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普契尼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的演唱分析

2016-07-01平朱

黄河之声 2016年7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普契尼二度创作

纪 平朱 琳

(1.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2.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浅析普契尼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的演唱分析

纪 平1朱 琳2

(1.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2.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摘 要:歌剧的演唱不仅需要对其背景、剧情、角色、歌词、情感等方面作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更需要我们在演唱时融入自己的感觉,进行二度创作,以便更好的演绎和诠释作品。

关键词:演唱分析;普契尼;歌剧;情感把握;二度创作

歌剧产生于巴洛克时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尼》。咏叹调是歌剧或大型声乐作品中一首结构完整且优美的歌曲,由一个人演唱,乐队伴奏,在咏叹调之前常有乐队续奏,有时还附有宣叙调等音乐段落,与之形成对比,使得咏叹调显得更为美妙。其中《我亲爱的爸爸》就是一首有乐队续奏的歌剧咏叹调,本文就笔者本人的演唱经验与感受,就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更好的诠释这首经典作品。

一、演唱之前对作品的初步了解

(一)背景了解

《贾尼·斯基基》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独幕喜歌剧三联剧中的其中一部,这部三联剧分别是《外套》、《修女安杰丽卡》和《贾尼·斯基基》,其中后者尤其受观众欢迎,也是三部剧中演出最多的、十分深入人心的、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

(二)作者了解

贾科莫·普契尼(意大利语:Giacomo Puccini,1858年12月22 日-1924年11月29日)是一位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著名作品有《波西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我亲爱的爸爸》这些歌剧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分。普契尼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注意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普契尼曾与卢卡的基督教音乐长久合作,这首作品也隐约透漏出普契尼的宗教气息,是我们在演唱作品之前所应格外注意的地方。

(三)剧情分析

这首曲子的剧情选自于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多纳蒂的富商得了重病即将死去,他的亲友们都想趁此机会继承遗产,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多纳蒂的遗嘱上却写着将全部遗产捐献给教堂,得知这一消息后,所有亲友都大失所望。其中有一青年名为里努奇奥,也即是与贾尼·斯基基之女劳莱拉相爱的那个人,他想出了一个计谋,首先邀请贾尼·斯基基假扮即将死去的多纳蒂,将遗嘱改为由众亲友均分,然后邀请公证人前来证明,这个计策受到大家的极力拥护,当即付诸了实施。最后强尼·斯基基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润,而且把这些财产当作自己理所应得。

(四)对剧中主人公角色分析

劳莱拉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女性,为了和心爱的人努奇奥在一起,恳切的请求父亲,想要获得应允与祝福。普契尼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拥有着执着而坚定的信念、勇于追求爱情、为爱情不惜一切的女性形象。

(五)歌词大意

“啊我亲爱的爸爸,那青年英俊潇洒,愿同他到罗萨们,买一对结婚戒指!啊,让我们去吧!你若还不愿答应,我就到那威克桥上,纵身跳入河水里!我多痛苦,多悲伤!啊天呐,宁愿死去!爸爸我恳求你!爸爸我恳求你!”

(六)歌词拼读

由于语音具有一定的民族局限性,很多声乐学习者都会遇到语言带来的困难,所以准确的用意大利语演唱《我亲爱的爸爸》也并非易事。意大利语是一种非常连贯的语言,它强调语音重音音节,单词大多数便于发音,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例如:歌曲的第一句“o mio bab-bi no ga ro”,重音是在“bi”上,以舒缓的感觉控制字音的喷口力度,对于歌词的每一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这样把整首作品反复朗诵,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语感,使歌词变得有生命力,才更有利于我们诠释作品。

(七)默记歌谱

这里所说的记歌谱并非是我们平时认为的把旋律记住即可,而是一边在心里识谱,一边记忆旋律,还要注意谱面上的表情记号,(渐强、渐弱、重音、渐慢、自由延长等)这样一遍一遍直到记熟为止,这种方法不仅节省嗓音,而且背的快,记得牢。

二、演唱时对作品音乐形象的塑造

(一)整体上的情感把握

众所周知,一位能够长期活跃在乐坛,能让人对其所唱歌曲百听不厌的人必然是一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作品感情的人,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够称之为合格的艺术家,否则,只能称之为歌唱匠人。这充分说明感情对于演唱的重要性。

在劳莱拉的这首咏叹调中,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情感基调的把握,它看似平静,主人公内心却早已激动万分。整首曲子缓慢且流动感强,语言恳切,情感真挚。在歌曲的一开始,声音要富有控制力和感染力,使聆听者能瞬间被带入演唱者的情绪之中。在副歌部分要求演唱者一定要有饱满而激动的情绪,入情入景,否则,可能会出现位置不够高甚至声音僵硬、破音等状况发生。在曲子的结束部分为同一句话的重复,“爸爸我恳求你,爸爸我恳求你,”虽然歌词一样,但是我们不能没有变化的重复,那样会使听者兴趣减退、听觉迟钝,所以在演唱时应有鲜明的对比,增加曲子的戏剧性,既要体现一种迫切希望得到父亲同意的真挚情感,又要能让听众跟随演唱者的情感发展而久久不能平静!

