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专业大赛平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

2016-06-22张伟健徐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学生

张伟健,徐佶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优化专业大赛平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

张伟健,徐佶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5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现场观察法,对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特色和比赛成绩进行专业解读,旨照顾众多没有机会参赛的专业学生和专业指导老师、学习了解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社会需求和比赛整体的概况,更好强化促进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促进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基本功大赛平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平台;人才培养

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州体育学院承办、广东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联盟协办的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于2015年12月25日至27日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本次比赛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我省体育教师培养质量,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综合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人才,展现我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和精神风貌。

通过比赛和相互交流,各参赛高校既接受了教育厅对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情况的教学检查和评估,又找出了与兄弟院校间的差距。比赛已经过去,经验需要总结与分享,本文拟通过承办大赛和对大赛数据资料的解读,以此来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常态化,为兄弟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为研究对象,参赛代表队来自全省13所高校,208名运动员,男生156名,女生52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查阅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相关文献及新闻报道,明晰大赛基本流程、组织形式、竞赛内容和方法等,了解各参赛院校对大赛的评价,以期为研究奠定理论依据。

1.2.2数理统计法

运用 SPSS16.0软件对所有参赛队伍的总成绩、各小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2.3逻辑分析法

据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采用类比、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结论。

1.2.4现场观察法

全程跟踪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现场观察参赛队伍的竞技状态和水平,记录竞赛组织流程及比赛成绩等细节。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特色

2.1.1以“公平、公正、公开”为指导思想,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为了体现竞赛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本次比赛的分组、参赛出场顺序和对应的参赛内容是由联席会现场在投影仪上用电脑随机抽签,广播操领操员和队形队列指挥员在现场人工随机抽取。大赛组委会在报到处专门设置了醒目的成绩公告栏,使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获取第一时间公布的成绩信息,并及时对后续的比赛作出部署。比赛的透明度增强,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顺利进行,没有出现一例仲裁事件。

2.1.2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定参赛人数

指导教师是高校学科专业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本届指导教师人数由第一届的4人增至8人,分别在3个教学技能项目和5个运动项目对参赛学生做更细致、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基本功大赛的平台,指导教师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发现问题,不断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方式,以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参赛学生是由高校自主选拔,通过日常的教学及赛前反复训练、甄选,既能在校园中营造良性竞争、互助学习、积极上进的氛围,又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比赛时间周期短,为了避免上一届基本功大赛学生抽签循环“消极等待”的现象发生,确定本届基本功学生参赛人数为16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4人),少于第一届的2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6人)。

2.1.3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科学设置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分为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两大部分。其中教学技能包括队形队列操练、广播操、教案设计等3个方面;专项能力包括田径(60m跑)、游泳(50m蛙泳)、体操(技巧)、武术(南拳)、足球(运球绕杆射门、传射门)5个运动项目的专项技术评价及教学能力评价。

本届基本功大赛的竞赛内容吸取了上一届的经验教训,做了更新调整,一方面保持了教学技能的竞赛内容,另一方面挑选了专项能力的核心技术内容作为比赛项目。2015年2月,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对中国足球发出最高指示,提出:“要发展振兴足球,抓好青少年足球,坚持体教结合,锐意改革创新,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所以在集体项目“三大球”中选取了足球作为比赛项目,紧扣时代主题。

2.1.4改良竞赛规则,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竞赛规则作为竞赛场上的“法”,保障着竞赛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持续发展。好的竞赛规则不仅能促进竞赛水平的提高,而且会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本届基本功大赛的竞赛规则大部分内容与上一届相同,在细节方面有所改动。在教学技能评价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科学、合理地考查学生的教学能力。在专项技术评价方面,虽然依旧从达标(20%)和技评(80%)两个维度进行评价,说明对专项技术动作规范性的要求依然没变,但是淡化了达标的评分标准,由常模参照评价变为标准参照评价,这样能更清晰地看出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标准。

竞赛规则改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体育运动发展,满足新的目的。因此,参赛学校应将规则研究透彻,并对教学训练和比赛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高比赛成绩。

