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课堂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实证研究

2016-07-06

关键词:课堂环境多模态课堂活动

李 红

(西安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多模态课堂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实证研究

李红

(西安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多模态课堂环境的设计从根本上遵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辅以过程性和成果性双层评估体系,一方面有效地促进、鼓励和监督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堂活动,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学习乐趣,获得成就感,进而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多模态课堂环境相对于传统课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阅读、写作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 课堂环境; 课堂活动; 大学英语

0引言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课堂是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因此设计构建有利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课堂的引领作用,使学生成功建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证研究,证实本文所构建的多模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对学生英语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

1多模态课堂环境下教学活动组织描述

本文设计构建的多模态化英语课堂环境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导向,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特别是多模态认知所特有的协同共赢功效,旨在通过多模态化的教学课件,利用多模态交错、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师生交流方式和多模态化的学习资料、课堂活动,并辅助以多元化的课堂评估体系,为学生创设一个通过自我发挥、自我创作、自我表现获得学习成就感的既宽松又富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1]54-58多模态课堂组织结构详见图1所示。

图1 多模态课堂组织结构

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从课前自主搜集、学习、分析、整合英文资料,制作PPT,到课堂陈述、提问、评价,再到课后总结活动,学生始终在发挥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的角色,充分体验学习过程,在探索、创作中最大化地扩展语言输入,在展示、评价、总结中提升语言输出能力。多模态化课堂环境的设计始终强调激发、鼓励、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注重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双向互动,同时还兼顾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成就感的重要性。

2英语学习效果实证研究

2.1实验描述

为了证实多模态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笔者首先对西安石油大学大学英语一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选择了在英语阅读、写作、口语方面测试结果接近的4个班级共118人参加实验,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班,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班,并记录了参加实验的4个班级的相关测试结果。英语阅读和写作的难度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的难度。写作的评分标准等同于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的评分标准,并由参加过四级考试作文阅卷组的3位老师进行批改,最后取3位老师打分的平均成绩。口语考试为即兴演讲3分钟,再加1个问题回答,评分标准从发音、用词准确度、用词丰富程度、观点是否切题、表达流利程度方面划分为五个档次,由3位教师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最后取平均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采用多模态化的课堂环境,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课堂环境。两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作者对参与实验的班级进行了英语阅读、写作、口语的后测,并记录了相应的测试结果,最后将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输入SPSS16.0,并利用该软件对两次成绩进行了分析。

2.2实验结果描述

实验结束后,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口语、阅读、写作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所示。

表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分组描述统计表

表2 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

表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分组描述统计量

表4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口语、阅读、写作方面的平均成绩差别不大,而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可以看出两个班在这三项成绩上的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2-tailed)均大于0.05的显著水平,表明两个班实验前在英语口语、阅读、写作三项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换句话说,在实验前两个班在英语口语、阅读、写作三个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实验后两个班这三个成绩的平均值差异明显高于实验前(见表3),同时两个班在这三个成绩上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2-tailed)均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见表4),表明两个班实验后在英语口语、阅读、写作三个变量上具有显著差异。此外,三个变量的平均值差值95%置信区间均不含0,也表明两个班平均值的差异显著。综上,通过多模态化英语课堂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英语口语、阅读、写作水平比在普通班级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

2.3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班通过一年来的多模态化课堂环境体验,在英语口语、阅读、写作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并完成意义建构,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2]58-60多模态化课堂环境的设计理念引进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强调以学生为主,通过提供尽可能多而有效的语言习得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充分发挥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的角色,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语言输入,夯实英语语言基础。

第二,人类在交际中,当单独的一种模态无法清楚表达交际者的意义时,就需要另一种模态进行强化、补充、扩展,进而使意义的表达更加充分、详实,达到帮助听话者理解的目的。[3]24-30多模态课堂环境充分利用了多模态认知所特有的协同共赢优势,即把视、听、说、写、读等多种语言学习模态进行融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促进各个语言学习模态之间的相互促进与补充,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成功习得。

第三,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之所以相对于对照班提高得快,是因为多模态课堂活动的设置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以课堂陈述环节为例,学生要做好课堂陈述,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保障学生课前准备的有效性,老师会要求学生自己搜集5 000字以上的相关英文资料并进行阅读学习,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进而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准备课堂陈述内容,制作相关PPT。通过课前准备,学生对课堂陈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如此既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质量,又可以增加学生课堂陈述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不断学习的动力。除了课堂陈述之外,学生还要进行问题提问和回答的环节,这一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口头交流,同时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去准备课堂陈述的内容。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评价其他同学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完善自己。这一学习过程也符合认知语言学所强调的语言使用给语言习得所带来的影响,即学习者通过具体语言的使用,在不同层面上分类、抽象与概括,从而形成语言知识。[4]51因此,多模态化英语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使用的机会,使学生在反复的应用中逐渐完成英语语言知识的习得。

第四,注意是一个将输入转化为吸收的必要而且充分条件,并不是所有的输入都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也不是所有被注意的输入都能被学习者理解,只有那些被学习者注意到并经学习者大脑吸收、融合后的输入才有可能成为吸收。在多模态化课堂活动的设计中,笔者充分注意了如何实现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吸收。首先是阅读量的要求,每个人每次不少于5 000字的阅读量;其次,阅读要求精读、泛读相结合,泛读了解内容,精读侧重语言学习,要求学生记录阅读中遇到的新词、短语、句型,并加以练习。当然新词只要求记录、学习那些阻碍理解和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学生准备课堂陈述内容的过程实际上是对阅读材料的进一步理解和融合的过程,这有利于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吸收。此外,课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反思以及相应作文的练习,实际上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有效吸收与课堂讨论话题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第五,多模态化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离不了过程性和成果性双层评价机制的运行。过程性评价能够有效地督促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体验的积极性,成果性评价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活动,保障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3结语

多模态化英语课堂环境的设计从根本上遵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方式,即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辅以过程性和成果性双层评估体系,一方面促进、鼓励和监督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堂活动,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乐趣,获得成就感,进而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通过实证性研究表明,多模态化课堂环境相对于传统课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Li Hong.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English Multimodal Classroom Environment [J].Advances in Education Research,2014(64).

[2]常红梅.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4]文秋芳.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邬静)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Effect in Multimodal Classroom Environment

LIHo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Xi'anShiyouUniversity,Xi'an,710065,China)

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multimodal classroom environment complies with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advocated by constructivism.It lays great emphasis on students' full participation in the in-class activities,which is guaranteed by the double assessment system,namely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outcome assessment.The double assessment system on one h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encourage and supervis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class activities,and on the other hand,can make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happiness of learning,achieve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gain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more.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environment,multimodal classroom environment i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multimodality;classroom environment;in-class activities;college English

收稿日期:2015-10-15

作者简介:李红,女,陕西乾县人,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外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JK0311);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SGH140626)。

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16)01-0104-05

猜你喜欢

课堂环境多模态课堂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探索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