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

2016-06-22柳鸣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传承

邱 婷,柳鸣毅,姜 韩

(1.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竞赛与场馆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3.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

邱婷1,柳鸣毅2,姜韩3

(1.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竞赛与场馆中心,湖北 武汉430079;3.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9)

摘要: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影响城市精神价值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社会性社会活动,已成为城市政府构建和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平台。从规模、形态、效果、生态、传承五个视角透视在推进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体育文化双向驱动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且大型体育赛事在打造城市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城市个性靓丽标识、促进城市多元文化融合共生、促成城市文化旅游耦合契机、城市历史脉络的发散延续、城市文化生态的继承演进和形成城市文化功能区的孵化地等方面体现其重要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传承

随着工业科技革命对城市居民生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实现城市经济集聚升级和现代化发展是城市政府和居民的诉求。诚然,从建设世界性城市的角度分析,“城市化”的过程不仅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是在跨越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后,培育与塑造城市文化精神势必会经历的一个漫长阶段。

文化作为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内涵因素,是城市发展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促进城市体育文化的一种手段[1],已成为世界各种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窗口和平台,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可发现,奥运会的申办、承办、举办和遗产挖掘阶段均伴随着城市转型升级,再如,欧美发达国家将体育赛事和职业体育形成品牌,职业赛事代表之一的英国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1877年创立,迄今136年;1878年创立的英超豪门曼联俱乐部作为职业俱乐部的代表,迄今135年,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俱乐部所在城市也都将赛事、俱乐部等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名片”。

1城市体育文化

城市虽然只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2%,却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聚居地,是居民生存、生产和生活的载体,蕴含并见证着人类进步文明的智慧结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我国大多数城市已从一种物资匮乏的状态中走出来,因此,体育作为一种必需生活方式逐步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城市则是发展体育运动的硬件。伴随着城市体育的多样化发展,政府、社会和个人逐步也在探索城市体育的发展方式、样式和形式,实质上也结合其特征递进式的打造、创造和传承城市体育文化,将物质和精神形态高度结合,形成代表城市、体育和文化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体,服务于民众。

余秋雨(2012)认为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并创建集体人格称之为文化[2]。笔者运用此概念是为了运用精神和生活层面的解释,来诠释城市体育文化对于城市居民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城市举办的多种体育活动有助于整合和提升城市居民归宿感和生活幸福感。在英国,英国体育理事会(UK Sports Council)以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促进城市体育发展,专门成立了大型体育赛事指导团[3],自1996年至今承办了足球、橄榄球等洲际和世界锦标赛、英联邦运动会和奥运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从伦敦城市体育发展历程来看,该城市也充分利用本市内的阿森纳、切尔西、西汉姆联、托特纳姆热刺、查尔顿和富勒姆六支英超球队传承城市体育文化,吸引参与、打造品牌、形成文化,体育已成为伦敦城市文化发展的助推剂。

2责任与义务:推进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体育文化双向驱动

从体育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诠释,体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在我国政府推进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并重的背景下,政府作为城市管理的引领者,将大型体育赛事作为将体育和城市文化耦合的结合点,发挥体育在推进社会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两者双向驱动。

2.1规模:兼顾体育文化的功能本质与城市体育的全民性质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脉络,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伴相生、同步而行。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两千多年前奥林匹克运动产生正是古希腊的哲学、文学、经济等发展的鼎盛时期;再看欧洲职业体育发展,英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于19世纪初期成立也处于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阶段。诚然,体育文化的本质功能通过其发挥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和民众凝聚力得以展示。

“十二五”期间,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作为惠及全民体育文化和关乎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责任和义务[4],尤其是通过体育发展战略转移、体育财政投入加大、体育场馆设施改善、体育惠民政策调整、体育纳入考核指标等手段,提高城市居民参与体育的动力。未来五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城市人口比例要达到18%以上,80%以上的城市街道要建立体育组织,而且进一步加大对城市体育公共资源(如场馆、器材)的投入,并加大开放力度和减少体育经营优惠税收,同时,各城市形成政府联动形式开展趣味性、民族性、实效性的体育赛事活动,增强城市活动,展示城市体育文化。

