和学生的联系也会减少,造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淡漠,不利于培养集体观念;完全学分制,将给学校和教学组织部门带来难度,不同学生的课程体系将会不一样,授课时间和地点都在变化,统一时间入学的同学,毕业时间可能会不一致[3-4]。

3综合学分制及其应用

3.1综合学分制

综合考虑学年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提出综合学分制。在综合学分制模式下,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核心技能、素质教育和专业拓展等模块。为了保证核心技能的培养,达到培养目标,综合学分制对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采用必修方式;对于素质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采用学生自主选修的方式;对于升入高一级继续学习或获取学位的同学,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为必修;以工作为直接目的的同学,部分选修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中的内容。即综合学分制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5]。

3.2综合学分制的应用

对于以工作为直接目标或以升学为目标采取相对应的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即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个性化需求的实现,又打通了中职、高职和本科的上升通道,为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打下坚实基础。下面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本科:汽车服务工程),详细说明学分制的应用,表1是中职、高职和本科的教学内容和对应的学分分配。

表1 中职、高职和本科的教学模块及学分分配

注:表中学分是按照16学时对应1个学分转化的。

公共基础模块针对中职、高职和本科,对应的学习内容不同。如果中职学生要升入高职继续学习,则公共基础模块为必修,即需要通过数学、英语、语文、体育、德育、计算机文化等课程学习;如果中职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则只要通过体育、德育和计算机文化等3门课程学习。高职学生如果要升入本科继续学习,则公共基础模块为必修,即需要通过英语、高等数学、体育、计算机基础、思想政治等课程学习;如果高职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则只要通过体育、思政、计算机基础等3门课程学习。本科学生如果要获得学士学位,则公共基础模块为必修,即需要通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思想政治等课程学习;如果本科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则只要通过体育、思政等两门课程学习。

专业基础模块主要为核心技能等模块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中职学生如果要升入高职继续学习,则专业基础模块为必修,即要通过汽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基础等两门课程学习;如果以就业为目的,则只要通过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学习(核心模块学习基础)。高职学生如果要升入本科继续学习,则专业基础模块为必修,即要通过计算机制图、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3门课程学习;如果以就业为目的,则只要通过机械基础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两门课程学习。本科学生如果要获得学士学位,则需要通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3门课程学习;如果以就业为目的,则只要通过机械原理课程学习。

核心技能模块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模块,根据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将汽车维修技术分为8个模块,即发动机机械部分、悬架和转向系统、手动变速器及驱动桥、自动变速器和驱动桥、制动系统、空调模块、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性能等,每个模块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共3个层次。通过一级知识点学习相当于维修中级工水平,通过一级和二级知识点学习相当于维修高级工水平,通过一级、二级和三级知识点学习相当于维修技师水平,每个模块中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知识点之间的内容不重复,避免了中职学生升入高职或本科、高职升入本科时的重复学习。因此,不管是以升学还是就业为目的,核心技能模块为必修模块,即中职学生必须通过8个模块中的一级知识点学习,高职学生必须通过8个模块中的二级知识点学习(非中职生源,还需要完成8个模块中的一级知识点学习),本科学生必须通过8个模块中的三级知识点学习(中职生源还需要完成8个模块中的二级知识点学习,高中生源还需要完成8个模块中的一级和二级知识点学习)。核心技能模块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校企轮岗教学,确保核心技能的培养,达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

素质教育模块是针对提高学生的销售能力、管理能力、法律知识等设置的,包含专业英语、保险与理赔、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社交礼仪、经济法、质量认证、汽车评估与鉴定等,不管是以就业为目的,还是以升学为目的,学生都必须要选修12学分以上。

专业拓展模块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其他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例如第二专业,对于以就业为直接目的的学生没有强制要求。

职业教育的生源是多样化的,中职生源来自于初中,但是高职的生源由高中、初中和中职等毕业生组成,本科的生源主要由中职、高职和高中等毕业生组成,具体见图1所示。不同的生源学习年限和学习内容都有区别,限于篇幅,文中仅分析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高职的生源来自于中职、本科的生源来自于高职)培养中的学分划分,如图2所示。

