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选3”模式下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思考*
——奉化市高二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6-06-22贾靖林奉化市第二中学浙江奉化315506

中小学电教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教学新课改

☆贾靖林(奉化市第二中学,浙江奉化 315506)



“7选3”模式下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思考*
——奉化市高二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贾靖林
(奉化市第二中学,浙江奉化315506)

摘要:在浙江省新高考环境下,信息技术上机实践操作向笔试思维能力的有效转变,是“7选3”模式下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结合高二信息技术期末质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以教学特例形式对教师主导转变、学生主体提升、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信息技术教学华丽“转身”提供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新课改;有效教学;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1],其中指出考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简称为“7选3”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下,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和考试形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科地位由原来的学考变成现在的高考科目,由原来的副科变成现在的主课,学科地位提升至主课范畴。信息技术考试形式由原来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变成现在的纸笔考试。学科地位与考试评价方式的变化,对信息技术现行教学策略提出挑战。

2016年1月,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对我市五所普高高二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期末统测。信息技术统计的满分是35分。考试的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考试基本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五所普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差异显著。通过调查各校授课的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到各校开设信息技术时间不统一,导致信息技术进度不统一,考试总体不理想。通过每小题得分率分析(如表2),导致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因素是忽视知识整体性,教学内容碎片化;不重视概念教学,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上机操作体验不足,观察不够仔细,缺乏技术思想理解;审题不仔细,书写不规范。

表1 考试基本情况

表2 小题得分率统计

如何在笔试模式下开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实现上机操作向笔试思维能力的有效过渡,提高学生笔试作答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主导转变的有效性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要求教师区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学校采取“选课走班制”,打破原有“行政班”,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比较原来“行政班”信息技术教学,“选课走班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7选3”模式下,我校信息技术课制定了技术“走班制度”,分成选考A班类,学考B班类。分别确定座位表,任命班长(负责点名,上课纪律)、学习委员(汇总作业,传递信息)、各班小组长(收发作业),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学科期末总体评价。

“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场地灵活切换,以促进课堂有效教学,因此采取上机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计算机教室与普通教室结合进行教学,即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选择计算机教室还是普通教室,例如:进制数转化、计算机编码原理、ASCII编码、汉字编码、存储量的计算、颜色的表示方法等偏理论教学内容,适合采用普通教室。笔者认为,结合多媒体投影仪,板书讲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避免学生注意力转移在计算机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反,对于涉及软件操作体验与问题解决情境设置,教学场地选择计算机教室展开,培养学生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模式下,将过度依赖上机操作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应重视概念教学,理解技术背后的技术原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教师演示,任务驱动,学生跟练”的机房教学模式,运用教学软件“点这里”、“点那里”等口语式操作示范都需要转变。在纸笔模式下,对知识和原理深度剖析,多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图层没有显示出来?为什么控制动画的按钮没有作用?通过分析2015年10月的浙江省第一次“7选3”技术试卷,试卷的题型与考查内容倾向于这些“为什么”,更加注重学生对操作性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纸笔形式下,学生失去软件自动化帮助功能,不能在答题过程中不断尝试与修正机会,比如:以往上机考试中,Flash添加动作命令可以运用“脚本助手”,即使在不是很清楚脚本动作命令语法格式的情况下也能轻松书写正确动作命令;而现在的笔试中,需要学生完整书写动作命令,分清动作命令添加对象是“帧”还是“按钮”,鼠标触发事件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取黑板板书,动作命令语法及书写格式,要求学生在Flash软件设置题目要求的脚本动作命令时,关闭“脚本助手”,采取键盘输入动作命令。通过Flash纠错辅助功能,让学生慢慢理解动作命令,培养学生转化“操作技能”为笔试能力。