2.2形态:兼顾体育文化的外在形式与城市的体育精神价值

按照文化学观点,可从本体论、实践论和认识论视角思考体育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5]。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对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物质层面,很多城市都将该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规模、次数和经济效应等作为赛事的重要成果形式;将城市获得奥运冠军、全运冠军等作为城市体育的贡献率或者“名片”;将城市广场和群众体育活动展示等作为居民参与体育的工作业绩;将体育赛事后或财政投入的体育场馆设施作为城市体育的标志性建筑等现象,诚然,这些都是城市体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但从文化角度,这仅是一种外在形式。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分析,精神价值是传承城市体育文化需要挖掘的重要内容。城市体育发展精神价值是在以探索、实证、原理、创新和独立的科学思维精神发展城市体育前提下,从人的角度,以体育为载体塑造城市居民关怀人类和热爱生命的人文观念。在欧美国家,城市体育发展已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地域特征、经济状况等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且深入民心的城市体育文化,而这种文化代表了当地城市居民的精神价值。诸如,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法国夏蒙尼,该城市充分利用阿尔卑斯山脉和勃朗峰脚下这一地域优势,现已成为世界冰雪运动旅游胜地;目前,南京青年奥运会启动了“南京青奥健康遗产项目”,该项目是南京市当时在申办青奥会时对国家奥委会的承诺,自然也就成为了此届青奥会的规定动作,该活动是针对全球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这一国际问题,凭借青奥会平台,以多种手段,对青少年选择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此项目也是伦敦奥运会社区青少年肥胖干预项目的延续,由此可见,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居民精神价值的影响是城市体育文化的宝贵遗产。

2.3效果:兼顾体育文化的积累层面和城市居民的引导作用

城市文化的积累是城市特质禀赋与鲜明符号不断演变、发展和创新的产物。与大型体育赛事类似,环法自行车赛从1903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也经历了萌芽发展(1903-1929年)、壮大时期(1930-1939年)、黄金时期(1947-1961年)、电视化和滞胀时期(1962-1982年)、欧盟一体化全球化时期(1983-1998年)[6]和商业旅游化(1999年-至今)六个重要时期,在每个时期,赛事都与环法每个城市变迁同步,尤其是民众期望价值的提高和新媒体、技术现代化、大众广告、超国家化融合、旅游资源开发等促使赛事革新进步,这些进步都见证了环法赛事和法国诸多城市文化积累的历程。

传承历史是文化积累的目的。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审视,城市居民关注分享城市体育文化进步带来的成果。因此,从外部效应来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城市基础建设、人文环境和专业场馆等方面促进作用较大,但从文化角度分析,也推动了市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礼仪,通过体育赛事也将健康、休闲和时尚的体育精神注入城市居民的生活里。例如,众所周知,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属热点雨林气候区、紫外线指数较高,淡水等可用生活资源匮乏,但该国饮水洁净、空气清新、土地干净、食物安全、环境舒适和低传染病率等特点,堪称“低碳环境”,全年70%的降雨量通过蓄水加工用于居民日常生活。新加坡青奥会从申办到举办将“城市环保”和“赛事低碳运行”融合并行,提出“城市友好型”[7]办赛计划,运用了多种手段进行展示:未因为比赛兴建一座体育场馆、充分利用自然风景开展青少年体育教育活动、在南洋理工大学打造宜居的绿色青奥村等等。归根结底,大型体育赛事是作为引领城市居民文明生活方式的一次机会,同时一次性、年度性等不同赛事类型对城市文化积累效应和引领方式影响深远。

