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对比中更清晰
——《螳螂捕蝉》文本解读

2016-06-23丁雄鹰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安危吴王螳螂

◇丁雄鹰

在对比中更清晰
——《螳螂捕蝉》文本解读

◇丁雄鹰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暗藏着许多对比的写法,不妨从对比的角度进入,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清晰、明朗。

一 “同”与“异”的对比,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这个故事有 500多字,12个自然段,若逐段去了解故事内容,显得很冗长,也偏零散,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其实,整个故事就架构在一组“同”与“异”的对比中。快速浏览全文,会发现大臣们与少年都去劝说吴王,相同点是什么呢?他们劝说的目的相同,都是想让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不同点是什么呢?采用的方法不同,相应的结果也不同。从不同点顺势而下,了解文章主要情节,从对两种劝谏段落的了解和比较中,发现大臣们的劝谏是直白、空洞、说教式的,所谓“文死谏,武死战”,空洞的说教往往过于乏味,不能令人信服。而少年的劝谏是曲线、形象、诱导式的,所谓“说者不露声色,听者步步入局”。少年利用譬喻的手法借事说理,表面看是在讲故事,但事理不言自明。大臣们的劝谏是僵硬的:能,或者不能;行,或者不行;对,或者不对。上纲上线,让一国之君很难接受。少年的劝谏是灵动的:晴朗的清晨,鸟语花香的环境,生动的表情和语气,逸趣横生的故事情节。这样让吴王妙悟道理,有水到渠成之效。经过这样“同”与“异”的比较,故事情节更清晰,人物形象更鲜明。

二 “多”与“少”的对比,加深对少年“智”的理解

“智”是少年的重要特点之一。生动简洁的语言,吴王前后态度的鲜明对比,使少年的“智”跃然纸上。从描写少年的段落,即文章的第3~11自然段入手理解,少年为了寻求机会,引起吴王的注意,在王宫花园,“一连转了三个早晨”,“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也毫不介意”。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应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和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少年的“智”表现在寻求机遇,因势利导,妙用故事,晓以利害,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若将少年的“智”放置于全文,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大臣劝说吴王是一群人,少年劝说吴王是一个人。一群人劝说的结果是“吴王下了死命令”,一个人劝说的结果是“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这一群人都是大臣、国家的栋梁,这一个人只是一个少年。这一群人面对吴王的死命令束手无策,这一个人面对吴王的死命令出谋划策。这样一组“多”与“少”的对比,使少年的“智”不再停留在这一件事的平面上,而是有横向与纵向的交会,少年的“智”显得更加多元、丰富了。

三 “生”与“死”的对比,加深对少年“勇”的理解

“勇”是少年的另一个特点。在吴王下了死命令后,少年还想方设法劝谏吴王,这是一种勇敢。这种勇敢不是无谓之勇,是爱国之勇。少年虽年少,但深知死命令的意思。连大臣们都不敢再多言,何况一个小小少年呢?但是,吴王的决定关系到国家安危。在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安危之间,明明知道有死亡的威胁,少年还是选择了冒死进谏。 这样一种“生”与“死”的对比,让少年的“勇”显得有基石、有方向。这种勇敢是智慧之勇。执意进谏有生命之危,生命是可贵的,不能随意丢弃,怎样既保全性命又能让吴王打消念头,这是一个寻求“生”的智慧考题。少年选择了与大臣截然不同的方式,在想好对策的情况下勇敢行动。这样一种“生”与“死”的对比,让少年的“勇”显得有策略、有内涵。

四 “古”与“今”的对比,加深对寓言文体的理解

《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可借文本的这个特点顺势向学生推荐古文版《螳螂捕蝉》。

从“今”溯“古”,可培养学生学习古汉语的兴趣。通过文章两种文体的对比,借助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学生会由“也”“其”等字词产生对古文的感性认识,在好奇中感受到古文行文简练、韵味无穷的特点。尤其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通过两种文体的对比,由古文中的语句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学生会从“古奥难懂”到“豁然开朗”,感受到研读古文、理解古文的乐趣。

以“古”鉴“今”,能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像故事中的蝉、螳螂等,在利益面前利字当头,失去理智,不顾自身安危,早已把瞻前顾后、前思后虑抛于脑后,导致后悔莫及。如同学间的冲突、学习的懈怠、与人交往、平时的言论等。可见,虽然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有限的,但内涵是深刻的。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宋剑湖小学)

猜你喜欢

安危吴王螳螂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螳螂
出 征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以《螳螂捕蝉》为例,谈劝说的技巧
重新定义“见义勇为”是不是进步?
螳螂
螳螂
微信客:警察海报,我给满分
惹是生非螳螂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