新高考模式下,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强化思维训练[3]。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计算机应用软件,而是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重构和建模,将“内化”的操作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对计算机及软件的工作原理和特征有更充分的认识,强调学生思维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笔者采取“学案导学”巩固学生计算思维,将教学重难点以“任务要求”形式放在学案中,让学生通过预习并尝试借助软件操作体验来解决学案中的问题;课后采取“一课一练”,精选历年学考高考题、新题、好题,让学生将操作知识应用于笔试;采取“专题突破”、“专题复习”,如:计算机进制数转化专题、计算机计算专题、Excel专题、VB数据类型、循环语句等进行精讲;将概念性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思维导图”。

新高考模式下,笔者认真解读《浙江省普通高中技术学科指导意见》,准确理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将上机操作与纸笔练习有机结合,加强“命题”研究,“教考”结合;将网络资源与传统资料的结合,资源共享,统一教学进度,加强校际校内之间交流合作。

三、学生主体提升的有效性

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自身特质、科目高考竞争力、高校专业要求、个人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学生要尽快适应新高考模式,适应“走班制”。笔者对技术课堂进行强化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弱化学生机房“开小差”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机房硬件还原卡,屏蔽监控技术,典型学生谈话疏导,学习任务完成奖励,学科竞赛促教学等。

学生自学有效性提高。由于教学场地、教学师资、教学课时等条件的限制,教学计划与进度、课时的冲突,采取“学案导学”策略。学生通过学案导学,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当天所学知识检测与课后拓展延伸检测。笔者严格控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精练任务安排,不占用其他科目时间。

学生课堂积极参与性提高。教学情境合理创设是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基点,笔者精心设计情境,激活知识,注重生活实际引入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如在信息技术第1节课,采取介绍前沿技术、未来技术,科幻电影片段视频观看的手段,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双面性,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正”、“反”,进行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与展望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兴趣。在Excel复习课中,笔者采取基于网站的学校汉字使用情况调研报告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对于普高学生,作文用字量的多少反映了普高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用字教学是否有效。通过学生用字量、用字频度的调查,可以让教师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表3所示为数据汇总的结果展示。

表3 Excel教学案例-研究数据汇总

学生课堂巩固有效性提高。笔者采取“趣、精、活、思”四个步骤进行,兴趣是开启课堂教学的起点,精讲精练是巩固知识的根本。如:Photoshop操作性的PSD文件,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置“故障”填空题,让学生在Photoshop操作体验中发现“故障”(错误),解决问题,如某图层不能进行操作,原因是什么?文字图层能否设置滤镜操作?让学生活学活用,借助软件去制作精美的作品,如运用Excel统计月考成绩,运用Photoshop设计精美的广告创意作品等。反思总结是巩固知识的终点,也是新知识的起点,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捷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最容易犯错的地方,让学生在“犯错与改错”的思辩中成长,巩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双向互动,有效沟通

新高考模式下,信息技术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化,师生有效沟通,增进感情,利于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互动。从教学情境中互动,正面引领,营造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机房教学,更多的倾向于“为什么”。教师通过“设疑”,学生“设问”等方式,深入挖掘技术原理,比如:“错误百出”的Flash作品,让学生观察,操作体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再比如,讲解数据压缩的概念时,演示包子与气球的压缩的动画,形象讲解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形成“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用计算机处理”的思路。在课堂讲授中,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Excel中数据显示:“##”、“#DIV/0!”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学生帮忙解决,解决以后,给予学生表扬与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

在作业评价中体现师生互动。选取“典型作品”进行师生互评,包括好的作品和差的作品,对共性问题进行评价,并分析出错的原因,借助网络学习支持系统,支持作品在线上传与互评。充分肯定学生完成的作品,指出有待完善的地方,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课后师生互动可以借助班级虚拟学习社区、微信、QQ群等交流工具进行交流,形成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上机操作的学生成果体验要转变为师生互动体验,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这给新高考模式下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许多挑战。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结合笔试题型与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整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完成操作性任务与作品,更需要深挖作品完成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注重学生思维培养与实践技能的锻炼,在“7选3”模式下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EB/OL]. http://www.zjedu.gov.cn/news_zt/142002594919058137.html.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1.

[3]吴敏.浅议信息技术课程中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103.

*本论文是宁波市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研究”(NBZ15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编辑:郑方林]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6)09-0067-03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