2.4生态:兼顾体育文化的作品组成和城市居民的人格构成

文化心态是通过体育活动打造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一座城市或一次赛事对城市居民都可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心态,影响深远。在打造体育文化软实力背景下,体育文化产业不是单纯的物质产品,要发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作用,挖掘体育活动的文化价值。例如,城市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传媒等都是体育文化的“作品成果”,极力打造品牌、形成城市特色,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博览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政府共同举办的集体育展示、生态旅游和城市发展为一体的大型活动,对于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尤其是将此活动形成了一项体育文化活动得以开展;在西方国家,美国NBA、五大超级足球联赛、F1赛车早已形成了独具体育文化产业特色、且能满足城市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大型体育赛事,此类活动具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体育产业集聚升级、城市体育文化生态形成等功能;再如,美国休斯敦政府投资兴建丰田体育中心,集城市文化、居民休闲、体育产业等为一体,近几年美国职业橄榄球(NFL)“超级碗”总决赛、NBA火箭队主场、网球大师杯等一系列赛事成功在休斯敦举办,极大程度上形成了城市体育文化重要作品。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蔡元培从体育教育的角度论述了体育对于个人的独特价值和功能。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和现状是影响体育功能释放和价值展示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参与体育的人数多、热情高、氛围浓,已形成了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和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居民休闲时间更多,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对于构建城市居民健全人格具有推动作用。例如,伦敦奥运会的主题口号为:“激励一代人”,赛事组委会的愿景是通过大型体育赛事将健康生活、健全人格、积极向上的理念注入给年青一代,对于体育文化的传承和赛事遗产的挖掘具有可操作性的意义。

2.5传承:兼顾体育文化的短时享用和城市居民的集体沉淀

文化的魅力在于传承发展和延续升级。打造城市体育文化是目前众多赛事申办方和城市政府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目的,传承城市体育文化既使赛事的成果得以短时享用也对于城市居民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和体验更加深刻,有助于形成集体沉淀,换句话说,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城市转型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赛事期间,城市居民享受精彩比赛及相关活动,以及为赛事改造城市基础建设为居民带来的城市便利;更重要的是,大型体育赛事遗产享用的最大受益者是城市居民,其有助于对城市居民集体心态、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等影响深远,体现体育文化积极、健康、向上的本质特征。

南京作为第二届夏季青奥会举办地,当地政府基于青奥会将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作为赛事举办的重要目的,以构建“一城、两中心、两基地”为载体,具体而言,是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的活力之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中心和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打造国家体育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将体育作为造福城市居民的重要手段,为居民充分分享体育快乐和体育成果创造条件。

3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地位

3.1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文化交流的对话平台

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经济指数、政治地位、基础建设、绿化环境均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而城市文化已作为体现城市发展底蕴的软实力,是城市发展历程的写照。大型体育赛事伴随着城市居民文明化进程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后工业化时代,具有世界影响力且历史悠久的赛事已成为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大型体育赛事是人员、媒体、商品、服务等多种渠道资源的集聚升级,城市文化交流(Cultural Shift)的重要平台。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国人对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除了有序的赛事组织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及参赛国家的一致好评外,北京奥组委实施的人文交流工程更是体现了北京作为一座古老城市借助奥运会促进城市文化交流的思想。

图1 北京奥运会城市人文工程概况

据统计,北京奥运会期间共举办上百项各种类型的重大文化活动,共集中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艺术家。诚然,北京奥运会借助北京城市古老悠久的特点,以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推动东西方城市文化的交流合作为宗旨,打造人文交流平台,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和大众参与的特点。

3.2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个性展示的靓丽标识

城市个性作为极具人格化色彩的词语,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独特的展示标识,主要是通过自然条件、城市形象、区域优势、历史文化、价值精神、民风民俗和产业支撑等途径(如表1)得以展示。城市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孵化地,自然地,在申办、举办和赛后阶段都与赛事举办城市个性的诸多途径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赛事文化,以及赛事对城市个性形成的促进作用。

表1大型体育赛事城市个性实现途径

显而易见,每一项大型体育赛事均根据其独特价值或城市特点,以不同途径打造和彰显城市个性。尤其是在国内片面强调经济指数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指标的背景下,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民漠视城市文化、自然环境,城市发展过程或特点均衡化,难以形成个性,因此大型体育赛事呈现出参与人员多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影响效应发散化等特点,以传播为手段展示体育赛事和城市文化个性的靓丽标识。

3.3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随着大型体育赛事的衍生发展,从萌芽时期的游戏特征、传统的竞赛模式以及现代作为一种特殊节事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8]。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文化融合共生的一个平台和一次机遇,赛会前后将大量的人群、物质和信息等涌入举办城市,各自特征的文化以不同形式融合进城市的发展中,诸如赛会类赛事中的火炬传递活动、职业体育赛事中的媒体传播、国际体育城市的场馆设施、国际体育赛事公司运营策略等等均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手段。纵观奥运会的历史,各承办城市均将各自文化特色以开幕式、赛事设计、场馆布置等不同手段进行展示,例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高科技展示了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倡导天下和谐、天人合一的思维理念,龙飞凤舞的独特汉字草书,文房四宝的独特文化用具,四大发明的独特科技创新,还有中国古典绘画、音乐、舞蹈等等独特的艺术成就;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将憨豆先生、詹姆斯邦德等经典电影人物、大本钟等代表英国经典文化艺术的作品进行展示,此举是对各自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多元性融合共生的举措。

