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教学

2016-06-23刘吉才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资料库书库课外阅读

◇刘吉才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教学

◇刘吉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更便捷了。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给每一个人带来了希望与挑战,当然也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指明了方向。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将“互联网+”思维与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将阅读教学与互联网进行资源整合,从预习到阅读交流,再到课外阅读,将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 互联网+预习:电子资料库

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一些长篇作品的节选,或者和一定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在学习课文时,需要借助相关资料来理解。学会搜集、整理资料,是当下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许多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求学生必须在书头写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问题是,这些资料有的可以从教辅资料和相关网页直接查找到,有的则很难直接查找,许多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时经常眉头紧锁,抓耳挠腮,苦不堪言。

在“互联网+”思维的启发下,我们将课前预习和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巧妙结合起来,设立电子资料库。首先,给学生搭建平台。在学校班级主页中设立专门的电子资料库——《我会预习》栏目,用来储存和课文相关的各种资料。其次,充实内容。要求师生将和课文相关的内容,上传到《我会预习》中。我们实行的是实名上传,定期进行评选。根据提供素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相应的奖励。如果是著名作家,要介绍简要生平、代表作品;如果是名著节选,要补充原著的主要内容、公认评价;如果和重大事件相关联,要回顾事件的大致经过。当然,可以采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对于视频等容量比较大的资料,也可以采用网址链接的方式。再次,分类呈现。由专门的管理员将师生上传的素材根据内容分为作者介绍、创作背景、词语理解、佳句赏析、习题辅导、视频链接等六类,设立相应的文件夹进行归类存放,便于学生快速提取和运用。

设立电子资料库,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现在的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设立电子资料库,可以做到网络资源为我所用,提高使用效率。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设立电子资料库这一举措,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上传的积极性,督促他们每天进行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三是方便教者检查、指导。有了电子资料库,教者对学生预习的情况一清二楚,可以很容易找到预习交流的重点,有的放矢,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二 互联网+阅读交流:在线论坛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单学科在相对封闭环境下的授课。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课本,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教学信息量小,信息传输一般是单向传输。学生学到的主要是知识,语文能力的提升很慢,客观上造成了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许多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不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感不强,阅读感受肤浅。他们迫切希望交流阅读感受。在阅读感受的交流中,他们可以互相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现实状况是,由于时间有限,阅读感受的交流常常成了好学生的“独角戏”,其他学生机会极少。无法实现面向全体、开放式的阅读感受交流成了制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瓶颈。

在“互联网+”思维的启发下,我们将阅读感受的交流过程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在线交流的平台。学校网站专门开设阅读感悟在线论坛——“阅读吧”,使感悟交流有了一个固定的阵地。学生将自己原生态的感悟通过发帖的形式发布在在线论坛“阅读吧”里,供同伴点评。为了提高学生点评的质量,我们有意识地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感悟的方法,诸如怎样品词析句,怎样抓中心句、关键句,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怎样联系生活实际等。有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交流的质量总体比较高。当然,教师也要对学生回帖的情况进行跟踪,发现情况及时提醒、纠正。同时,也欢迎广大家长对跟帖情况进行监督,协助管理。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对学生的跟帖进行专项评比,按感悟的质量评选最佳跟帖。许多学生主动邀请同学对自己的感悟提意见,学生课间经常讨论“阅读吧”中的感悟。

“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学习,又可以进行协作型学习,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三 互联网+课外阅读:电子书库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学生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与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应是三七开。”也就是说,学生所得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项调查显示,现在学生对课外读物很感兴趣的仅占23%,超过一半的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主要是教辅书。学生课外无书可读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学生随时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中。

要想让学生课外真正有书可读,建立书库很有必要。创建班级书库之初,我动员学生捐书,许多学生有顾虑。家中的好书珍贵,父母不舍,学生不愿。有了这种想法,学生捐来的书必定品质低下,多属家中藏书之“次品”或“淘汰品”。没有好书可读,班级书库必然无人问津,形同虚设。由此,笔者想到了创设电子书库。我和学校图书馆联手,在学校图书借阅系统中为我班开设特别通道,设立班级电子书库,供学生随时在线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和家长及时推荐、上传电子图书,以丰富书库藏书。

刚开始,我发现班级电子书库的目录里漫画作品较多,总体品位不高。为了使书库更加符合儿童特点,我利用晨会时间及时向学生进行了好书推荐,鼓励学生上传有价值的图书。为了鼓励学生优先阅读推荐书目上的图书,我尝试着对书库里的书籍进行每月一次的“最受欢迎图书”评选活动,对符合要求且借阅率较高的书籍推荐者予以奖励。这一激励方案一出台,学生推荐的热情空前高涨。现在,在我们班的电子书库里,中外经典名著、儿童文学作品比比皆是,为深入开展课外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就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班级电子书库的建立,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对学校图书室的有益补充。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读到许多自己喜欢的读物,培养了阅读的兴趣,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素养,真正达到了为成长助跑、为生命奠基的目的。

“互联网+”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结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实现了预习有资料、交流有论坛、阅读有书籍的预期目标,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整合了多方面资源,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资料库书库课外阅读
基于内容与协同过滤的GitHub学习资料库推荐
“人梯书库”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今字’资料库建设与相关专题研究”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施工企业技术资料库的建立与完善
探析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新模式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