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设计与建设

2016-06-22李霞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

李霞

(潍坊学院 特教幼教师范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21)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设计与建设

李霞

(潍坊学院 特教幼教师范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21)

摘要: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只注重体育技能与满足学生自身锻炼需要,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多,同时又具有职业性与示范性两大特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实践经验和问卷调查法研究方法,很好的拓展了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的指导思想,准确的定位课程设计理念。通过“快乐健身”、 “学园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考评模式,构建起科学的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体育健身学习与将来幼教职业联系起来,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范院校; 体育健身;课程设计与建设

1研究目的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面临的职业是幼儿教师。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体育在教育领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而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只注重体育技能与满足学生自身的锻炼需要,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与示范性的特征,课程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等都存在很多的问题[1]。本人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设计和建设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希望能为学前体育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CNKI、万方、维普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互联网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2调查访谈法

定期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幼儿园的院长、教师进行面谈或电话访谈,了解学生在幼儿园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和开展状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筛选资料,为论文积累素材。

2.3实践研究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和探索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分析和归纳实践经验,对课程的设计与建设提出合理科学化的建议。

2.4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200名学生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课程开设研究的专家问卷,内容包括“幼儿体育”概念界定、幼儿园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考核方法等方面问题。

问卷是在初步完成幼儿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后向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具体的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3结果与分析

3.1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

3.1.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指导理念出现偏差

课程指导理念是指导课程内容、方法、方向的系统思想。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建设要考虑是否遵循了课程的指导理念。图1为调查问卷中体育课程与学前教育的结合情况,由此看到,认为结合不紧密的学生占到了72%,情况不容乐观。

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只注重体育技能与满足学生自身的锻炼需要,缺乏和学生专业方向的联系,没有把学生体育学习与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联系起来,没有设置专业特色的体育健身课[2]。

3.1.2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模糊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目标的确立关系着教育的全过程,而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的方向,决定着教学的全过程。而当前的学前教育师范的体育课程没能根据人才的需求设定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3.1.3课程设置内容缺乏科学性与专业针对性

课程内容是否合理,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3]。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只是为了完成学生的体育锻炼与体育发展的需要,内容设置上缺乏科学针对性与广泛适应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3.1健身的内容少而单一。

图2 学前教育体育课程开设情况

多以田径课、球类课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健身课也大多是上健美操,缺少时尚的“瑜伽、拉丁操、爵士”等其它健身种类,并且也是以成人健身为主,幼儿活动中需要的“体育健身游戏、少儿基本体操、少儿啦啦操以及体育舞蹈”等知识所占比重也很小[4]。

3.1.3.2缺乏幼儿体育、健身教法的学习

师范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还要会用,会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用到教育中。幼儿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身体活动能力,学习的过程与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截然不同的。当前学前教育的体育课程缺乏幼儿体育、健身教法的学习,不能适应将来的幼教工作[5]。

3.1.3.3缺少了与学前教育相关联的其它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面临的是幼儿教育,“幼儿体育保健、幼儿运动原理、幼儿安全防范、运动损伤处理”等理论知识,在教学安排上也没有相对体现。“选择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幼儿户外活动开展、亲子运动会的组织编排、设计实施体育活动方案、创编幼儿舞蹈、幼儿体操及体育游戏”等体育教学能力,也是相当缺乏。

3.1.4课程设置体系不全面

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把体育课程定位为“公体课”,课程设置面比较狭窄。

3.1.5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体体现。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学生参与实践机会过少。

3.1.6教学评价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保持教学平衡的条件之一,是对学生课程学习后的一种学习评价。目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设计不完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考试方法主要以技术评定、能力评定、理论成绩和平时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空间等没有涉及。

3.2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的设计与建设

3.2.1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

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性,除了在依照《健身纲要》的理念下指导体育教学,完成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与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还要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特性指导体育课程。课程目标既要能达到坚持“健康第一”,满足学生身体、心理的需要,也要能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围绕学生将来从事的幼教职业开设体育健身课程,体现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指导理念的多元化。让学生“快乐健身”的同时,也要适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3.2.2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的设定

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积极适应教育发展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学前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学前体育专业教学的能力和管理的能力‘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目标: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教学目标不光要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在“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技能发展、感情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获得综合提升的五个领域的要求,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的健身能力、幼儿教学能力、幼儿常规管理能力、幼儿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等。

3.2.3课程内容的科学化专业化设置

由于学前教育具有师范性、职业性特征,当前高校的体育课程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它应该有单独的选课内容。课程的内容要与将来从事的幼教职业相关,否则,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很难完成。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要不断地优化、拓展,以满足将来职业工作的需要[6]。

3.2.3.1丰富教学内容。

图3 建议取消体育课程门类和人数

调查问卷表明,把一些不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向技术性强的体育课程内容删减掉,比如,跳高、跨栏、标枪、竞技体操等;同时对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改造,比如,可以把球类改造适合幼儿使用的小球,创编新颖有用的“球操”等;对部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也进行适当的修改为具有 “中国风”特色的健身操,如“武术健身操、太极健身操、击鼓操”等,不仅能丰富健身的课程内容,也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7]。除了正常的健美操项目,应增加“瑜伽、啦啦操、街舞、普拉提、拉丁操、踏板操、体育舞蹈、排舞” 等新兴的、学生感兴趣的时尚项目,还要有职业针对性选择“幼儿形体操、幼儿健身操、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体育舞蹈”等内容的安排。

