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分析

2016-07-01

黄河之声 2016年7期
关键词:孤独症音乐治疗奥尔夫

徐 帆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奥尔夫音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分析

徐 帆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孤独症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奥尔夫音乐疗法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运用中,运用奥尔夫音乐疗法中的语言训练、律动训练等对8个孤独症儿童进行实验研究,将这些患儿实验前后的评估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奥尔夫音乐治疗训练是改善孤独症儿童各方面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治疗;孤独症

孤独症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受到医学界、心理界和教育界关注的儿童发展障碍之一,表现为一种自我封闭的行为和刻板、固执的奇特倾向,在认知、语言、肢体、智力发展水平受阻[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该症患者比癌症、艾滋病、糖尿病三者总和还要多[2]。我国儿童孤独症发病的概率很高,每50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孤独症患儿[3]。

奥尔夫音乐疗法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一种。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要把音乐和舞蹈、动作、语言结合在一起,而被教育者将主动参与到音乐中,成为活动的表演者。奥尔夫音乐疗法通过各种实践方法,来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从而让该症患儿能够寻找到其他的交流方式。

本研究将对8名孤独症儿童进行奥尔夫音乐治疗,初步探索其在孤独症儿童行为康复方面的治疗作用。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8名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和女童各4名,年龄在4-6岁之间。这些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其中刻板行为和指令听从能力缺失尤为严重。社会交往能力较差,有目光对视很少,能够适当的对他人指令做出回应,但较为淡漠,缺少主动语言且语言含糊不清,怕见陌生人,对集体活动不适应,且情绪不稳定,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能够做到最基本的生活自理,但运动和游戏的能力比较弱。经测试,对音乐的感觉都非常好,在听到音乐时,都会随着音乐动起来,虽然动作有点僵硬,但情绪比较兴奋。学生家长对孩子都很用心,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注重对患儿的引导和教育。

(二)研究方法

1.评估

在治疗开始之前,治疗师运用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与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对患儿进行了评估。在治疗中,治疗师主要采用了现场观察量表对其的各种行为情绪进行详细的记录。治疗之后,治疗师再次运用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

2.实施方案

治疗每周1次,为期九周,每次40分钟。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第一至第三次治疗)、中期(第四至第六次治疗)、后期(第七至第九次治疗)。本论文的假设是:奥尔夫音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交障碍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表1 孤独症儿童治疗方案一览表Tab1 Treatment for autism children

