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莱亚《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的创作与演唱探究

2016-06-29龚叶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声乐演唱

龚叶



奇莱亚《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的创作与演唱探究

龚叶

摘要:奇莱亚《音乐会练声曲》是由三首音乐会练声曲构成的一部声乐套曲,作品音乐形式新颖、结构规整,具有技巧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三首练声曲的创作与演唱特点,诠释了该声乐套曲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进而探讨了该音乐会练声曲的声乐教学价值。

关键词:弗朗切斯科·奇莱亚;声乐套曲;音乐会练声曲;创作特征;声乐演唱

前言

音乐会练声曲主要是指没有歌词的声乐作品,作为丰富多彩的声乐艺术中一个“独特的”品种,它具有艺术歌曲与声乐练习曲的双重属性,既包含复杂的演唱技巧,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既是优秀的音乐会表演曲目,又是声乐教学高级阶段有效的训练素材,它能同时训练学生的声乐技术和音乐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声乐教学价值。

就目前的音乐文献来看,关于音乐会练声曲的文献资料比较少,从2002年笔者比较系统的开始研究音乐会练声曲(其中就包含奇莱亚《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以来,到目前知网、维普网等专业期刊网中能搜到的关于音乐会练声曲的文章总共不到15篇(包括笔者陆续发表的5篇《音乐会练声曲》相关的论文),其中与奇莱亚《音乐会练声曲》相关的仅有一篇介绍性文章,还未对套曲中每首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就奇莱亚这部《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来看,它就像钢琴教材中的肖邦、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小提琴教材中的帕格尼尼、罗德的随想曲一样,在创作和演唱上具有高度技巧性与艺术性,同时也是提高声乐专业技巧、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这部作品在国内研究文献少,但是其在音乐创作、作品规模和声乐训练、音乐艺术价值方面都很具有代表性,因此笔者选择这部奇莱亚《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进行研究,以期能深入挖掘其声乐教学价值。

一、奇莱亚《音乐会练声曲》的创作特征

意大利作曲家弗朗切斯科·奇莱亚(Francesco Cilea,1866-1950)出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后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这个时期音乐形式非常新颖、高度概括生活、淋漓尽致地表现外界生活和内心生活的矛盾和激情的意向,音乐形式规模明显扩大”①廖乃雄:《西方现代音乐初探》,《音乐艺术》1983年第1期,第80页。,“在后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作曲家们喜欢把一首首相对独立的声乐作品在标题内容和音乐素材的总的构思下,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新颖独特的声乐套曲”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365页。。

很明显,奇莱亚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上也遵循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信条,他于1932年创作的这部《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完全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既继承了浪漫乐派的重主观、重感情、标题性的特点,又在节奏、速度、调性、和声、主题等方面加入了新的发展并进行了精心的布局③刘志明:《西洋音乐史与风格》,台北:大陆书店1970年第2版,第352页。:

1.这部声乐套曲由三首标有序号、不同音乐情绪的音乐会练声曲组成,这三首音乐会练声曲既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整体演唱,又可以作为三个独立的音乐会练声曲分别进行演唱,这种音乐创作形式在当时是非常独特新颖的。

2.这三首练声曲总共172小节,其中第一首60小节、第二首小节43小节、第三首69小节,相对于不是套曲的音乐会练声曲和艺术歌曲而言(一首大多在40-60小节之间),音乐形式规模明显扩大。

3.这部声乐套曲的曲式结构比较规整,第一首是对比性两段式:引子+A(a+b+a)+B (b+b')+尾声,第二首是展开性两段式:A(a+b)+B(a'+b'),第三首是对比性三段式:引子+A(a)+B(b)+A'(a ')+尾声,作品前后结构比较对称。

4.这部声乐套曲的每首音乐会练声曲都包含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会交替出现,并进行变化和再现,其中第二首主题Ⅰ的音乐素材来自第一首主题Ⅱ,第二首主题Ⅱ的音乐素材来自第一首主题Ⅰ;第三首钢琴声部的引子主题的音乐素材来自第二首练声曲主题Ⅱ的变奏再现,第三首主题Ⅰ的音乐素材来自第二首主题Ⅱ,主题音乐材料环环相扣。