3.2.3.2增设幼儿体育、健身教法的内容学习。比如“幼儿体育教法、幼儿健身操教学法”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模拟教学。

3.2.3.3注重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增设幼儿运动常识,比如“幼儿体育保健、幼儿安全保育能力、运动损伤紧急处理”等等理论知识;加强“幼儿操的创编、游戏的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开展、亲子运动会的组织编排;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等内容。

3.2.3.4德育内容的加强。体育健身项目“快乐时尚又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大量研究发现,健身课是“快乐积极”的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形体和气质,也可调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培养学生“健康阳光、快乐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在练习中也可以促进合作与交往的能力等。同时在体育健身课中安排新兴的体验式教学内容“素质拓展训练游戏”, 在活动中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分享感受和感悟,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良好思想品德和积极向上的竞赛精神。

3.2.4课程体系设计

本研究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

必修课主要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程类构成。

公共基础课设置安排:体育理论、幼儿体育保健、形体训练、健身专业技能等项目。

专业基础课设置安排:形体操、幼儿操、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体育舞蹈等。

实践课程类设置安排:幼儿体育教法、幼儿健身操教学法、幼儿操的创编、游戏的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开展、亲子运动会的组织编排;体育活动方案设计实施等。

选修课主要围绕体育健身活动和学前教育这两方面领域,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个人所长来开设,将有一定难度和层次的健身项目放在选修课中,让学生自由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2.5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具有指导实践、锻炼技能、提高学习效果等作用,在教学任务和目标中扮演着桥梁、纽带的角色,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8]。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理论知识的培养。普及体育知识的同时,与学前教育生理健康专业教师合作教学,共同为学生进行幼儿体育保健、幼儿运动原理及常识、幼儿安全防范、运动损伤处理等理论知识的教育。

第二、幼儿体育教法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组织要多样化,采用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演练的教学模式。如体育活动的组织“分散的个体活动、分组活动、全班活动及分散与集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练习;基本队列的“动作、变换队形的方法和口令、识别方位”的练习。学生的队列体操队形的练习中,除要求掌握方法外,还要有计划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调队能力。

第三、专业特色内容的教学,如幼儿操、体育舞蹈等。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动作姿势为主,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形式的示范,激发学生对操节教学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准确的动作表象并感受体态美。并且要能示范、能讲解、能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要贯穿节奏鲜明的音乐,同时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学会选择和使用不同的音乐。

3.2.6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鉴定,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否公平、公正的衡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考核与评价方法:

1)身体素质评价:对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参照《中国成人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来进行评价。

2)学习态度评价: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努力程度、迟到、早退等,对这些表现适量打分,并纳入期末成绩考核,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3)理论知识评价: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健身理论知识、幼儿体育保健、安全保育能力;以及幼儿身体和运动损伤紧急处理等内容进行理论考试。

4)课程内容评价:每学期每个教学阶段针对课堂所授教学内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来进行评价。如幼儿健身操、体操类、武术类等均采用技评的方法。

5)教学实践能力评价:针对教学内容中要求的学生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等采用达标考核的模式。根据被测学生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达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6)进步空间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原始基础,对学生考核项目的进步空间给予合理性评价。

4结论与建议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首先面临的是培养人才的课程是不是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应该按照四大特性进行调整:明确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探索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倡导“快乐健身”、“学园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完善考评模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健身理论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设计的改进与调整,契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的需求,也贴合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很好地促进了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更多合格优秀、综合素养高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晓红.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改革实验[J].职教论坛,2009(12):85-86

[2] 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1(4):61-63

[3] 甘剑梅.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性质与课程地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1(1):53-55

[4] 熊斗斗.我国学前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1-33

[5] 崔玮.基于职业性与师范性的学前专业体育课程改革[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2):71-73

[6] 陈娜娜,韦宏浩.学前体育教育问题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9):69-70

[7] 吴岳衡.湖南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2011(2):115

[8] 李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方向人才社会需求与课程设计的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1,5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ports Fitness Cours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Xia

(Special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Normal College Weifang University, Weifang 261021,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basically is the subject centered teaching activities, only pay attention to sports skills and meet the students' needs to exercise their own, ignoring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Normal University preschool education more than girl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occup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two major characteristics. By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well expanded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Normal University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ports fitness course,design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concept of curriculum. By“happy fitness”,academy with a variety of teaching mode, optimizing the course content, appraisal adjustment mode, build scientific preschool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urriculum system,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futur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link, to cultivate more qualified talented preschool education.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Normal College; physical fitnes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收稿日期:2016-03-28

作者简介:李霞(1973-),山东莱西市人,讲师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3-0125-04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课程设计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
C-UGS模式下师范院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帮扶路径研究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关于选大学的相关误区解读:“就读师范院校只能当老师”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