1、帮助孤独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学会听从指令。2、评估孤独症儿童的乐感1 | 2 2 2 - | 大 大 眼 睛 用 来 做 什 么 ?6 6 6 6 6 - | 4 4 4 4 4 - | 刷 刷 刷 刷 刷 ,刷 刷 刷 刷 刷 ,3 5 4 3 2 1 | 2 3 1 - | 我 们 看 见 小 树 发 芽 啦。歌曲中小树可以换成其他事物,如:小河、高山。而“刷刷刷刷刷”则改成相应的拟声词。被试儿童在唱的时候要随着歌曲做律动。第二次课的歌曲在第一次课演唱的基础上加入了律动和对事物、情绪的认知,在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了肢体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和对情绪的控制能力。第2节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加入《我爱我的小动物》、《两只大眼睛》、等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5 6 5 4 3 1 | 2 1 2 3 5 - | 我 爱 我 的 小 猫,小 猫 怎 样 叫 ,(老师)3 3 3 5 5 5 | 3 3 2 2 1 - | 喵 喵 喵 喵 喵 喵,喵 喵 喵 喵 喵 。(被试)歌曲中小猫咪可以换成其他动物,根据选择的动物的叫声改变第二段的歌词。被试儿童在唱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动物做相应的动作。《两只大眼睛》5 5 5 5 6 6 6 5 | 4 3 2 1 5 - | 爸 爸 妈 妈 给 了 我 们 两 只 大 眼 睛 ,4 4 4 3 2 1 7·前期《情绪歌》1 5 5 | 1·5 5 6 | 5 5 | 我 开 心 ,我 开 心 ,我 就 拍 拍 手 ,我 生 气 ,我 生 气 ,我 就 跺 跺 脚 ,我 幸 福 ,我 幸 福 ,我 就 拍 拍 肩 ,X X X | 5 5 3 2 | 1 1 | X X X |(拍手) 。我 就 拍 拍 手 ,(拍手)(跺脚) 。我 就 跺 跺 脚 ,(跺脚)(拍肩) 。我 就 拍 拍 肩 ,(拍肩)5 3 3 | 3 2 | 1 1 1 | X X X | 看 大 家 一 起 拍 拍 手 。(拍手)看 大 家 一 起 跺 跺 脚 。(跺脚)看 大 家 一 起 拍 拍 肩 。(拍肩)这首歌曲在孤独症患儿唱的同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容做律动,脸上要有相应的表情。5 5 | 1·第3节课根据生活常识和日常用语的语言,让患儿去模仿,使得患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更好的去锻炼语音的节奏、发音。第4节课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将患儿带入厨房、客厅、卧室的氛围中去。《厨房 客厅 卧室》其次:加上每个阶段的事件、语言、动作、节奏(歌词:走进那厨房我‘哈哈’,抓一把饼干我‘咔咔’;走进那客厅我‘嘿嘿’,倒一杯温水我‘咕咕’;走进那卧室我‘呵呵’,躺着那床上我‘呼呼’。然后:设定场景,让孤独症儿童独自完成。教学意义:在教学中,可能孩子并不能将整个过程完整的表演下去,但对于拟声词,却能够有很好的把握,也无形中掌握“X X”的拍子。第5节课中期此次课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谣,提高发音的清晰度,进一步去培养和训练孤独症儿童语言发音和语言节奏,从而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的发展。教学过程:《大象》首先,通过简单几个动作和声音,表现出大象的特征,让孤独症儿童主动的去猜出来。其次,老师将《大象》的儿歌编上动作示范给孤独症儿童看。然后,听音乐和患儿一起做游戏。最后,让家长和孤独症儿童一起做游戏(通过亲子之间的默契和亲近感,让孤独症儿童更好的放松心态,去更大的锻炼患儿的语言交际能力)。歌词:森林里面我最大,长长鼻子前头挂,还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噜啦噜啦啦,噜啦噜啦啦,噜啦噜啦啦,噜啦噜啦啦教学意义:孤独症患儿的语言能力差,一部分原因是说的少,而通过简短的儿谣,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更有效的锻炼患儿的语言能力。活动中加入的动作增强了患儿对歌词的印象,更加快捷的记忆。最终,达到没有刻意去教,但孤独症儿童都能儿谣记住并表演出来。第6节课通过互动的形式,从而开发孤独症儿童的交际语言,让孤独症患儿掌握如何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教学过程:《我的房子我的家》首先:老师先通过涂鸦的形式,将房子画出来,问孩子想不想来我的家做客呢?其次:那你们知道去别人家做客要怎么打招呼么?老师的家,欢迎客人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我的房子我的家,欢迎你们来我家,你好你好 你好你好 欢迎你来我家。(加动作)然后:让患儿来画自己的家,欢迎自己的好朋友。最后;设置场景,让患儿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教学意义:这首歌曲本身就是歌曲和动作相结合的,然后通过改编歌词,让患儿与患儿之间互动,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交流的能力。