(二)艺术处理

1.速度处理。速度对于作品的情感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每首音乐作品作曲家都会把演唱或演奏的速度术语写在前头,《我亲爱的爸爸》这首作品前面标有“Andante sostenuto,”意为“稍慢的行板”。演唱时就要以这种速度来表现少女心中坚定的决心、真挚的恳求和殷切的愿望!同时,我们应注意渐慢和无限延长的速度处理,尽量做到合理化。我们还应避免反复的使用一种表现手法,否则,歌曲的表现就显得过于一成不变,没有新意。

2.力度处理。在力度这个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曾经以为声音够大够亮就是好听的,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在学习《我亲爱的爸爸》过程中,我曾反复聆听安娜·奈瑞贝科的演唱示范,深深的触动了我。他在一开始是以一种诉说式的口吻演唱,音量并不大,到第二句那青年英俊潇洒,作了一个渐弱到渐强再由渐强到渐弱的处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我多痛苦,多心酸”的表达,由极弱到极强,过渡自然,情感真切,把主人公那种强烈的愿望演绎的淋漓尽致,直击听者的内心深处,让人一下引起了共鸣,最后是一个渐弱的结尾,给人一种遐想和回味,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3.音色处理。对歌曲音色的处理是表现音乐的重要环节,一个合适的音色对于歌曲的情感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的音色受感情的支配,当我们的感情准备到位时,音色也就自然而然的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理想效果,因此音色的控制要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人类的音色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任何乐器都不如人声那样富有直接的情感表现力,因而它也更能引起听者情感上的共鸣。

4.歌曲风格韵味处理。歌曲的艺术风格大概分为:颂歌风格、进行曲风格、戏剧性风格、艺术歌曲的抒情风格,《我亲爱的爸爸》是属于戏剧性风格,演唱时需要抓住人物性格的特征,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唱出戏剧效果。

(三)二度创作

歌唱表演艺术,有两个创作过程: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一度创作是指词曲作曲家们的谱面创作。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在词曲作家所作歌曲谱面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处理和感觉进行诠释,这同时也是艺术创作的最后阶段。对于劳莱拉的这首《我亲爱的爸爸》,在我们做完之前的那些(背景、剧情、角色、歌词、情感等)功课之后,需要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只有理解了,才能融入自己的感觉并深刻的表现作品。

1.语气的处理。由于人的情绪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不同的情绪应该有着不同的语气变化,劳莱拉从曲子的开始部分采取的应是一种平和而真诚的语气,优美动听。到副歌部分应为激动、哀求、铿锵有力的声音表示痛苦与坚定决心的情感。

2.歌唱时咬字吐字的处理。演唱这首作品时容易出现咬字不清晰或咬字过扁的问题,例如,“an drei sul pon-te vec-chio”中的“drei”由于是全句的最高音,声音容易唱的苍白,导致嗓子用力,有杂音出现,影响整体感情的流动感。我们必须要找到平时说话自然念字的感觉,然后把字放到共鸣腔体里去唱,这样咬字便会轻松许多。

相关谱例如下:

3.具体细节处理。在演唱中如果用一成不变的声音演唱一首作品会使人失去新鲜感,用声音力度变化处理作品会增强律动感,我们要深入到唱词的情景当中,声情并茂,用心去表现,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在处理第一句中的“lo”时,除了在力度上增强的同时还需适当延长其时值,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但是绝不能在增强力度的同时而用声带用力帮忙,应该使喉结与声带处于一种放松的感觉,是通过感情的高度投入而巧妙的控制此处的力度和情感色彩。到“sin dar”处同“lo”的处理,而接下来的“drei”和“men”则还按正常的律动和拍子去演绎。当唱到“o di o,vorrei mo-rir!”达到全曲的高潮点,此时情绪应为最激动饱满,表现其万分痛苦的内心感受,使全曲推到情绪的一个顶点。最后一段小间奏之后,是劳莱拉对父亲发出的最后呐喊与祈求,演唱时应作一个自由、渐慢、渐弱的处理,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相关谱例如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想要演唱好一首作品需要做的功课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厌其烦,细心、耐心、用心的去推敲、研究作品。当演唱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还可在舞台表现等方面下一定功夫,使表演更加形象化,塑造人物更加准确,努力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达到“神形具备”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2] 喻宜萱.喻宜萱声乐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4,7.

[3]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12.

[4]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8.

作者简介:

纪平(1991-),女,河南周口人,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朱琳(1969-),女,山西高平人,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普契尼二度创作
论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以《艺术家的生涯》中唱段《漫步街上》为例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解析舞蹈元素在戏剧小品中的应用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