5.这部声乐套曲的三首音乐会练声曲在调性上主要以关系大小调为基础,并进行一定的转调,第一首练声曲c小调-bE大调、第二首练声曲d小调-F大调-B大调-d小调、第三首练声曲#f小调-A大调-#f小调-D大调-A大调,调性转换逐渐频繁。

6.这部声乐套曲的钢琴声部从第一首的单音重复为主、到第二首的柱式和弦为主、再到第三首以九度二度不协和和声音程一拍内持续交替进行为主,套曲的和声音响由和协化逐步尖锐化。

7.作曲家在这部声乐套曲的三首练声曲中使用的速度是Allegretto(小快板)——Lento doloroso(感伤的慢板)——Allegro festoso(欢快的快板),形成一种快-慢-更快的音乐速度,逐步推动了音乐情绪的发展。

8.这部声乐套曲在演唱上第一首以二三度级进音程为主,音乐情绪活泼,第二首以四度、二度、八度音程为主,音乐情绪时而忧伤时而回归平静,第三首以二度级进、四度跳进音程为主,音乐情绪热烈欢快,这三首作品音乐情绪形成明显对比,使演唱情绪逐步热烈激动化。

由以上几点笔者可以看出,这部声乐套曲具有的标题性、音乐规模扩大化、音乐素材的紧密联系性、调性的转换频繁化、和声织体的逐步复杂化、和声音响的逐步尖锐化、演唱情绪的逐步热烈激动化,这些交织在一起,代表着作曲家这个时期的独特新颖的的音乐创作特征,这些扩大化、频繁化、复杂化、尖锐化、激动化确实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时期外界生活和内心生活的矛盾和激情的意向的。

下面笔者从每一首音乐会练声曲的作品分析来揭示这部套曲三首作品之间的的紧密联系和各自特点。

第一首音乐会练声曲是对比性两部式:引子(1-5)+A[a(6-13)+b(14-26)+a(27-36)]+B[b(37-39)+b'(40-52)]+尾声(53-60),调性:c旋律小调-bE和声大调,速度Allegretto(小快板),作品的音乐发展主要建立在Ⅰ、Ⅱ两个主题及其发展变化之上,这两个主题中动机材料的运用和主题的变化是这部作品的主要发展方式。

谱1第一首音乐会练声曲引子和主题Ⅰ片段

从谱1可以清楚地看出,通过引子的核心材料——下行级进隐伏动机x的两次先现,主题Ⅰ直接以动机x的倒影x'的方式出现,这里的引子通过核心材料的还原a和还原b(升高六、七级音)暗示了c旋律小调的出现,主题Ⅰ通过两个倒影x'上行到主音c,直接肯定了c旋律小调的调性。主题Ⅰ在作品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A段a句6-13小节,以歌唱旋律与钢琴声部高八度的两次对答呼应形式明确呈现了作品的主题;第二次以缩减性再现方式出现在b句24-30小节,以钢琴声部先现、歌唱旋律与钢琴声部高八度的一次对答呼应形式出现,这个缩减性再现为音乐的扩大发展提供了可能。

谱2第一首乐会练声曲主题Ⅱ片段

从谱2可以清楚地看出,主题Ⅱ主要以和弦分解上行动机y和三音小二度下行动机x构成,主题Ⅱ与主题Ⅰ在歌唱旋律与钢琴声部出现方式和旋律形态上有明显不同,主题Ⅱ的歌唱旋律与钢琴声部两者同时出现,主题Ⅰ是两者先后出现;主题Ⅱ是抛物线旋律形态,主题Ⅰ是直线上行旋律形态。主题Ⅱ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在A段b 句14-26小节主题Ⅰ之后,以动机y+x的陈述为主,与主题Ⅰ形成对比;第二次动机y的分裂方式出现在B段b句36-39小节,让音乐在此明确与A段进行对比;第三次以四个完整的动机y出现在B段b'句40-45小节,把音乐推向高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首音乐会练声曲的主题Ⅰ和主题Ⅱ主要由音乐材料动机x和动机y+x构成,但两个主题有明显的对比,作品通过两个不同音乐形态主题的变化、再现、分裂、展开,使音乐逐步发展,也让音乐在这种发展中呈现出轻快、活泼的情绪。

