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詹姆逊关于文本解读的新视界

2017-05-18史晓宇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解读文本巴尔扎克

摘 要:在《政治无意识》中,詹姆逊更多地关注了文本的生产方式,他言之为“文学是社会的象征性行为”。在这个理论前提下,詹姆逊提出了解读文本的三个独特的新角度,即三个同心圆。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出发,以对书中詹姆逊对巴尔扎克作品的分析,来具体探讨詹姆逊这三个解读文本的新视界,并更深入地探讨詹姆逊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提出的对于社会历史的独特的解读方式。

关键词:政治无意识;解读文本;新视界;巴尔扎克;文类批评

作者简介:史晓宇(1991-),女,汉族,山西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1

在《政治无意识》中,詹姆逊关注更多的可能是文本的生产方式,他言之为“文学是社会的象征性行为”,这明显有着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的唯物史观阐释学的意味,这种阐释将文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研究其共时性和历时性。但是,詹姆逊对文本的批评方法并没有局限在这样一种机械的因果律之中,认为文本并不单单是在一种叙事化的行为中记录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因为这样的对应我们知道已经陷入了庸俗马克思主义的误区而被广以诟病,詹姆逊认为,“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应视为在意识形态或象征领域内解决更基本矛盾的一种综合行为,因为这些矛盾在政治或社会-经济层面上被连接起来。通过这种对象征的有力的重构,我们可以进入到组织文本、作者和历史语境的整体网络。”所以我们看到,在詹姆逊分析巴尔扎克叙事文本的时候,他看到了隐藏在《老姑娘》多重主体转换背后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政治欲望。在本书的前半部分,詹姆逊论述了他解读美学的三个基本视界(即三个同心圆)——政治的、社会的、历史的,他将文本看作经过这三个阶段的研究客体,从这个角度看詹姆逊对巴尔扎克的分析,不难看到其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詹姆逊肯定了早期现实主义外表下的浪漫元素,从政治这个视界看,社会各个阶层都存在矛盾,矛盾被暴露却得不到解决,文本的这种“象征行为”即旨在解决其他方式无法解决的矛盾,这种乌托邦式的童话意向同时也是一种愿望——集体的愿望,代表了一个阶级和一种视角,又具有极大的自觉性。这个愿望不能实现,但却是对统治意识形态的反叛和腐蚀。从历史视界看,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种主导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系统产生于支配一切的社会或历史安排,巴尔扎克的时代,正是启蒙运动轰轰烈烈之后,社会的巨大转型期。启蒙运动的核心便是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整个社会从生活方式到意识形态和统治阶层的变化,与之便产生了类似巴尔扎克这样的反启蒙运动者,他们有着乌托邦式的怀旧主义的浪漫,提倡以家庭为导向,反对工业化,这样,两种生产方式便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体现在巴尔扎克《老姑娘》当中,便是通过一种隐喻的方式,将作者个人愿望(保皇派对法国政治的怀旧式愿望)的“力比多”融入,“在这种象征的满足形式当中,传记的主体、‘隐在的作者、读者和人物之间的有效区分实际上已被抹去”。描写对象的地位大于描写手段,詹姆逊认为对这种叙事结构进行微观细致的考察可以为文本这种作为社会矛盾的象征性解决的方式提供一个广阔的解读视野,而事实上追随着詹姆逊的这种视角,我们也的确体验到了对同一个文本的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鲜解读和思想上新奇的探险。

比如对于巴尔扎克,之前恩格斯高度肯定了巴尔扎克,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恩格斯说道:“……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而行动;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事实上,巴尔扎克是传统的保守派,信仰君主主义,代表贵族利益的他根本不可能真正的赞同他的政治敌对,因此在当时看来,他的思想和创作可以说是反动的,恩格斯给予巴尔扎克这样高度的评价也是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人们沉浸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中,享受着看不见的剥削和压迫却看不到日益尖锐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用恩格斯的话说,如能“真实地描写现实”,能引起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永久性的怀疑”那就可以算是一部好作品了。巴尔扎克的创作正“真实地描写了现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的规律。而发展到詹姆逊这边,文本已经不光单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而带有了更深刻的政治意味:“詹姆逊把政治意识形态视为潜在的制约文本的无意识因素,它與文本的显意相反,是一种对抗现实的、被抑制的力量”。这样,文本在生产方式的意义上便可以挖掘出更多深层次隐藏却潜在的关于社会和历史的阐释,通过这些阐释,接触到冰山一角下被压抑的社会现实。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王逢振、陈永国译. 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2]吴学琴. 詹姆逊元批评解释学的理论视角评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2(49).

猜你喜欢

解读文本巴尔扎克
激活文本张力,构建立体阅读体系
文坛巨匠 巴尔扎克
切入感知,学生解读文本的新视角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解读文本“五要素”
它是用来挡风的
多角度解读文本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
巴尔扎克的爱好
巴尔扎克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