作为亚洲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我国政府和民众将广州亚运会视为展示我国3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一次机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广州城市发展为背景进行全面诠释。从赛事承办角度,亚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一直贯穿着对城市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努力将亚运会打造成多元文化融合共享的平台[9]。在项目设置上,带有丰厚民族文化特色的龙舟、棋类、卡巴迪、藤球等均是正式比赛项目,此举措充分体现了对亚洲各国、各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尊重;从城市文化角度,亚组委向22座国际友好城市发出邀请,以体育文化为载体与22座城市签下协议,同时2009年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将世界理事会会议暨广州国际友城大会在广州举行,广州充分展示文化立市的理念,安排与会代表欣赏城市建设路线,充分领略广州将现代循环经济成果(会展中心、南沙开发区)与古老城市印迹(海神庙、陈家祠)的有机结合,将多元文化创造性的结合,展现了作为一座古老的国际大都市风采。

3.4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文化旅游的耦合契机

城市作为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的外在空间,也为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所需的资源、物质和制度支撑。城市居民聚集性特点成为赛事和旅游耦合发展的契机,帮助赛事举办地、区域或国家(国家)打造以体育和当地特色文化融合的新型旅游目的地[10],有利于促成一种城市文化现象。事实上,Redfoot(1984)认为旅行者往往忽略了在旅行过程中的文化经历[11],而实质上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别将会导致他们对旅行中的文化元素缺乏观察,但诸如FI赛车、世界性橄榄球赛事、高尔夫却作为一种体育符号给予人们不同的文化刺激,加速了体育赛事的全球文化同质化(Homogenizing Global Culture)传播。研究发现,Joy Standeven(1999)从城市社会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角度,认为城市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大量旅游者涌入城市,可刺激当地经济增长,加强城市居民认同感并提高素质,相互交流和了解各自国家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挖掘城市文化遗产,促进城市文化提档升级并改革等积极影响[12]。显然,赛事和城市旅游之间存在必然的文化同质性,也就是能够促使城市和赛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借助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时各种资源的聚集效应,是形成城市旅游文化氛围和刺激经济增长的良机。例如,英国的南安普顿(Southampton)作为一座港口城市(Maritime City)举世闻名,该城位于英吉利海峡中的索伦海峡,在泰斯特与伊钦两河口湾间。海洋和港口文化悠久,其中世纪海运城墙、五月花起航属海洋历史的文化遗产。由于世界帆船联合会落座在此城,皇家赛艇协会、英国帆船、冲浪、摩托艇管理机构均离南安普顿在五公里以内[13],其海域自然、历史和管理机构等资源优势促使南安普顿常年水上运动赛事等活动不断,诸如国际船艇博览会、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全英帆船挑战赛等顶级赛事,大型水上运动项目的国际赛事促使南安普顿成为了一座集休闲、体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城市。在城市发展海洋旅游和赛事的初期,为了制定发展规划,由当地政府针对不同人群启动的一项调查(United Kingdom Tourism Survey,1996 UKTS),其中将因船舶和海洋文化以及参赛和观赛来南安普顿的市民称为海洋游客(Maritime Visitor),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对住宿、购物、餐饮、娱乐、交通五项旅游中基本消费进行调查,将海洋游客和全部游客的消费情况进行了对比,该城市海洋游客的当年总消费额达到16.75万英镑,全部游客当年总消费为163.69万英镑,由此可见,因为海洋资源开发的赛事等已成为吸引游客、形成“注意力经济文化”的重要依托,以此构建融合海洋休闲生活(Resort Life Cycle)和水上体育项目的文化方式,也是城市体育旅游文化的标榜工程。