2.1.5提供人性化服务,创造优质比赛环境

场地设施为师生提供教学、训练、比赛、课余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是开展学校教育与体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广州体育学院作为基本功大赛提供场馆的一方,场管中心竭尽所能为大赛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力求给参赛队员一个优质的比赛环境。

体操、广播操、队形队列项目和颁奖均在曾作为亚运会篮球比赛场馆的广州体育学院亚运馆举行。亚运馆总建筑面积约14500m2,能容纳约5000人,为观众、参赛者、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空间。游泳项目在室内恒温游泳馆举行,馆内配有先进的消毒过滤设备,水质每天进行检测,地面均经过防滑处理。武术、田径、足球项目分别在综合训练楼、田径场、足球场举行,场地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做定期维护。

在比赛前夕,大赛组委会安排了单独时间给各参赛学校赛前适应场地。由于比赛日恰逢阴雨天,组委会也启动了“恶劣天气预案”,将足球、田径项目比赛场地移到室内,并为参赛学生准备了御寒姜汤,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2.1.6基本功大赛评委专家介绍

大赛仲裁委员会统一由主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指定专家担任,相关项目评委通过每个参赛学校推荐和主办单位选派确定,主办单位为了高质量完成赛事任务,挑选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专家、教授承担评委工作,从而保证各项目比赛组织、管理、临场等方面规范有序。

2.2基本功大赛总成绩分析

表1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成绩

从表1可以看出,广州体育学院包揽了本届基本功大赛11个小项中的8个项目的总分第一名,说明学院办学师资力量较强,学生水平较高,也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完整性。此外,专项技术项目除了足球绕杆射门,其他几个项目的总分第一名都是广州体育学院,这说明专业技术突出仍然是体育院校的传统特色。华南师范大学斩获2个项目的总分第一名,其他项目的总分也是名列前茅,说明他们充分发挥了作为广东省名牌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优势,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案设计项目的总分第一名则被韶关学院摘得,说明学院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研究,而且通过2014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

从总分上来看,本届基本功大赛前三名广州体育学院(1511.74分)、华南师范大学(1478.44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1449.19分)的团体总分相差不大,相较于其他学校有较明显的优势。第四名和第十一名的学校团体总分非常接近,在1320~1400分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说明他们之间实力悬殊不大;处于第十二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164.34分)和第十三名暨南大学(1160.62分)的团体总分略低于其他院校,主要原因在于队形队列项目两队指挥员踩线被扣分,导致该项目分数过低,从而影响了总分。此外,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进步非常明显,通过总结第一届基本功大赛的经验和教训,领导重视、认真筹备、从严训练,从上一届的第八名一跃成为第三名。

因此,院校间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对于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2.3基本功大赛各小项竞争激烈程度分析

本文引入变异系数(CV)作为衡量竞争激烈程度的有效统计变量,变异系数是指标准差和平均数的比值,变异系数越小,表明竞争激烈程度越大。由表2可以看出,各比赛小项的竞争激烈程度排序由大到小为:广播操(0.043)>教案设计(0.064)>60m跑(0.065)>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0.109)>体操(0.110)>武术(0.112)>50m蛙泳(0.141)>说课(0.143)>足球绕杆射门(0.205)>足球传射门(0.212)>队形队列(0.326)。说明各院校之间在教学技能上竞争最为激烈的是队形队列,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在队形队列操练过程当中,有两支队伍指挥员超出场地范围(踩线)扣掉5分,导致总分远远低于其他队伍;在专项能力上竞争最为激烈的是足球传射门和足球绕杆射门,其他项目水平相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足球绕杆射门、传射门需要较强的综合身体素质和全面准确的技术,而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偶然性也决定了成绩波动的产生。

表2 各比赛小项描述性统计结果及竞争激烈程度排序

2.4基本功大赛个人奖项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广州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获得一等奖人数最多,所占比例均为31.25%,包揽了大部分的一等奖,惠州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等六所院校在一等奖奖项上无一斩获。纵观总体分布,个人奖项分布并不均衡,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广州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整体实力强劲且平均,体现了老牌体育教育专业院校办体育教育专业的优势所在。

