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质量构成与评价要素分析

2016-06-22眭律铭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水平教育效果质量评价

【摘要】目前,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管理存在教育水平不足、职业培训不够、资源配置不均、育人用人分离、评价机制落后等问题,通过对质量评价要素的分析,可在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诸方面构建和充实质量评价工作的理论和内容,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改革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元评估制度。

【关键词】教育水平;教育效果;质量评价;多元评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24-04

【作者简介】眭律铭,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00)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

研究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其次要研究如何真实反映教育质量的水平和效果,谁是评价的主体、谁是客体,评价什么内容,应该如何进行;最后要研究质量监控机制,构建什么模型,建立监控机制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运行如何保障。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提高教育质量要从正确评价教育质量着手,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研究教育质量,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价教育质量,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职业教育质量状况几点分析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后,如今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今天,职业教育的发展显得尤其突出和迫切。每年有近百分之五十、400万以上的初中毕业生步入中等职业教育的校园,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材,是赋予职业教育的艰巨任务,也是对职业教育的无限期望和信任。但是,就当前来讲,职业教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相比,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传统的职业教育体制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职业教育更大作用、转变培养模式、调整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升级产生了制约作用。

(一)教育水平不足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各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也不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协调管理的政策、措施和支持力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职业学校基本设施陈旧,导致职业教育的功能未能正常发挥,产生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条件制约因素。

(二)职业培训不够

许多职业学校偏重学历教育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甚至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都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职业学校设置专业缺乏对当地需求的考察,职业培训师资不足、装备落后,技能培训力不从心。这种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脱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的现状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资源配置不均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带动了职业学校的技能培训质量提升,培养了许多品学兼优的金牌选手,给企业带来了几许期盼,猎头公司纷纷重金寻觅,得奖学生炙手可热,表现出了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但是,职业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设备、师资、时间等)只能更多地配置给能出成绩的学生,这种教学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因素。

(四)育人用人分离

没有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责任,校企合作办学变成了企业的负担,没有互惠互利、没有双赢的教育制度,实际上造成了职业教育的“单轨模式”。职业教育与企业利益分离,得不到企业的有力支持,这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五)评价机制落后

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缺乏社会评价主体,评价目标在执行评价工作中得不到体现,评价对象有失偏颇,评价方式不尽合理,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学校内部质量保障系统落后,评价标准局限于课程考试成绩,影响教育质量评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这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大缺陷。

二、职业教育质量构成要素分析

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教育大辞典》),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达到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具体质量要求,它由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是衡量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一)教育质量水平

教育质量的水平(以下简称“教育水平”)是实施教学的保证,指的是学校对培养对象实施教育教学的条件、能力、方法。应该注意的是,教育水平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没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就没有一定的教育质量,但不能说教育水平高、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就一定高。学生素养、知识和技能的多寡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教学效果,所以,教学质量是评判教育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二)教育质量效果

教育质量的效果(以下简称“教育效果”),指的是培养对象达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程度,是教育教学实施的反映。对于职业教育来讲,教育效果是受教育者掌握知识技能和养成职业素质的程度,以及今后适应技术进步和自身发展的能力和经验的多少。

(三)学科教学质量

学科教学质量简称教学质量,是学科教学效果的反映,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总和构成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质量有别于教育质量,指的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特殊的工作品质,体现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具有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综合性、方法的多样性、主体的交互性等特点。

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要素分析

教育质量主要由教育水平和教育效果两大部分构成。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育效果往往受制于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水平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工作,场地环境的改善、仪器设备的配置、师资力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改革教学管理,使其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并处于高水平运行状态,是学校内部能够做到并且应该做好的事情。

职业学校的教育效果之所以长期饱受诟病,根本原因是部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实际工作时并未“达标”,从而导致了社会对职业教育产生“偏见”,认为职校生知识不如高中生,操作不如学徒生,不少家长也认为学技能没有用,上职校没前途。这种对教育质量的评价虽然有失偏颇,却是对职业学校教育效果不满的直接反映。

质量评价要全面反映教育效果,要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真正原因,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措施。职业学校建立和实施“多元”质量评估制度是新形势下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事物客观规律和内在联系,重新确立质量评价的目标、主体、对象,研究质量评价的方式、标准和内容,是当前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任务。

(一)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是教育质量评判工作的实施者。评价主体长期以来由学校担任,测评学校现有教育水平下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对于职业学校而言,这种质量评价模式有脱离实际的嫌疑,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将来从事职业工作的需要,学校说了不算。社会评价主体的缺失,架空了质量评价的基础,脱离了质量评价的初衷,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职业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服务对象首先是学生,但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其教育效果如何,应该由社会(用人企业、受教育者个体)来评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得到社会的参与、企业的支持。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是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要素构成的特点之一,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应由参与教育实施和教育服务的对象构成,至少应包括学校、社会(企业)、受教育者和教学人员。

1.学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进行教育质量评价是其履行教育职能、自我控制工作质量的本职要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育质量负有全面管理职能。

2.社会、企业既是职业学校的服务对象,也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合作伙伴,发挥好用人单位的质量评价功能,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的第一服务对象,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如何、教师教学水平怎样、自己的需求能否满足、日后的职业工作能否胜任、家长的期望需求是什么等等,是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才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4.教师是实施学科教学的一线人员,其工作质量既反映学校整体的教育水平,也反映教学效果的好坏。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教师的工作态度对教育评价有直接的影响。