图1 中职、高职和本科的生源示意图

图2 基于学分制的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教学模式

下面根据图2具体分析一体化教学中学分的选择。

中职学生如果仅仅以就业为目的,则至少要完成91学分才能毕业,然后参加工作,即需要通过公共基础模块中的德育(4学分)、体育(8学分)和专业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文化(4学分)、汽车机械基础(5学分)等课程学习,核心技能模块中的所有一级知识点(58学分)为必修,在素质教育模块中选修不少于12学分的内容。如果中职学生要自动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则至少要完成121学分,即公共基础模块(32学分)、专业基础模块(9学分)和核心技能模块的一级知识点(58学分)为必修,在专业拓展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中选修的学分分别不少于10学分和12学分。

高职学生若以就业为目的,则至少要完成92学分才能毕业,然后参加工作,即需要通过公共基础模块中的思想政治(4学分)、体育(4学分)和专业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4学分)、汽车电工电子(4学分)、机械基础(6学分)等课程学习,核心技能模块中的所有二级知识点(58学分)为必修,在素质教育模块中选修不少于12学分的内容。如果高职学生要自动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则至少要完成119学分,即公共基础模块(24学分)、专业基础模块(15学分)和核心技能模块的二级知识点(58学分)为必修,在专业拓展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中选修的学分分别不少于10学分和12学分。

本科毕业生如果以就业为目的,则至少要完成82学分才能毕业,然后参加工作,即需要通过公共基础模块中的思想政治(4学分)、体育(4学分)和专业基础模块中的机械原理(4学分)等课程学习,核心技能模块中的所有三级知识点(58学分)为必修,在素质教育模块中选修不少于12学分的内容。如果学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则至少要完成120学分,即公共基础模块(28学分)、专业基础模块(12学分)和核心技能模块的三级知识点(58学分)为必修;在专业拓展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中选修的学分分别不少于10学分和12学分。

4总结

综合学分制将选修和必修结合起来,对于核心技能课程采用必修的方式,确保人才培养基本目标的实现,使得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胜任企业技能需求,避免了学生因为专业核心课程较难而不愿意选择。对于体育、素质等基本课程采用必修,使得培养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正确的思想方向。

综合学分制将中职、高职和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三者之间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设计,在达到学分要求下,中职、高职和本科之间实现自动升学,在打通了职业教育上升通道的同时,避免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到升学考试中,而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学习,避免了学生在高一层次学习知识点的重复性。

综合学分制分摊到每个学期的学分数适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用于自我学习和自我规划,将使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或学习第二专业,也可以适当延长学习能力较弱同学的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爱国. 德、美、澳、新、英等国家与中国职业教育对比分析及启示[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 14(2): 86-91.

[2] 吴学敏, 丁继斌, 王爱国, 等. 中美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3] 胡宁, 万军.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 职教论坛,2015(18): 75-78.

[4] 候爱荣. 完全学分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 江苏高教, 2014(6): 90-92.

[5] 胡如祥, 闫智勇. 中国建设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的困境和对策[J]. 职教论坛, 2015(9): 48-54.

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ComprehensiveCreditSystemintheIntegration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VocationalSchoolandAppliedUndergraduateIntegration

WANGAi-guo

(AnhuiTechnicalCollege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Wuhu,Anhui241002,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academicyearcreditsystemandthecompletecreditsystem.Onthisbasis,weputforwardthecomprehensivecreditsystem.Thecomprehensivecreditsystemhastheadvantagesofabsorbingtheacademicyearcreditsystemandcompletecreditsystem.Furthermore,weapplythecomprehensivecreditsystemtotheautomotiverepairprofessional,vocationalandundergraduatecourseofintegrationoftheintegrationofpersonneltraining,whichnotonlyopensupthechannelsofvocationaleducation,butalsoreflectstheflexibilityofthetrainingprocess.

Keywords: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vocationalschool;appliedundergraduate;creditsystem

* 收稿日期:2015-10-21

基金项目:安徽省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项目(2014zdjy174),2015年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和安徽省汽车检测与维修省级教学团队项目(2013jxtd094)。

作者简介:王爱国,男,安徽肥西人,硕士,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汽车技术等。 E-mail: wangaiguo_2003@163.com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60(2016)02-0160-05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08 12:57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150.N.20160608.1257.040.html

猜你喜欢

本科学分制中职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