3.5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历史脉络的发散延续

历史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厚度。城市历史脉络是城市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城市往往通过重大事件、特色建筑、名胜古迹、历史人物等体现城市历史脉络,由此形成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由于大型体育赛事从交通建设、场馆设施、人文景观、居民素质等方面促进城市再生(Regeneration),大型体育赛事直接或间接遗留下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均成为了城市历史脉络发散延续的基础,例如古希腊雅典帕纳辛奈科体育场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体育运动的基石,成为了奥运文化发展延续的见证者,时隔一百年,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射箭和马拉松项目竞赛均安排在这座体育场,将古奥运会的历史遗产和现代赛会完美结合,既延续了奥运会历史,也展示了代表雅典城市的体育文化。诚然,大型体育赛事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在不同地域、文化、风俗、经济和政治背景的影响下,每项赛事和城市结合产生的效果各不相同。显然,大型体育赛事将会助推城市文化脉络发展,形成特色延续发散。

在伦敦奥运会申办报告中提到:“为了城市发展,举办奥运会将为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积极刺激作用,并从四个方面给城市留下承办奥运会遗产,分别为给城市居民奥运会经历、传承体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再生以发展社区体育、支持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14]”显然,英国伦敦作为工业化革命的发源地,在城市发展上具有穿透力般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组委会将城市文化遗产视为承办赛事的重要任务进行规划,英国政府、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伦敦政府分别根据自身的管理职能对伦敦奥运会城市文化遗产工作发布了多项政策,英国政府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提高英国城市体育公共服务水平[14]。

3.6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文化生态的继承演进

文化生态是基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三个层次研究人类文化与环境的关系[15]。随着技术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因技术发展而产生,也因技术发展被化解,各国政府均将生态文化纳入城市发展的规划中,也将低碳、节约等健康的生活理念注入城市居民生活中,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以建设生态城市为价值取向和发展动力[16]。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兼顾历史性和时代性双重特点,同时它又具有地域性和规律性的特点。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城市文化生态形成交互影响的效应,共同继承演进发展。研究发现,早期各国政府特别重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基础建设、体育设施、刺激消费等方面的积极效应,但伴随着城市休闲时代来临,尤其是城市居民在追求改善生活质量、创建美好生活环境的诉求下,体育赛事给一座城市带来的思考就投向赛事和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也就是在追求赛事对城市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的情况下,注重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尤其是将循环经济、低碳理念、绿色生态的理念注入到赛事筹备和举办的过程中,最后将体育运动作为实现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路径,形成独具城市特色的生态文化。例如,近些年,随着国际奥委会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奥运会也在推行“瘦身计划”,其主要涉及承办国家场馆的经济性、实用性和赛事利用、赛事项目设置的竞争性、参赛规模的缩小等,在青年奥运会的申办规定中严格控制赛事场馆建设,不允许为赛事建设新的场馆,倡导循环经济使用,并在赛事中针对青少年,安排了多项海上或野外探险生存活动,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腾飞,我国政府也特别注重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生态文化和谐发展。2012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民委、农业部和国家残联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全国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申办和筹办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各城市提出申办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城市基础设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并且已有场馆数量应达到申办赛会总体所需数量的70%,并且赛事的各项要求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除此以外,还在调整压缩比赛项目数量、开闭幕式和火炬传递等方面也做出了节俭办赛的规定。显而易见,我国政府和民众已不再盲目追求赛事规模,而是更加强调赛事与生态城市中“社会-经济-文化-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达到生态平衡状态。

3.7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文化功能区的孵化地

随着城市聚集和发散性变迁特点,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拓展作用,其次也能够促进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从体育产业发展角度,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能够为城市文化功能区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价值,能够显著拉动和辐射综合体育产业链条。20世纪5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增多,因此体育大众化、普及化和职业化进程伴随着国家经济增长,例如,美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在2010年就超过4410亿美元,是汽车产业的2倍多;24小时健身(24 Hour Fitness)公司每天为全美300万名客户提供服务,全美健身体育产业占整个体育产业的三分之一,欧美国家体育产业往往集聚在城市一个区域进行密集型发展,且具有不同类型的运作模式[18]。

城市文化功能区是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给城市遗留下了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尤其是具有体育功能的城市文化区更符合现代城市打造文化地标及城市居民追求体育休闲娱乐区域的理念,例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奥运会打造城市文化功能区域的一项重要工程,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8月份都在此举行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将此区域内的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场馆资源和奥运文化等合理配置,围绕“体育运动与健康城市”的理念,设置9个主题功能活动区,开展小轮车、攀岩、轮滑、足球等群体项目,也设置家庭亲子娱乐、老年人体育友谊赛,同时还举行一系列体育教育、奥运城市发展论坛等活动。