(二)教育质量的评价客体

评价客体是教育质量评判工作的对象。评价客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受教育者,这一点是有关各方的共识。但是,教育水平是教育质量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实际上也是评价客体,在评价教学效果的同时,如果忽略了对教育水平的评估,就会导致教育质量评价的不完整和不稳定。

评价客体的多元性是教育质量评价要素构成的特点之二,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对象,既包含“人”的因素,也包含教学实施的条件、模式和方法。

1.学导双方是学科教学实施的主要对象,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效果的主要体现,评价教学质量,师生双方是决定性评价对象(教师和学生既是评价主体,也是评价客体)。

2.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和教学实施的目的。培养目标是否符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的要求,以及学校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度,直接影响培养质量,所以要对其作出社会服务性和企业需要性评价,这是教育质量的方向性评价对象。

3.教学条件是体现职业学校教育特质的关键要素。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满足“课程对接岗位”要求,融学习于生产之中的教学保障程度,是教育质量的保障性评价对象。

4.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学模式决定。“理论对接实践、课程对接岗位、培养对接使用”的目的,是要在教学上突出技能培养,这是教育质量的制约性评价对象。

(三)教育质量的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评价活动本身的工作要求和最终目的。评价目标的制定,一要能全面、真实、科学、及时地反映教学实施效果;二要能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反映教学实施的整体水平和差距。评价目标也应该是多元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能力。评价活动要能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衡量学生个体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自觉性、积极性,真实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团队能力。评价工作要检验职业教育“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考量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局意识,总体反映学生团队工作的协作能力。

3.职业能力。评价重点是“专业对接职业、课程对接岗位”的课程模式,考查学生从事岗位工作的职业素养,全面反映学生胜任生产岗位要求的独立工作能力。

4.创新能力。评价目的是根据“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的原则,从岗位生产实际出发,考查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科学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

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是指实施评价工作的组织、程序、方法和依据,主要由评价机构和评价标准两大部分组成。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应针对人才培养结构模式,适应学科(课程)教学特点,全面反映教育效果。

1.评价组织是开展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机构。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决定了教育质量评价组织的构成,必须包含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和师生。评价组织中的具体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应该随着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实施质量评价的工作中,评价机构的组织形式如何确定,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如何体现,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改进的重要课题。

2.评价标准是测评教育质量的依据。评价标准一是指应达到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亦即质量标准;二是指实施评价活动的模式与方法。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培养目标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是相依相存的完整过程,两者缺一不可。没有衡量标准的评价方法是主观臆断,不通过规范的程序、不采用科学的方法取得的评价结果是虚假信息。

3.评价模式指实施评价活动的制度与方式。要发挥好(多元)评价模式的作用,精心选择评价方式,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升级、更新评价方式。

4.评价方法是一种工艺技术,即对什么事物、在什么时候、在何种场合、通过什么途径、按何种流程、采用何种手段实施评价活动的工艺规范。评价方法的水平层次,决定评价活动的质量高低。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方法比普通教育要多样和复杂得多,因为职业学校承担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的任务,需要评价的对象和内容较多,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应制定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只有遵循严谨的工作规范,才能高质量地实施质量评价工作。

(五)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育质量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层面的教育质量是指整个教育体系与系统规模、结构、效益之间的协调机制,它以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否协调一致为标准;微观层面的教育质量就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教育水平反映的是学校的教育保障条件,教育效果则反映学校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程度,亦即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两者既相对独立,又有相互融合的地方。

1.教育保障条件。教育保障条件大致包括:学生数量与学校面积、图书资料与媒体技术、专业设置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与训练场所、校企合作与教育技术、教学管理与后勤服务、校园文化与学生社团、学术研究与教育科研、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等等。

国家对职业学校办学资质进行考核,对于需要资金用于教育发展的学校,地方政府也有财政拨款制度予以支持。教育水平依赖于资金,但绝不等于资金。职业学校的管理要紧跟国家经济发展,紧跟技术进步,既要有统筹兼顾的思想,又要有长远发展的韬略,与国际接轨需要精心布局,把握机遇、抢占机遇、创造机遇。

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保障水平,首先是做好规划管理工作。根据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设置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专业和相应课程,投入切合专业训练需要的教学设备,配备满足学科教学需要的师资力量,设计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培训方案,规划符合专业成长需要的学生活动,强化实际应用需要的教育科研,驱动双赢互利的合作办学。规划管理的重点是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教学计划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培养目标的可实现性。其次是教学管理。经营好一所学校,教学管理是重要环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是教学实施的保障机构,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反映的是学校教学的保障质量。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第三是质量管理。要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完善和有效运行学校质量控制体系是关键环节,这也是当前职业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教师的自检、部门的互检、督导的抽检和社会的终检构成完整的检测系统,及时、科学地测试和反映教学质量。参照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监控,建立和实施多元评估制度,是评价学校教育水平的基本内容。

2.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效果是质量评价的根本内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是职业学校教育效果的体现。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构成要素)应该立体设置,在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知识技术三个维度上全面反映教学双方实现培养目标的水平。

职业素养:按照“课程对接岗位、理论对接实践”的教学原则,评价职业工作能力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达成程度(职业素养评价指标)。

专业能力:按照“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职业”的教育设计,评价培养质量在职业对口要求上与社会(企业)用人需求相一致的达成程度(专业能力评价指标)。

知识技术:按照“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对接使用”的教学目标,评价操作技能与职业资格等级要求相一致的达成程度(知识技术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北京:2014-05-02.

[2]王丽雅.发挥多元评价导向作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4):3-7.

猜你喜欢

教育水平教育效果质量评价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谈班级管理中“心理位移法”的应用
河南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关系研究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加快提升军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