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体会
2016-07-06章从华
章从华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提出,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工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体会
一、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間,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育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虽然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有规律可循因为数学从本质上具有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既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就目前来讲,方向已经明确,教师既要抓好“双基”,同时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构建上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三、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四、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如果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讽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为了使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两者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画出一个圆的一条光亮的直径,再画一条闪光的半径,让半径以圆心为定点旋转,使它与直径在一条直线上,并闪动。这种动感的演示,使学生容易形成“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这一概念。并且由于学生看到半径和直径的运动变化过程,形象而又直观,因而对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开展数学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我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新课程下应采用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合作学习的方法步骤,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进行总结。如在教学初中数学“条形图与扇形图”,统计空气质量为各级别的城市个数时,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一人从地图中按顺序读出数据,一人判断该数据应分组别,一人画记,一人监督划记是否正确。通过四人合作,大大提高了统计正确率,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仅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就教予广大教师,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马江南,黄代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7)
[2]陈告生.也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网络财富,2013.(8)
[3]黄广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基础教育研究,2013.(11)
[4]孙君.浅析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科技信息,2010.(24)
[5]顾泠沅.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