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最初的小提琴艺术传播

2016-07-01李椰菁

黄河之声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国

李椰菁

(广州交响乐团,广东 广州 510000)



浅谈中国最初的小提琴艺术传播

李椰菁

(广州交响乐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的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出现、传播与发展,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明末清初时期取消海禁并恢复通商,大批传教士来华,中西文化交流逐渐频繁,为小提琴艺术在中国最初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小提琴艺术;中国;最初传播

一、中国最早出现的小提琴表演

小提琴诞生于十六世纪初,十六世纪之后,欧洲告别了黑暗的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繁荣时期,并开始了海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刚好也是明朝解除海禁,恢复与欧洲通商时期。到了明代晚期,中国与西方各国的文化交流开始有了很大发展。当时的罗马教皇批准传教士到欧洲以外的亚洲、非洲等地传教,正是这些先后来华的传教士,成为小提琴艺术流传中国的重要先行者。

清代宫廷时期,来华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从外国招来9名传教士,其中有两人通晓音乐,不仅擅长提琴与吹笛,还能制造乐器。白晋与这9名传教士在江苏镇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接见。在《法国人初次来华记》这本书中记载到,传教士奉命觐见康熙帝,并为康熙帝演奏了西洋音乐,康熙帝听完西洋音乐倍感惊讶,傍晚,康熙帝又命传教士觐见并聆听西洋音乐演奏。这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有关小提琴在中国最早的表演记录。

尽管当时的法国传教士的小提琴演奏水平不可能很高,但是毕竟属于小提琴在中国大地上的首次表演,并且还触动了康熙帝,因此,它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最早出现的小提琴乐谱

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传教士德利格随罗马教皇特使多罗来华传教,觐见康熙帝后被任命为宫廷音乐教师职务,该职位已经空缺三年。德利格不仅擅长西洋乐器,精通乐理,而且还是一位作曲家。这可在被保存下来的他创作的专业化的大型西洋器乐作品中得到证实。乾隆六年十一月,曾有一份奏折写明:“臣问得西洋人在京师明于乐律者三人,一名德利格,一名魏继晋,一名鲁仲贤……考其乐器,大都丝竹乐器居多,令其吹弹,其音不特不若大乐之中和,较之俗乐更为噍杀促数。但德利格能以此处乐器作中国之曲,魏、鲁二人依声和之立成,可知其理之同也。”①这其中,尤其说到德利格能以此处乐器作中国之曲,这是何等难度,因为中国传统音乐深受中国传统文人影响,其追求的美学意境具有独特的韵味,“传统文人是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具有优良的教育背景和敏锐的思维模式,他们把握着当时历史最为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容,在他们的文艺作品中,有着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的最为深邃的思想。”②可见德利格能作中国之曲,实不简单。

方豪在《中西交通史》第八章《音乐》中写道:“民国二十六年,北平北堂图书馆发现德利格遗作抄本一册,凡七十八页,德利格西名为Pedrini……”,文献中原文翻译有如下内容:奏鸣曲,小提琴独奏与固定低音谱,作者德利格,作品第三号,第一部分。抄本内以笔墨抄有五线谱“Sonate I”至“Sonate XII”共十二首套曲,每首套曲有三到五个乐章不等。此抄本的谱面以五线谱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记谱。高音谱表为小提琴独奏谱,低音谱表为伴奏乐器的数字低音谱。因此,德利格的这部手抄本,应该是十七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初期的附有伴奏的小提琴奏鸣曲集。这部奏鸣曲集的第一奏鸣曲中第一乐章的开始部分见下图:

这个抄本没有注明日期,应该是德利格来北京期间创作的,也可能是从欧洲带来的。这是目前发现的传入中国最早的欧洲音乐作品,它对于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与中西音乐交流史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③

三、乾隆宫中西洋乐队对小提琴艺术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意义

清朝中期乾隆年间,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仍然是以传教士为媒介,其中尤以魏继晋、鲁仲贤、格拉蒙特贡献最大。魏继晋被称为“杰出的小提琴家”和“出色的乐师”,他曾被指定为宫廷音乐教师,指导了宫廷中的合唱队。鲁仲贤还参与了宫廷西洋乐队的建立,这个乐队对小提琴艺术在中国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是中国最早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小提琴教学开端。其次,这个乐队的建立促进了小提琴演奏的普及,因为乐队中包括了十把小提琴,是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演出服饰的制作,标志着这个西洋乐队正式演出的开始,说明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已经出现了中国人演奏西洋小提琴。

另外,法国人格拉蒙特也于乾隆年间来华,他擅长小提琴,遇到宗教节日,他就为教堂担任伴奏。后来还在宫廷中演出喜歌剧《好姑娘》,西洋伴奏乐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提琴也一定会有登台机会。

总之,鸦片战争之前的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最初传播,是处在较高层次上的。这主要表现在小提琴独奏,与乐队合奏,小提琴演奏教学等各个方面,虽然只局限在宫廷之中,但作为小提琴在中国最初的传播,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历程中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

注释:

① 廖崇向.乐苑谈往.华乐出版社,1996,9:280.

② 赵建学.实践美学视域下的姜夔音乐美学观.星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5:8.

③ 陶亚兵.中西音乐交流史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5:99-101.

[参考文献]

[1] 钱仁平.中国小提琴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2] 柯曦.中、小提琴教学艺术的理论体系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3]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