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阴浓夏日长 满架蔷盛一院香
2016-07-05杨冬英
杨冬英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都在为能上出精彩的课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着。在这过程中,笔者逐渐认识到“要让语文教学走向有效的生成”是让课堂变得精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要条件。如何让教学走向生成呢?笔者觉得,教师只有在课前深入解读文本、精心预设,课中大胆追求精彩,智慧调控我们的课堂,才能让教学走向精彩又有效的生成。
【关键词】解读文本;精心预设;智慧调控;有效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这个“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通常是指学生在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学习时,由于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反馈信息。许多教师简单地、机械地解读“生成”,认为我们的课堂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有着太多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前预设越多,课中学生的自由空间越小。因此,关注课堂生成,不再需要预设教案,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应对自如,就能将课堂引向精彩。然而,“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是水火不容,而应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
一、精心预设,为精彩生成作准备
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是新理念下的备课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来源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个性化体验。我们应该认识到,新课程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实际上是提高了对课前预设的要求。它要求预设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要求预设时突破“对课堂框架进行程序设定,即这节课何时到何时进行什么环节,各环节间如何过渡”等传统备课模式,进行假设型备课,着力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从多方面进行估测,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方案,以备在教学中及时调用。简单点说,就是预设时要将重心从教师怎样讲转变为怎样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教师在执教《从现在开始》一课时,善于动脑,打破课堂界线,让教室成了“森林王国”,每个孩子都成了森林里的“小动物”,老师是“狮子大王”。“狮子大王”要招聘新大王,“动物们”跃跃欲试。于是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演起了课本剧。
生(拍胸脯):我是猫头鹰,是森林里新的“万兽之王”,谁都要听我的。我命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生:天天熬夜,我可受不了。
生:猫头鹰,你乱指挥谁呀,我才不跟你一样,做夜猫子呢!
生:我们把猫头鹰轰下去,不让它当“万兽之王”。
……
师:看了刚才的表演,小朋友有些什么话要说?
生:我们要勇敢抗争,不受别人的欺侮。
生:团结起来力量大,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即使是“万兽之王”,也会被我们轰下台。
语文课堂上的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并将其形之于外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理解手段。从上面这一个案例中,我们发现学生任意生成,是因为在表演交流之前,缺少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反反复复、字斟句酌地读书。读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对文本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学生远离文本,对课文缺少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必将导致漫无边际的随意生发,使课堂陷入“放羊式”的局面。因此,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咀嚼语言文字的精理妙义,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把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外化为表演时的动作、神态、语言,这样的表演才会更准确、到位,更富有创意。
二、智慧调控,让预设走向灵动生成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由,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明显错误“视而不见”,一味地“尊重”,盲目地追求“生成”,追求“奇异”,而忽略了教育的“价值引导”。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就不会出现有效的生成。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善于引导、智慧调控课堂。
由于受年龄和学历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如果教师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教学资源,那么,就可以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运用“调控——生成”策略,引导学生浅入深出。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即以学生错误答案为前提,推衍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撞击,视界正在敞亮,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可宝贵的。
三、不吝给予,让生成更精彩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要为学生课堂生成制造一定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液在生成的课堂中自由流淌。
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
教師永远是课堂的主导。要让教学走向生成,教师必须树立生成意识,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锻炼对课堂的组织、驾驭、调控的能力。换句话说,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就能让每节课都成为精彩的优质课!要让教学走向生成,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不盲目追求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坚持语言学习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进行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追求课堂的精彩,让教学走向有效生成。
参考文献
[1]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次出版
[2]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6月
[3]杨九俊姚粮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4]周益民.步入诗意的丛林.长春出版社.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