第二首音乐会练声曲是展开性两段式:A [a(1-7)+b(8-15)]+B[a'(16-29)+b'(30-43)]的结构,调性:d小调-F大调-B大调-d小调,速度Lento doloroso(感伤的慢板),第二首作品也建立在Ⅰ、Ⅱ两个主题及其变化发展之上。

谱3第二首音乐会练声曲主题Ⅰ片段

从谱3可以清楚地看出,作品一开始就通过作品的主题Ⅰ(谱3)中d小调的减五度和小调忧郁的色彩,使音乐呈现出和与第一首音乐会练声曲截然不同的忧伤的音乐情绪。主题Ⅰ在作品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A段a 句1-7小节,这里连续三次出现减五度旋律音程,它很明显是第一首音乐会练声曲主题Ⅰ中增四度的转位,这个d小调减五度的三次重复通过一唱三叹的创作手法强调了音乐忧伤的情绪,与作品感伤的慢板的速度相吻合。第二次变化再现在A'段a'句(16-29小节),调性转到下方三度的b小调,并扩展了规模,进一步推动了音乐哀伤感怀的情绪。

谱4第二首音乐会练声曲主题Ⅱ片段

从谱4可以清楚地看出,作品主题Ⅱ建立在d小调的关系大调F调上,旋律骨干音在主三和弦上从属音二度下行到主音再八度跳进到主音,主题Ⅱ在作品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A段b句8-11小节,把主题Ⅰ的哀伤情绪稍稍平复,呈现出相对宽广平缓的音乐情绪;第二次再现在A'段b'句30-33小节,这个再现做了一定的变化处理,首先在陈述方式上,主题Ⅱ从钢琴声部30-31小节先现,32-33小节歌唱旋律再进入,通过钢琴声部与歌唱旋律进行呼应;其次在作品的结尾上经过了扩展,通过连续的重复问话式乐句,使音乐最后回归到d小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首音乐会练声曲两个主题与第一首音乐会练声曲的主题在音乐情绪、旋律最走向和展开变化上形成明显形成对比。第二首音乐会练声曲A段的音乐情绪从忧伤趋向平缓,A'段由a'句在下方三度b小调的出现和b'句钢琴声部与歌唱旋律的前后对答呼应,通过音乐内容的丰富、音乐结构的扩展内容的扩展,使音乐在进一步忧伤的情绪中回归到平静舒缓的情绪,为第三首音乐会练声曲的音乐情绪的热烈化和三段式曲式的扩展做好了铺垫。

第三首音乐会练声曲是对比性三段式:引子(1-6)+A[a(7-16/33-42)]+连接(17-20/43-46)+B[b(21-28/47-54)]+连接(29-32/55-57)+A'[a'(58-64)]+尾声(65-69),调性:#f小调-A大调-#f小调-D大调-A大调,速度为Allegro festoso(欢快的快板),第三首作品同样包含两个主题,也建立Ⅰ、Ⅱ两个主题及其变化发展之上。

谱5第三首音乐会练声曲主题Ⅰ片段

从谱5可以清楚地看出,作品主题Ⅰ的旋律从A大调的上主音下行级进到属音再上行级进到上主音并通过增四度跳进到属音,然后再通过两次增四度强调推进到属长音,旋律像不断起伏的波浪,掀起了音乐激动的热情。主题Ⅰ在作品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a句7-12小节,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增四度音程从第一首原位到第二首减五度转位再回归原位,实际上是同一音乐材料的连续运用,说明三首作品音乐材料紧密关联,这个增四度的三次出现和钢琴左手不协和和弦九度二度持续交替进行的方式为音乐增添了节日的俏皮感,也体现出欢快的快板速度。第二次变化再现在A'段的a'句58-64小节,调性移高四度在下属调D大调上再现,使作品洋溢出更加激动热烈的节日气氛。