表3各参赛队伍运动员个人奖分布统计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竞赛组织与实施更加规范

本届基本功大赛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并执行竞赛规程、竞赛规则,提供安全、完备、性能良好的场馆和温馨、人性化的服务,充分保障参赛队伍和参赛队员的权益。竞赛编排、抽签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极大地消除了人工错误和误差。建立严谨、周密的竞赛成绩统计和公布系统,确保竞赛成绩统计的准确性和竞赛成绩公布的时效性。

3.1.2竞赛内容与方法更加灵活、客观

自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以来,我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主要采用说课、试讲、片段式教学、技能展示等形式。为了满足社会选拔人才的需求,本届基本功大赛竞赛内容既保留了体现学生教学能力的说课和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又挑选了国家大力推广的足球作为专项技术评价项目之一,更加凸显基本功大赛的目的,引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总之,本次大赛竞赛内容较全面地反映出现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符合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3.1.3竞赛成绩真实反应水平

从本届基本功大赛总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位列第一梯队;广州大学等八所院校处于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差距不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和暨南大学在第三梯队。

从各小项离散程度可以看出,各院校之间在教学技能上竞争最为激烈的是队形队列,在专项能力上竞争最为激烈的是足球传射门和足球绕杆射门。因此,要想在基本功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可以从队形队列和足球项目入手,同时也不要有偏弱的项目,均衡、全面发展。

从个人奖获奖情况可以看出,个人奖项分布并不均衡,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综合来说,本次基本功大赛不论是体育院校、师范院校,还是综合院校,都发挥了各自学校特色,展现了当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风采。虽然成绩各有千秋,但是成绩整体差距不大,且与各自的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水平相符。

3.2建议

3.2.1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推进基本功大赛常态化

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增进友谊的体育盛会,其着力点在于结合社会需求、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重实践、强技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两年一次的基本功大赛日臻完善,为学生、教师、专家提供大会集、大讨论、大促进的平台,为社会挑选德厚学博、文精武杰体育人才提供支撑。因此,全力打造基本功大赛名片工程,推进大赛常态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3.2.2把握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继续侧重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

上一届和本届基本功大赛竞赛内容分为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两部分,除了教案设计项目是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科课程(学校体育学)的考核,其他均属于实操演练和术科课程的考核,侧重于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考核。体育教育专业以“多能一专”为培养目标,社会需求为导向。目前,广东省中小学选拔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主要通过教师招聘考试的形式,笔试内容主要以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政策法规、学科专业知识为主,建议基本功大赛增加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笔试(如,教育学、心理学),把握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在侧重专业技能的学习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3.2.3调整竞赛时间节点

本届基本功大赛参赛队员基本上由大三学生组成,建议依据教学培养计划方案,将比赛时间节点由十二月份调整到七月份,衔接大三学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也为即将面临的求职就业打下夯实基础。

3.2.4优化竞赛规则

从本届基本功大赛成绩分析可以看出,部分院校由于队形队列项目出现扣分现象,导致总成绩远远低于其他院校。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可能会起到“一战定乾坤”的作用,会对各学校的教学和训练工作产生倾向性的导向,也会更多地使参赛选手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可以考虑调整队形队列项目的规则,降低指挥员踩线扣分比重。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通知 [Z]. 粤教体函〔2015〕102号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

[3] 刘淑英. 运动竞赛规则的本质特征、演变机制与发展趋势 [D]. 江苏:苏州大学,2008

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of the basic skills competition

ZHANG Wei-jian, XU Ji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 ,China)

Abstract:Use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ogical analysis and field observatio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Contest features and Competition of professional interpretation, aims to take care of many no chance of participating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instructor, learn about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trends, social needs and the overall game before, and bett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ecifica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moting Guangdong province sport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student contest platfor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tudents; basic skills competition platform;talent training

收稿日期:2016-03-25

作者简介:张伟健(1962-),男,教授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3-0109-04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项目来源:广东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项目,粤教体函【2015】62、102号文项目工作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