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语言,着力于语用能力的提升
——《变色龙》(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6-06-23执教评析特级教师孙庆博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变色龙外形评析

◇执教/杨 虹 评析/特级教师 孙庆博

激活语言,着力于语用能力的提升
——《变色龙》(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杨 虹 评析/特级教师 孙庆博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真实、有趣的故事。

(出示)

有位农业科研专家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到中非去考察。一天清早,大雾弥漫,他们和几个中非工人在寂静的田野里采摘四季豆。突然,传来了一声“啊呀”的叫声。循声望去,只见同伴小李脸色苍白,全身也在瑟瑟发抖,大家急忙赶了过去。

“什么事? ”

“刚才我在采豆荚时,手碰到了一条冷冰冰的‘怪蛇’,吓了一跳。 ”

“在哪里? ”

“在这里!”小李用手一指,豆荚上真的挂着一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出示图片)

师:这是什么?

生:是变色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百科全书》上见到过。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这的确是条变色龙。看来,说“书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确实有道理。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这怪物的名字写下来。看,“变色龙”三个字都有“撇”。在写时,要注意“撇”的长短变化。

(师生同写课题:变色龙)

师:你了解变色龙吗?请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改变身上皮肤的颜色。

师:太神奇了!你是怎么知道它这个特点的?

生:我是从电视上看到的。

生:变色龙很稀少,大多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它的舌头很长,超过身长的一倍。它是用长舌头来捕捉昆虫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外书上知道的。

师:看来,学习语文的途径很多。对于变色龙,你还想了解哪些呢?

生:变色龙的眼睛怎么会凸起来呢?

生:变色龙是怎样变色的?它能变多少种颜色?

生:变色龙是怎样捕捉食物的?

生:变色龙喜欢吃哪些食物?

……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变色龙这种“怪”物的。同时,再看看你关心的这些问题作者介绍了没有。

评析: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杨老师用故事导入,更能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要锤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像杨老师那样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能把板书写得规范、美观,真正做学生学习的表率。

二 自读课文,理解词语

(出示)

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试着理解。

(3)想一想,你刚才关心的问题作者介绍了没有。

师:请大家对照屏幕上的要求,展开自学。

(生自学)

师: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的一些生字新词。(出示:一模一样)谁来读?

生:一模(mú)一样。

师:在形容人的长相或装扮的时候,“模”读mú,例如:模样。这个读音的“模”还指工业上用来定型的工具,如模子、模具。(出示图片)其他时候,“模”大多读 mó,如模范、模仿、模型等。再读这个词。

生:一模(mú)一样。

师:(出示:凶相毕露)这个成语谁来读?

生:凶相毕露(lù)。

师:这里的“毕”是什么意思?

生:全部、所有的意思。

师:大家都同意吗?(个别学生表情茫然)当有些字义拿不准的时候,我们应该请教谁呢?(生:字典)对,字典是我们无声的老师。下面,请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测。

(生查字典)

师:“毕”在这里的意思是——

生:完全。

师:“凶相毕露”的意思是——

生: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出来。

师:(出示:刹那间)谁来读这个词?

生:刹(shà)那间。

师:对吗?

生:刹(chà)那间。

师:我们可要看清字音。请刚才读错的同学再读一遍——

生:刹(chà)那间。

师:与“刹那间”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霎时间。

生:转眼间。

生:一瞬间。

生:一眨眼。

师:“刹那间”是指时间很短。老师查阅了一下资料,“刹那”原是佛教用语,有人换算后认为“一刹那”是0.018秒。再读这个词,要读出时间的短。

生:刹那间。

师:我们看看这个词语所在的课文段落。谁来读?

(出示)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生读)

师:这个段落里有一个词是形容动作快的。哪个词?

生:迅雷不及掩耳。

师:把这两个词放入具体的句子中,放进段落里。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生读)

评析:杨老师教学生理解词义,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具体的语境等方法来体会,训练扎实而有效。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而是“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 感知内容,揣摩顺序

师:词语学得很好,课文能否读得正确、通顺呢?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1~8自然段。

(生读)

师:这几个自然段围绕变色龙写了什么?

生:大家在采摘四季豆时,发现了变色龙。

师:抓住关键的词语来概括,那就是——

生:发现变色龙。

师:(板书:发现)第9自然段生字新词很多,特别难读。给大家一些时间,请再读两遍。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变色龙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边读边思)

师:谁来把这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生读,交流)

生: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变色龙的外貌。

师:外貌,是用来描写人的。形容动物,确切的词语应当是——

生:样子。

生:变色龙的外形。

师:(板书:外形)第10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谁来读?

生:“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师:你能从这句话猜出下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吗?

生:应该介绍变色龙是如何捕捉食物的。

师:(板书:捕食)大家猜得对吗?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

(生读)

师:这两个自然段是写变色龙捕食的吗?(生:是的)看来,大家都猜对了。第10自然段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引起下文。

师:我们把这个句子一齐读一遍,好好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生:(齐)“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13自然段。

生:“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师:再猜,下文可能会写些什么?

生:变色龙如何变色的。

师:(板书:变色)有没有猜对?自己读读课文第14、15自然段。

(生读,交流)

师:下文写了变色龙如何变色吗?