谱6第三首音乐会练声曲主题Ⅱ片段

从谱6可以清楚地看出,作品的主题Ⅱ与主题Ⅰ上下起伏的旋律形态不同,上句21-24小节通过四个十六分音符快速到主音的方式连续两个二度下行模进,乐句的长音钢琴右手声部运用了引子的节奏型进行补充,下句25-28小节整体升高小二度,为作品的再现做好准备。作品在尾声65-69小节中通过Ⅰ—Ⅳ—Ⅴ—Ⅰ完全终止式结束全曲,使整个作品和整部套曲得到了统一。

通过对以上三首音乐会练声曲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首音乐会练声曲由两个对比性的乐段构成,是音乐开始和发展的动力,第二首音乐会练声曲在调性、主题和音乐情绪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是矛盾发展和冲突的过程,第三首音乐会练声曲通过调性的回归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形成明显的起承转合的关系布局;同时三首音乐会练声曲两个主题的相互交替、音乐材料的相互使用(主题材料音乐材料动机x和y的原样、倒影的运用、增四度音程的原位转位再原位的使用)、关系大小调的运用、钢琴声部与演唱声部的呼应等环环相扣创作手法的运用使这部《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完整统一的整体。

二、奇莱亚《音乐会练声曲》的演唱解析

通过对奇莱亚这部《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进行音乐创作分析,使演唱者在音乐情感、音乐表现、音乐风格等方面把握更加准确,为演唱者准确演唱每首音乐会练声曲、完整演绎整部声乐套曲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根据每一首音乐会练声曲的音乐速度和音乐情绪去演唱作品,还要注意体现套曲整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从这三首作品来看,他们的作品速度和音乐情绪是有明显变化的,因此我们在演唱时要准确把握每一首作品的速度和音乐情绪:第一首是欢快的小快板速度,我们要用轻快明亮的音色和欢快的歌唱情绪去准确的表现出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在第二首速度转换为感伤的快板速度的时候,要注意音乐速度和音乐情绪的变化,这里的音乐情绪从欢快转换为忧伤再到平缓,那么在歌唱时要注意歌唱情绪转换为忧伤和平缓的情绪,音色也要调整为柔和和圆润的音色,与情绪达到统一;在第三首转换为欢快的快板速度时,我们不仅要从第二首的忧伤、平缓的情绪迅速转换到高兴热情的歌唱情绪中,而且歌唱情绪要比第一首更加激动热烈,音色要更加明亮,这样才能准确的表现作品的音乐。在完整演唱这部声乐套曲时,还要注意把握三首作品的速度和情绪的对比,用快-慢-更快的音乐速度和欢快-忧伤平缓-热烈激情的歌唱情绪去表现音乐,让套曲在热烈激情的情绪中结束全曲。

这部声乐套曲除了要注意音乐速度、情绪的变化,还要注意三首作品中声乐技巧的演唱方法:第一首作品音域从小字一组的be到小字二组的bb,包含了跳音、分解七和弦琶音、级进音阶等声乐技巧;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跳音演唱要灵巧、声音要短促、颗粒感要强,良好的体现音乐的轻快、活泼;要注意分解七和弦琶音、增减关系音程音准的准确性和每个音符的清晰度,不能把琶音唱成一片模糊的音组;小字二组的bb这个高音的六拍持续,要注意呼吸强有力的支持和头腔共鸣的运用,去良好的展示这个作品的高音和高潮。第二首作品音域从小字一组的e到小字二组的g,包含长线条连音、保持音、重音等声乐技巧,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长线条连音中减五度下行演唱的音准和叹息式方法的演唱,准确的去表现音乐的忧伤情绪,保持音的演唱要明确,重音的演唱要突出;第三首作品音域从小字一组的e到小字二组的a,包含了跳音、重音、八度音程跳进、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快速级进下行等声乐技巧,在演唱时要注意低音跳音和重音的前后衔接对比处理,低音跳音要颗粒感强,重音在跳音后面要加重音量,要有顿挫感,八度和增四度音程跳进音准要很准确,这样才能体现音乐别具一格的特征,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快速级进下行要把每个音唱得都很清晰,音准、节奏准确,这样才能很好的体现出音乐情绪。