通过节奏律动、音乐游戏等活动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第7节课这节课程是在认识五官的基础上,通过变换提问的速度、节奏从而锻炼患儿的耳和手、脑之接的控制能力,已达到锻炼患儿肢体协调能力的目的。教学过程:《My body》首先:老师问我们的身体都有什么器官呢? 好,现在我来说你们指,看谁反应能力快。(老师跟患儿做,中间故意做错,锻炼患儿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其次:老师提问:手、嘴、脚、鼻子、眼睛、肚子都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老师根据相对应的声音和患儿一起做一遍)然后:听音乐,根据音乐里提供的口令来做相应的动作最后:老师可以和患儿作出相反的动作。《My body》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在这节课中,不仅可以锻炼患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而且还锻炼了患儿的注意力、控制能力创新能力,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增强难度孩子可能一时反应不过来,可放慢速度,几遍之后孩子基本适应就可以加快变换的速度,教学中老师故意和患儿作出相反的动作,这是对患儿注意力的很好锻炼和提升。第8节课让患儿面对治疗师呈弧形站好,播放音乐《小手拍拍》,当前奏响起时,患儿原地踏步。主题乐句响起时,患儿跟着治疗师做,慢慢的将四肢伸展开来,当下行音阶响起时,迅速蹲下。整个活动患儿跟着治疗师做,间奏响起的时候可以原地踏步,拍手或跳跃等,如此反复,直到音乐结束。该活动主要为了锻炼孤独症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后期第9节课进行节奏训练游戏《挥手舞》1、请患儿观察自己的小手和小脚,看看它们都能做出怎样的动作?引起患儿游戏的兴趣。2、请患儿欣赏音乐,观察到音乐为AB段曲式,且B段中停留的间隔时间长短不同、间隔个数不同。3、请患儿和教师一起盘膝坐下,围成一个圈,两个人为一组。双手根据A段音乐的节奏交替拍打自己的双膝,在B段音乐中延音停留处举起自己的左手、右手。B段音乐的动作依次重复叠加。《挥手舞》的活动主要是根据乐曲AB段的不同,让患儿做出相应的不同的动作。乐曲A段主要要求患儿根据乐曲的节奏双手交替拍打膝盖,节奏欢快平稳。最初的活动中,患儿拍手的动作不稳,不能很好的跟随音乐交替拍打膝盖,出现了患儿拍打动作跟不上节奏和拍打动作越来越快的现象。乐曲B段停顿时间的长短和要求患儿做出相应的叠加动作的完成难度较高。由于乐曲停顿处时间的长短不同,患儿很难维持一个动作到下一个音乐提示音响起并且完成相对应的动作。所以我决定先让患儿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小手和小脚。然后教会患儿按照顺序教会患儿一次挥动自己的双手和双脚。患儿掌握了动作的顺序之后,让患儿认真的体会乐曲B段的不同。发现每个音的停顿到结束时有一个提示音,教会患儿在提示音响起前,保持该提示音所要完成的动作,提示音响起后做下一个要求的动作。由于所规定的动作是叠加的,所以要求患儿记住上一段乐曲所做的动作,例如B1动作完成后在下一段乐曲B2时完成B1所要求的动作的同时加上新的动作,依次类推,这就要求患儿有较好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这个活动课程是要求2个患儿配合完成的,因而引起了患儿们很大的兴趣。患儿们在每次活动后都会在无音乐播放的情况下,相互配合对方训练游戏,达到动作的一致和配合的完整。在第四次课程时,患儿们基本上可完整的跟随音乐拍打膝盖,区分乐曲AB段的不同,在A段结束B段响起时能迅速的完成相应的动作。患儿在体会音乐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肢体协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患儿们互相协作能力和注意力时间的提高,达到了普通音乐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目的。

二、结果

本研究通过9周的奥尔夫音乐治疗,研究了8名孤独症儿童在改善社交能力的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见表2的统计中可以明显看到他们的改变。

表2 音乐治疗前后患儿得分情况表Tab2 The childre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music therapy

三、结语

本论文案例中的孤独症儿童通过两个月左右的奥尔夫音乐治疗,他们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八个孩子的目光对视次数、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增多,自言自语的时间也逐渐减少,治疗结束后,治疗师再次运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其进行测评。发现孩子们的得分呈下降的趋势。

通过这次研究,本人设计了一套用奥尔夫音乐治疗法针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案,并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交障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通过此次的研究,充分证实了奥尔夫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强,曾淑萍,周翔 等.综合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43-45.

[2] 傅小燕,曲丽芳.儿童自闭症的中医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2,02:108-110.

[3] 杨曙光,胡月璋,韩允.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872-1873.

猜你喜欢

孤独症音乐治疗奥尔夫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浅谈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节律变化与心理体验的相关研究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