生:写了。

师:你是否发现作者在介绍变色龙的捕食和变色时,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作者都是用过渡句来引起下文的。

师:(板书:过渡句)在写文章时,用上过渡句,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有条理;在阅读时,抓住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把握段落的要点。你看,作者从外形、捕食、变色等方面,对变色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书上有一个词,表达了“观察”这个意思。它在课文的第9自然段里,找找是哪个词,动笔画出来。

生:端详。

师:(板书:端详)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一起读吧,看看围绕变色龙作者还写了些什么,请抓住关键的词语来概括。

(生读、思)

生:写了放回变色龙。

师:(板书:放回)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和他的同事——

生: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最后放回变色龙。

师:你看,作者介绍得多有条理!

评析:课标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杨老师把揣摩文章的顺序、概括文章的要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都巧妙融合在检查课文的朗读之中来完成。强化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初读,就要反复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学会“嚼字”。

四 聚焦外形,指导表达

师:变色龙不常见。它大多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如果有人问你变色龙长什么样,你能描述一下吗?不着急,我们先把描写变色龙外形的那个段落好好读一读,记一记。课文第9自然段就是介绍变色龙外形的。

(生读、记)

师:(出示变色龙图片)这就是作者发现的那条变色龙。全身是什么颜色?(生:翠绿)头的形状是——(生:椭圆形)嘴是——(生:三角形)眼睛是凹进去,还是凸起来的?(生:凸起来的)整个身躯呈什么形状?(生:长筒状)背部看上去和哪种动物相似? (生:乌龟)再看,腹部的脚和后面的尾部是什么样子的?(生:腹部两侧长着短脚,尾巴尖细)看着屏幕上的提示,给别人介绍一下变色龙的外形。

(出示)

这条变色龙全身________。________的头上长着_____的嘴,两眼______,凶相毕露。身躯呈______,隆起的背部酷似_____,腹部两侧长着______脚,尾巴______。

(生练习)

师:你发现作者在写变色龙的外形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生:从整体到部分。

生:从前到后。

师:这样介绍显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如果你就是一条变色龙,你会怎样介绍自己呢?

生:“我是一条变色龙。我全身穿着翠绿色的衣服。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我的两只眼睛凸起,让人觉得很可怕。我的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像乌龟,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又尖又细。”

师:他介绍得不仅条理清楚,而且很生动。能否在前边加个过渡句作为开头来介绍?

生:“大家好!我是变色龙。(师:别看他样子凶,但很有礼貌)你想知道我长什么样子吗?(师:用上了过渡句)我的全身是翠绿色的。头是椭圆形的,嘴是三角形的。舌头的长度超过身长的一倍。(师:这点补充得好)两眼凸起,让人望而生畏。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像龟背。我有四只短脚,尾巴尖细。我喜欢静静地趴在那里,即使有人对我大声叫喊,甚至指手画脚,我也一动不动。 ”

师:这样描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形的感觉。

评析:这项练习设计很新颖。其目的有二:一是以说促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利用课文提供的言语进行表达训练。采用“自述”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还能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寓教于谐。

师:你还喜欢其他小动物吗?能否也学着作者介绍的方法简要地给大家描述一下它的外形?能试着在前面用上个过渡句吗?

(生写)

师: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你想知道我家两条漂亮的小金鱼长得什么样子吗?其中一条是黑色的,两只大大的眼睛就像两个小灯笼,游动起来,像个武士。另外一条是红色的,身上洒满了金色的斑点,看上去像个高贵的公主。这两条金鱼,有时像一对亲密的伙伴;(师:在后面加个“形影不离”)有时又像一对小冤家,成天闹个不停。 ”

师:你抓住了两条金鱼的外形特点来写,注意了对比,很好。

生:“我家的那只荷兰鼠太可爱了。如果你不信,听我慢慢向你描述。(师:这个过渡句很自然)荷兰鼠全身的毛是咖啡色的,只有眼睛周围的毛是白色的。三角形的脑袋上有两只薄而小的耳朵,直挺挺地立着,红而透亮,连上面的小血管都看得一清二楚。两颗红珍珠似的小眼珠闪烁着光芒。尾巴有点长。我每次喂它东西的时候,它都用那双亮闪闪的眼睛亲切地看着我,十分可爱。”

师:你不光写得好,读得也好,从对荷兰鼠的喂养中,也能看出你的善良。

评析:杨老师评改作文,不光注意了“文”,还注意了“道”,抓住学生情感的流露,因势利导,对学生鼓励,对学生教育,可谓“润物细无声”。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觉得变色龙在外形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怪。

生:凶。

师: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变色龙捕食和变色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总评:

本节课在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一是唤醒学生的语用意识。自觉的语用意识是积极语用的内在动力源泉。只有关注言语实践的主体,激活学生的言语需求,唤醒内在的语用意识,言语之水才能在学生心田缓缓流淌,并翻起生命的浪花。课堂上,杨老师通过讲故事、转换角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语用意识,变消极语用为积极语用,使语文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

二是重视词句的训练。词句训练,是教学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摒弃那些机械性的词句抄写,倡导词句运用式的语言训练。要给学生多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多创设言语实践的时机,通过勾连生活、创设语境来理解词句,运用词句。要努力构建一个以读书训练为经,以字词句基本功训练为纬,并将字词句训练寓于读书活动之中的课堂教学新形态,使课堂真正成为儿童的“学堂”。

三是注重读写迁移。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是提高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旨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上的“密码”,探寻、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双慧眼,找到文章言语最佳的生长点,实现读写能力的迁移,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放飞语言、放飞情感、放飞心灵。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市开发区国际学校 江苏昆山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观看本课视频,请登录网址:http://www.shuren100. com/xiaoxuejiaoxue/

猜你喜欢

变色龙外形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神奇变色龙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论袁牧之“外形的演技”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
变色龙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