具体到每一首作品的演唱来看,第一首音乐会练声曲的速度是Allegretto(小快板),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把握住作品欢快的音乐节奏和活泼的音乐情绪,结合作品分析要注意作品主题Ⅰ(见谱1)旋律中的跳音、重音、小字一组还原a和还原b(升高六、七级)的变化音和长音的声乐演唱技术,在演唱主题Ⅰ时要运用跳音技术去展现音乐的推进感,同时准确把握好还原a和还原b的音准问题,唱出旋律小调这两个变化音的倾向性,音乐推进到主音时的重音要明确的加重音量,明确表现主题的调性主音。主题Ⅰ的第一次出现在A段a句,这里歌唱旋律与钢琴声部高八度出现两次对答呼应,这两次呼应在演唱时要有变化处理,第一次呼应要用f的力度去明确主题,第二次呼应要与第一次的音乐处理进行对比,用p的力度去进行呼应,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处理方式;主题Ⅰ的再现在b句24小节-30小节以钢琴先现、歌唱旋律与钢琴声部高八度的一次对答呼应方式出现,这里的再现因为有缩短,所以在音乐处理上也要有一定的差别,钢琴先现主题时用f的力度使音乐回到主题Ⅰ,对答呼应在演唱主题时用mf的力度、钢琴再一次演奏主题时用p的力度,通过力度的逐步降低来表现这个缩减性再现,这样在演唱的音乐表现上也能与作品a句体现出区别。

在演唱时还要注意主题Ⅱ(见谱2)的音乐处理和表现,在A段b句主题Ⅱ第一次出现时要注意和弦分解上行动机y和三音小二度下行动机x的音准,并且这一句在演唱时要根据旋律抛物线形态用渐强减弱去进行音乐处理。在变化再现的B段b句和b'句的作品高潮部分(见谱7),主题Ⅱ的动机先现和完整再现演唱时的音准和音乐表现也要有细致的处理。

谱7第一首音乐会练声曲高潮部分

从谱7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演唱B段b句37-39小节的分裂动机y时,演唱者要根据谱面音乐标记cresc的渐强和p—f的力度标记,在演唱时逐渐加强声音音量准确表现分解和弦的音准、跳音的灵巧性和保持音的演唱;在b'句40-45小节中的四次动机y推向音乐高潮的演唱上,演唱者要通过快速流畅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演唱从f的力度迅速推进到ff的力度,并在强有力的呼吸支持下以有爆发力和穿透力的头腔共鸣的声音唱出小字二组的bb,用欢快喜悦的情绪尽情的展现作品的高潮。

第二首音乐会练声曲在音乐情绪、音乐节拍、音乐调性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是整部套曲的转折点,作品在篇首就确定了作品的性质Lento doloroso——感伤的慢板,整个乐曲节拍也由宽广的2/2拍和6/4拍构成,而且作品中的力度标记多为p最强不超过f,因此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要突出这个与第一首作品完全不同音乐情绪和音乐表现的转折,控制住演唱的声音力度、音量,调整好声音的音色和情绪,准确的表现好这首作品。

演唱者在演唱主题Ⅰ时(见谱3),根据其小调忧伤的音乐特点来调整声音的音色,用柔和感伤的音色去演唱这个主题Ⅰ,通过宽广的连音线条演唱和渐强、渐弱的方式去控制声音,同时要注意这个主题Ⅰ里三次反复出现的、含有忧郁色彩的减五度旋律音程,演唱者要通过一唱三叹的创作手法把听众直接带进了忧伤的音乐情绪之中;主题Ⅰ在A'段a'句(16-29小节)下方三度b小调的变化再现时,演唱者在16-20小节演唱上首先要用相对更加低沉和柔和的音色去进行演唱,进一步推动了音乐哀伤感怀的情绪,然后在21-28小节随着音乐线条的拉开逐渐拉开歌唱的情绪,让音乐慢慢进入下一个主题。

在主题Ⅱ(见谱4)的演唱处理上,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旋律级进下行后八度跳进的呼吸支持,调性从d小调转换到F大调后,音色要稍微进行调整,用柔和圆润的音色和舒缓的声音去进行演唱,准确的表现出宽广平缓的音乐情绪。在演唱主题Ⅱ在A'段b'句30-33小节再现的时候情绪要有细微的调整,这里主题Ⅱ是从钢琴声部(30小节)出现,然后歌唱旋律再进入,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与钢琴声部的一唱一答的呼应,歌唱情绪调整要更加宽广平稳,让声音和情绪逐渐回归平静。

