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2016-07-13慧康春福燕朝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康 慧康春福燕朝阳

(1 桃源县红十字会医院,湖南 桃源 415700;2 桃源县人民医院,湖南 桃源 415700)



关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康 慧1康春福1燕朝阳2

(1 桃源县红十字会医院,湖南 桃源 415700;2 桃源县人民医院,湖南 桃源 415700)

【摘要】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给予葡萄糖口服,实施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并对不同检测方式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62例非糖尿病患者中,有41例患者出现的糖代谢异常,加上34例糖尿病患者,共有75例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患者,糖尿病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78.1%。②空腹血糖检测的确诊率为31.3%,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确诊率为78.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试验,可取得显著效果,提高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率,便于尽早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制定合理的方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疾病的好转,这种检测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检测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葡萄糖耐量试验

近几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二者关系也被很多学者研究。有资料显示,部分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二者间存在较大关联,对于糖代谢异常患者而言,其产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比正常人要高[1]。本文主要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选取我院在1年间收治的9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7例,女性39例,年龄在32~78岁,平均年龄(43.19±6.76)岁。有34例患者确诊为糖尿病,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在32~75岁,平均年龄(41.52±8.84)岁。

1.2 一般方法:96例患者均为疑似糖尿病代谢患者,其中有34例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其余62例患者均实施葡萄糖耐量试验,判断患者糖代谢情况。①空腹检查血糖。在检查前12 h内,患者需禁食,可取无水葡糖糖粉80 g与温开水400 mL,将二者充分融合,患者一次性服用。②葡萄糖耐量测定。测试前,需禁食,禁食时间为12 h,于次日清晨,帮助患者空腹采集血液标本,利用亲和层析微柱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糖尿病代谢发生情况:通过研究发现,在96例患者中,有34例糖尿病患者。在62例非糖尿病患者中,有41例患者出现的糖代谢异常,加上34例糖尿病患者,共有75例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率为78.1%。见表1。

表1 糖尿病代谢的发生情况

2.2 不同检测方法的确诊情况:空腹血糖检测的确诊率为31.3%,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确诊率为78.1%,空腹血糖检测的确诊率明显低于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确诊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方法的确诊情况

3 讨 论

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压力也随之增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在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约有70%的患者出现了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极易诱发心血管产生病理变化,一旦产生病变后,便可能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2]。

心血管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心血管住院患者中,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大部分为老年患者。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糖代谢的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多食、多饮、多尿、体质量减轻、皮肤瘙痒、乏力等[3]。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约有60%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患上糖尿病的比例为50%,血糖调节受损概率高达25%[4],以往临床中主要采用空腹血糖检测对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检测,现阶段,可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患者糖代谢情况,特别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要及时检查,明确其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尽早发现这种情况的存在,有利于使疾病预后得以改善,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据相关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出现糖代谢所占比例较大,不过诊断率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葡萄糖耐量试验操作缺乏规范性。

国内外均对心血管疾病、高血糖等疾病的心血管病变风险进行了相关研究,现阶段,临床中也重点研究该项内容,一旦发现异常后,需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升[5]。因糖代谢异常患者病情较重,出现这种情况后,也会加重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积极实施心血管疾病筛查,有利于及时预防该疾病。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96例患者中,有34例糖尿病患者,在62例非糖尿病患者中,有41例患者出现的糖代谢异常。从研究结果上看,共有75例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率为78.1%。空腹血糖检测的确诊率明显低于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确诊率,这表明通过实施葡萄糖耐量试验,有利于提高糖代谢疾病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这项检查手段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有利于将糖代谢异常诊断率大大提升,尽早明确患者身体的异常情况,同时需采取措施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在日后的糖代谢异常检测中,可实施葡萄糖耐量试验,若发现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可给予药物干预,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葡萄糖耐量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布热比亚·阿不都热西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226.

[2] 冯敏.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6):72-73.

[3] 龙健猷.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方法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115-116.

[4] 尹进.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9-70.

[5] 吕建庄,郑燕君,郝春媛.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4):418-419.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53-02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以及护理措施分析
心血管内科学硕士研究生临床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