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7-13张军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临床疗效

张军芳 韩 飞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平凉 743400)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军芳 韩 飞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平凉 743400)

【摘要】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以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酐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由治疗结果可知,两组患者的贫血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症状效果明显,该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多项贫血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临床疗效

肾病患者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可引发多种并发症,贫血即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且肾功能减退越严重者,贫血症状也随之加重[1]。对于肾病患者,维持铁平衡,纠正机体的缺铁贫血症状对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临床上用于治疗肾性贫血患者的主要药物为促红细胞生长素。但由于缺铁原因,即使长期大剂量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仍无法使得各项指标值恢复至正常[2]。因此对于肾性贫血患者,补充铁元素十分关键。在本文中,笔者在原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基础上联合蔗糖铁对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酐铁治疗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种的铁剂的应用效果,为其他患者治疗提供一定的意见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纳入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55.8±2.5)岁。根据患者肾病类型对其进行划分,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者30例、糖尿病肾病者15例,高血压肾病者9例、过敏性紫癜肾炎者2例,梗阻性肾病者4例。患者透析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且维持血透次数每周2~3次。排除标准如下:①对铁剂过敏者;②在调查前2周内使用过铁剂治疗;③C反应蛋白>20 mg/L;④患者伴有严重的肝功能损伤。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纳入患者均对本次调查情况知情无异议,愿意积极配合治疗。且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以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进行治疗,详情如下: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沈阳三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13005),每周1次,每次10000 U。透析结束后皮下注射给药。治疗后需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检测,若血红蛋白上升≥10 g/L时,需减少25%剂量进行给药。蔗糖铁注射液(Impfstoffwerk Dessau-Tornau GmbH;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80403)100 mg+生理盐水100 mL,混合均匀后以30~60滴/分速度从透析器静脉端缓慢滴入,每周2次。当治疗总剂量至1000 mg后,每周改为1次。连续治疗12周。

对照组患者以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酐铁进行治疗,详情如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右旋糖酐铁(Pharmacosmos A/S;批准文号:H20130373)100 mg+生理盐水100 mL,混合均匀后以30~60滴/分速度从透析器静脉端缓慢滴入,每周1次。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4 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Hb测定值较治疗前上升20 g/L或HCT上升0.10以上,患者精神状态获得了有效的改善。有效:治疗后Hb测定值较治疗前上升10 g/L或HCT上升0.05以上,患者精神状态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且患者精神状态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0例、显效14例、无效6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2.3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在本次治疗中,观察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出现短暂性腹痛者2例、肌肉疼痛3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34,P<0.05)。

3 讨 论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往往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血液透析治疗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治疗手段,该种治疗具有细节性强、周期长、易受干扰等特征,往往对操作医师及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要求。且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可引发多种并发症,肾性贫血即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对于此类并发症不可小觑,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甚至可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3]。引发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肾脏功能受损,使得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进而导致贫血的发生。一直以来,临床上主要以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患者,但临床研究发现,单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水平,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刺激物抵抗。而造成这一原因又在于铁剂的缺乏或铁利用障碍。因此,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基础上联合铁剂进行治疗往往可提高治疗效果。铁剂补充途径较多,若通过口服给药,不仅起效较慢,且因患者吸收能力之间的差异,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更推崇对患者定期静脉注射铁剂治疗。当静脉注射后,在短时间内即可参与至红细胞的生产过程中。纠正患者的紊乱生理状态,并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更好的发挥作用,使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加[4]。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分析了静注蔗糖铁与静注右旋糖酐铁对改善患者贫血状态的效果。蔗糖铁与右旋糖酐铁均为铁补充剂,其适用于口服补铁途径效果不佳的缺铁性贫血患者。

本次调查结果中指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检指标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患者稍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调查结果与毕康文报道中指出两项治疗结果相近的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由于本次样本容量小及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有关。在治疗安全性比较中,蔗糖铁静注具有临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明显高于右旋糖酐铁组。本次调查结果可充分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具有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临床优势。与文献报道一致[5]。

综上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功能,减轻因贫血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该种联合治疗方法优于联合右旋糖酐铁治疗,可为相同病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吕洁,程立新.静脉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9):15-17.

[2] 余建斌,叶晴,何映琴,等.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 743-744.

[3] 邱国钦,许丽贞,林智才,等.蔗糖铁注射液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癌症相关贫血的临床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3): 312-257.

[4] 孙丽萍,周龙珍,董一民,等.促红细胞生长素联合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 889-890.

[5] 张小荣,陈运琴,苏丽萍,等.蔗糖铁注射液和维铁缓释片治疗肾性贫血的对比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9):832-834.

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54-02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临床疗效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男人贫血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