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初评
2016-07-13田维军
田维军
(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初评
田维军
(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用于十二指肠急性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54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患者,应用随机取样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27例患者采取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一组27例患者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6.30%(26/27)与对照组的100%(27/27)相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约为7.41%(2/27)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8.52%(5/27),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疗效甚好,能够保持胃部的完整性,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可进一步在临床中宣传、推广。
【关键词】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效果
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中特别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1],因为长时间应用皮质醇激素、急性应激状态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常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急性大出血,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因此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患者必须给予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随着现代血管介入技术、栓塞材料的不断完善进步,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溃疡急性大出血的新型有效方法,特别是不能耐受内镜检查的患者。但是,以往国内关于栓塞术治疗溃疡急性大出血的研究报道甚少,栓塞方法及材料也各不相同。现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54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患者,进一步探析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的疗效特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54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患者,应用随机取样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有27例患者。研究组:16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0~78岁,平均年龄(46.75±5.58)岁。其中,球部溃疡者11例,球后溃疡者10例,多发溃疡者6例。研究组:14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1~77岁,平均年龄(45.56±4.88)岁。其中,球部溃疡者10例,球后溃疡者11例,多发溃疡者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信息相比,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可比性尤为显著。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采取镇静、输血、抑酸剂、氧气吸入等对症治疗[2],同时做好各项相关检查。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选择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常规切开胃窦前壁,然后仔细探查十二指肠及胃情况。把胃部内的积血彻底清除干净,然后明确是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出血。将十二指肠前壁常规切开,然后以贯穿缝扎法把十二指肠溃疡底部的出血动脉进行缝扎,或是将十二指肠残端进行闭合,再结扎胰十二指肠及胃十二指肠。把胃大部分切除后,在胃中安插一个10 cm的管,并且在惨淡周围留置引流管,注意切勿把十二指肠的近端一并切除。手术治疗后,常规禁止饮食、进行胃肠减压,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常规进行抗感染、抗炎治疗[3],当胃肠功能恢复后,即可拔除胃管。研究组:27例患者采取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选用德国制造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在患者双侧腹股沟处铺设消毒铺巾,选择局部麻醉,应用改良Sedinger技术对其右股动脉进行穿刺,放入5F血管鞘,经导丝引入5F Cobra2导管实施腹腔动脉造影,主要是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以及腹腔干动脉等[4]。通过血管造影可以观察到,消化道出血的病理表现可分成间接征象与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为动静脉畸形或假性动脉瘤;直接征象为对比剂外溢。一旦显示以上征象,立即引入同轴微导管超选至阳性病变动脉部位,利用0.018 inch塔形微弹簧圈对溃疡出血部位远端、近端的血管进行栓塞。同时,以夹心法式栓塞,在弹簧圈之间500~700 μm放置明教海绵颗粒。
1.3 疗效评价。治愈: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停止呕血,黑便或鲜红色血便彻底转黄色,通过大便隐血实验显示出血已停止。显效:血压处于正常水平,停止呕血,黑便或鲜红色血便转黄,通过大便隐血实验显示有少量出血。有效:血压有所下降,停止呕血,大便带有血色,通过大便隐血实验显示有一定量的出血。无效:血压偏低,偶有呕血,黑便或鲜红色血便,通过大便隐血实验发现仍有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应用χ2检验两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 <0.05,则能够说明组间统计学研究有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6.30%(26/27)与对照组的100%(27/27)相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表[n(%)]
2.2 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约为7.41%(2/27)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8.52%(5/27),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表[n(%)]
3 讨 论
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的患者必须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如伴有基础疾病或手术史的患者,对失血性休克缺乏良好的耐受性,急性大出血很可能会导致死亡。以往内镜检查及治疗是临床上公认的一种检查治疗手段[5]。患者无法耐受内镜操作,或是内镜治疗后未能停止出血,这时需要考虑经动脉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急诊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风险性较高,大量出血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差,手术创伤无法承受。随着介入治疗技术、材料的完善发展,临床逐渐引入动脉栓塞技术用于急性出血的治疗。有关研究指出[6],与胃大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具有止血效果好、创伤性小、手术时间较短、不需要全身麻醉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有效手段。胃十二指肠区血供非常丰富,与其他结肠、小肠部位的血供有所不同,涉及胰头动脉弓出血的栓塞[7],必须把出血动脉远端、近端进行同时栓塞。并且在栓塞后进行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造影,明确是否有侧支循环供血。弹簧圈属于永久性的一种栓塞材料,多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栓塞治疗,其能够准确的释放到指定部位[8],可加强局部血栓的形成,进而起到有效止血的作用。本次试验中,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6.30%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性不明显;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7.41%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8.52%。由此数据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论点的可靠性,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疗效甚好,能够保持胃部的完整性,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可进一步在临床中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强,李宜云,赵春梅.危重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的急诊动脉栓塞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6):476-477.
[2] 许海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外科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11,18(9):784-785.
[3] 朱光宇,滕皋军,郭金和,等.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1(10):1582-1583.
[4] 陆剑.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11):407-408.
[5] 欧定武.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3):1118-1119.
[6] 余佩武.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大出血的外科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3(8):482-483.
[7] 王永利,程英升,张家兴,等.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29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6(31):3571-3575.
[8] 姜荣来,张增强.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5(29):1205-1206.
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