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本张力,构建立体阅读体系
2017-03-28陈海思
陈海思
[摘 要]激活文本的张力,能让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建构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抓住关键词句和文本的情节线索,让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状态,对文本的情节、人物以及思想情感等形成多元的、个性的认知、体验、感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文本张力;阅读体系;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28-01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激活文本,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阅读体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要激活文本张力,就要从朗读训练、语言探究、情节挖掘等方面展开,为学生提供准确的阅读切入点,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立体的阅读认知体系。
一、多元朗读,激活学生阅读引擎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对学生的朗读习惯、朗读能力、朗读问题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提升引导的针对性。朗读是学习文本的最常见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朗读效度,教师要进行朗读示范,对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很多学生认为朗读就是大声地读,或者是拿腔拿调地读,他们不能融入文本,感悟不到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抑扬顿挫的朗读技法,并深入文本的核心,以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文,描写生动形象,是朗读训练的好教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火烧云到底像什么呢?作者运用了很多的比喻句。先将喻体找出来,然后体味一下比喻运用的效果,最后确定文本的感情基调后进行朗读。”这样朗读的效果很好。学生开始行动,先找出喻体“火”“马”“大狗”“大狮子”等;然后,谈谈他们的体味;最后,教师明确朗读的基调:热烈、灵动、喜爱、赞叹。学生朗读时,教师不时地给出具体的指导,课堂学习气氛渐浓。运用个性化的比喻,是这篇课文的重要特点。教师以此展开朗读训练,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学习效果突出。
二、活化语言,丰富学生阅读切点
文本阅读时,教师要注意抓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词句的解读,帮助学生体味文本的情感。首先,解决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理顺文本的基本意义。其次,筛选关键词,特别是起到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最后,抓住中心句、点题句,理解这些句子的特殊作用。从解读句子入手,能理清文本的结构脉络,形成阅读路线。
如,《长城》这篇课文,语言比较朴素,以白描的手法展现长城的风貌。课堂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典型词语,并进行个性解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很快就列举出一些典型词语:“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奇迹”等。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词语的意义,师生互动和谐。有学生这样解读这几个成语:崇山峻岭是形容山高路险,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蜿蜒盘旋是说长城形状随山势而建,像盘龙一样。在理解关键词语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文本阅读,效果很好。教师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语并理解,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词语切入,弄清这些词语的内涵外延,帮助学生展开阅读思维,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三、沉潜文本,构建学生阅读体系
阅读是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对话的媒介,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进入文本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展开多向思维,与文本、作者有效对话。只有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阅读才会获得丰硕的成果。文本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由于学生思维认知尚浅,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和文本產生共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入文本,全面构建立体的阅读体系。
如,《乌塔》这篇课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教学时,教师从情节角度引导学生学习:“乌塔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她独自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挣钱出国远游,她的行为可取吗?”学生对这一问题充满探知欲望,纷纷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乌塔是非常勇敢独立的小姑娘,能够独自一个人出国旅游,并且是自己赚钱完成这项壮举,真的令人佩服。”也有的学生认为:“乌塔是德国人,与我们的教育背景有很大差异,我们的父母是绝对不同意这样安排的。这其实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不能说德国的教育就是先进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落后的。”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观点也是比较理性的,没有一边倒持赞成态度,说明学生已经从故事情节中获得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学生的回答中有中外孩子对比的内容,虽然教师没有进行明确的引导,但学生的理解非常理性,这值得肯定。
文本是阅读载体。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比较低下,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抓住关键词句和文本的情节结构等,让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建构文本,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