从体育产业发展的角度,以体育为载体的城市文化功能区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亮点,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在一座城市举办后,赛事的后期效应包括场馆建设、文化氛围、旅游资源等能够促进城市体育文化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诸如,欧美一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体育产业功能区以大型体育赛事为依托(表4),在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制造业、休闲健身等方面进行衍生性发展,使其成为了世界级城市体育文化功能区。

表4 城市体育文化功能区衍生途径及类型

4结语与启示

当前,城市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的主要手段,且具有长期性、深远性和发散性特点。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影响城市精神价值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社会性体育活动,已成为城市政府在构建和传承城市文化的一种手段。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近几年承接多项具有影响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从基本特征上分析,我国这几个城市在体育文化传统、体育基础设施、城市体育氛围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但与欧美城市体育发展现状相比,还处于萌芽状态。文化传承作为城市体育发展的痕迹,我国城市政府应本着为城市居民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理念,以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在打造城市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城市个性靓丽标识、促进城市多元文化融合共生、促成城市文化旅游耦合契机、城市历史脉络的发散延续、城市文化生态的继承演进和形成城市文化功能区的孵化地等方面体现其重要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

[1] 柳鸣毅,等.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互动效应研究—以四大网球公开赛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4-88

[2] 余秋雨.何谓文化[M].湖北:长江出版社,2012:21

[3] 鲍明晓.财富体育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105

[4] 马红俊.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法律规制研究[J].体育科学,2013(1):3-9

[5] 易剑东.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三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12

[6] Keiran Jamieson Dunne. The Tour De France,1903-1998:A Chapter of Frence Cultural History[J].Bell & Howell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2000:20-92

[7] 柳鸣毅,等.大型体育赛事运行理念嬗变—基于新加坡青奥会的亲身体验[J].体育与科学,2011(3):41-44

[8] 黄海燕,张林.体育赛事的基本理论研究—论体育赛事的历史沿革、定义、分类及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2):22-27

[9] 广州亚运会亚残会宣传文化和媒体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广州亚运行[Z].2010:210-215

[10]鲍明晓.论体育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8

[11]Redfoot,D. Touristic Authenticity, Touristic Angst, and Modern Reality[J]. Qualitative Sociology,1984(4):291-309

[12]Joy Standeven, Paul De Knop. Sport Tourism[M].Human Kinetics,1999:203-230

[13]Daniel Bloyce, Andy Smith. Sport Policy and Development-An Introduction[M]. Routledge,2010:157-187

[14]科斯塔斯·卡尔泰斯.文化遗产与雅典奥运[J].体育文化导刊,2004(6):58-59

[15]游海燕,肖进勇.体育生态论[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13

[16]华红琴.低碳城市—从理念到行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

[17]黄玮. 解密美国体育产业[EB/OL]http://sports.xinmin.cn/2012/06/19/15210483.html.2012-6-19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llmark Sport Event and Inheritance of Urban Culture

QIU Ting1, LIU Ming-yi2, JIANG Han3

(1.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ports College, Wuhan, 430079,China;2. Contest and Venues Center,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430079,China;3.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Hallmark sport event is regarded as a kind of social activity, which affects the value of urban spirit and the lifestyle of urban inhabitants. And also, it becomes a platform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heritage by urban governments. In the views of scale, pattern, effect, ecology and heritage, it is revealed that hallmark sport event drives urban sport culture in bidirectional, which i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duty. In the aspect of efficiency, hallmark sport event takes essential role on the constructing the platform of urban cultural exchange, showing the notable mark in urban personality, promoting the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in urban,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of urban cultural tourism, extending the urban historical context, developing the inheritance evolution of cultural ecology and the hatch of cultural function area.

Key words:Hallmark Sport Event, Urban Culture, Public Service, Inheritance

收稿日期:2016-03-14

作者简介:邱婷(1981-),女,湖北武汉人,讲师

*基金项目: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资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CSZ15005);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国职业体育组织治理研究”(15BTY014);2015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2015M572185)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3-0039-06

研究方向:体育赛事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传承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