第三首音乐会练声曲是套曲的最后一首,作品的速度是Allegro festoso(欢快的快板),与第二首练声曲中的长线条旋律对比,作品的旋律短小精悍、活泼欢快,音乐呈现出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作品旋律以跳音和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的快速级进进行为主,因此在演唱时应运用横膈膜和腹部的对抗收缩的呼吸方法,使声音集中、轻巧、有弹性,音色明亮,这样能很好的表现跳进和快速十六分音符演唱,也能很好的表现出音乐激动热情的情绪。

从谱8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三首音乐会练声曲的主题Ⅰ以快速级进下行、增四度上行、倚音的使用为主要特征,声乐技巧包含了跳音、重音、倚音、增四度音程音准等,在演唱时要着重唱出谱面标记的重音记号和增四度的音准,还要注意唱出声音的颗粒感、跳音的跳跃感、倚音的俏皮感、增四度音程的紧张感,这样作品的风格和欢快激动的音乐情绪马上就凸显出来。主题Ⅰ的再现出现在A'段的a' 句58-64小节上方四度的D大调,演唱的音域整个移高了四度,这就需要演唱者的呼吸要更加饱满,音乐表现要更加突出,音乐情绪要更加激动,让音乐在更加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在作品的主题Ⅱ(见谱6)中,由于音乐主要以四个十六分音符快速到主音的方式连续二度下行模进为主,因此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快速十六分音符节奏的准确性、声音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还要注意作品的连接部以快速的半拍三连音级进下行,节奏短促、变化音频繁,因此在演唱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音准,同时还要注意快速的半拍三连音中每个音要演唱得非常清晰和颗粒感,准确的体现作品的热烈、激情的情绪。

通过对以上三首音乐会练声曲的演唱分析可以看出,这三首作品都包含了大量的声乐技巧,在演唱时可以很好的训练演唱者的声乐技术,同时由于作品创作的主题的前后对比、钢琴与声乐的互相呼应,音乐情绪的变化等等导致演唱时需要很多的音乐处理,这也使演唱者在演唱时能体会到音乐会练声曲的艺术价值。

谱8第三首音乐会练声曲主题Ⅰ片段

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对奇莱亚这部《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首练声曲都有独立的标题,音乐速度、音乐情绪、音乐表现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在作品结构、音乐材料、创作手法上互相联系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说明这三首练声曲既独立又统一,既可单个演唱也可完整演唱。

这部《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中包含多种声乐技巧和不同创作手法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唱者进行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把每一种声乐技巧挑出来进行专项的训练,再结合每首练声曲进行声乐训练,同时注意学习作品的对比、呼应和再现时的不同音乐处理方法,这样就能在训练时既提高声乐技巧又提高艺术修养。

笔者希望通过对这部《音乐会练声曲》声乐套曲的创作和演唱分析,能帮助演唱者对这部作品有整体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并有方法有重点的去演唱作品,进而提高声乐技巧和艺术修养,这样既体现出了音乐会练声曲的声乐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对音乐会练声曲的教学有补白意义,这也是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最终达到的以理论研究促进声乐教学,以声乐教学挖掘音乐会练声曲的声乐艺术价值的目的。

(责任编辑刘莎)

Explore the Composing and Singing of Cilea's Song Cycle 3 Vocalizzi de Concerto

GONG Ye

Abstract:Cilea's 3 Vocalizzi de Concerto was a song cycle consisted of three vo-calise as concert pieces,with the features of newly musical form,regular structure,and unity the skill and artistry.Through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composing and singing the three vocalises,this paper interpreted the skill and artistry of this song cycle,and then discussed the vocal teaching value of the vocalise.

Key Words:Francesco Cilea(1866-1950),song cycle,vocalise as a concert piece,music features,vocal music singing

中图分类号:J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6.02.012

文章编号:1003-7721(2016)02-0116-09

收稿日期:2016-03-04

作者简介:龚叶,女,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武汉430060)。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声乐演唱
浅析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点与创作特征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