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16-07-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夏 静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夏 静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心理状态改善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率90.91%高于对照组74.55%(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可以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满意度.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力性血管痉挛致使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堵塞,从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病[1]。目前冠心病临床诊治技术均获得突破性进展,冠心病病死率得到显著降低,但是仍不能保证患者治疗后痊愈,主要是控制病情进展[2-3]。对康复期患者而言,如何良好控制病情进展,需要具备一定自我管理能力,故如何提高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本院确诊的部分冠心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2∶23,年龄52~74岁,平均(64.36±3.48)岁,病程1~9年,平均(4.66±2.14)年;研究组男女比例30∶25,年龄51~72岁,平均(627.69±2.14)岁,病程1~8年,平均(3.86 ±2.04)年;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5例,大专至本科57例,本科以上28例;两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均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入院健康知识宣教、饮食指导,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以增加其康复信心。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受自身疾病、家庭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情绪波动较大,不利于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压力来源,予以针对性疏导,同时告知冠心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护理必要性,关心开导患者,以消除其不良情绪。②开展专题讲座:定期开展冠心病专题讲座,鼓励患者及家属参加,由资深冠心病研究专家进行该疾病诱因、减少发作频次、预防并发症等知识讲解,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知。同时鼓励患者发表疑问、积极参与讨论,促进患者之间相互支持、帮助。③药物及饮食护理干预:监督并指导患者遵循医嘱合理服药,观察其用药后病情及机体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给予恰当处理。同时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禁烟酒,禁食高胆固醇、高脂肪及刺激性食物。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自我管理能力:服药管理、日常生活管理、适当运动、自我调节、定期复诊。参照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焦虑心理:其中<50分:正常者;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重度焦虑[4-5]。参照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其中<50分:正常者;50~59分:轻度抑郁;60-~69分:中度抑郁;≥70分:重度抑郁[6-7]。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比较:护理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比对照组高(P<0.05),百分比对比情况详情如下:对照组55例,服药管理40(72.73%),日常生活管理43(78.18%),适当运动42(76.36%),自我调节41(74.55%),定期复诊42 (76.36%);研究组55例,服药管理50(90.91%),日常生活管理50 (90.91%),适当运动51(92.73%),自我调节51(92.73%),定期复诊52(94.55%)。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指标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指标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指标评分比较(±s,分,n=55)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指标评分比较(±s,分,n=55)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AS HAMA SDS HAMD对照组  护理前 62.36±6.23 63.28±6.02 63.69±6.23 65.23±5.77护理后 42.36±2.58@ 43.69±3.58@ 40.25±4.25@ 42.25±2.25@研究组  护理前 61.22±6.65 63.21±6.13 60.85±7.33 65.27±5.89护理后 36.98±4.72@# 35.27±3.37@# 33.69±3.38@# 32.18±3.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0.91%[(50/55),非常满意27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5例]比对照组的74.55%[(41/55),非常满意20例,较满意21例,不满意14例]高(P<0.05)。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旨在为提高该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结果显示: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服药管理、日常生活管理、适当运动等多个方面,说明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分析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医院定期开展冠心病专题讲座,由专业医师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其冠心病主要诱因、如何减少发作频次、预防并发症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积极提出疑问并给予有效解答。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患者间交流,从而达到相互安慰、理解、支持的护理目标之一。另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方式方法,并密切观察其用药后病情及机体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给予恰当处理。并叮嘱患者禁烟酒,禁食高胆固醇、刺激性食物,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由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为老年人,因受疾病、家庭等各种因素影响,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8]。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采用温和、耐心沟通方式于患者交流,充分了解其心理压力来源,并给予针对性疏导;同时告知患者关心疾病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尽可能缓解其负性情绪。因此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在两组治疗后SAS、HAMA、SDS、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基础上,其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干预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提高其配合度,使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4.55%,进而验证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可行性。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可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毛瑞英,王建辉,谭峥,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26-28.

[2] 张立娟.护理干预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478-479.

[3] 漆红梅,王霞.授权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1):62-66.

[4] 汤生娥.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174-175.

[5] 高丽红,李芹,张俊娥,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机体功能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38(4):248-249.

[6] 牛俊芝.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2647-2650.

[7] 李惠.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13,10(15):58-59.

[8] 陈梅.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2):364-365.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232-02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引领学生参与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