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广东省为例

2016-06-22孙卫红蒋新国陈荔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体育教师

孙卫红蒋新国,陈荔

(1.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2.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广东省为例

孙卫红1蒋新国2,陈荔1

(1.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524048;2.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516007)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男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高于女体育教师,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工作更符合男体育教师个人的爱好、特长和期望值,而且男体育教师比女体育教师感受到更多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初中体育教师比小学和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更高,主要因为有着更多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无职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比有职称的职业幸福感更低,其原因与个人因素、工作特性、组织和社会支持都有关;教龄为1~5年的年轻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最低,可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和要求,11~20年教龄的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原因在于能够从工作特性和社会支持中感受到更多的积极影响。由此提出加强中小学女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女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借助体育中考平台,进一步推进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重视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师; 职业幸福感; 女体育教师;年轻;体育教师

随着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化,对教师的关注已提升到全面、完整的层面,其中教师职业幸福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我国对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注较少,体育教师作为学科特点比较突出的教师群体,其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不仅关系到体育教师自身的健康和专业发展,而且影响到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由此对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检验分析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并以此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及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研究方法

1.1问卷调查

以Dinner等为代表的主观幸福感SWB(subjective well-being)研究者认为: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包括了认知和情感两个基本成分,认知主要体现为经由对事物的评价而获得的满意度,情感则包括了在某种生活状态中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1]显然,职业幸福感是源于职业场域的幸福感,“是主观幸福感在工作场所中的反映。”[2]由此,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特点设计《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包括两个分量表:《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问卷》。《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包含7个相关条目,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为 0.929,反映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师工作中的情感。工作满意度只有1个条目,反映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自己工作是否满意的整体感受。总体情感指数与工作满意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为0.940,说明此次测量的职业幸福感具有较好的信度。

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特点和职业困境,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分为个人因素、工作特性、组织支持、社会支持四大方面,个人因素共3道题,反映体育教师个人喜好、特长和期望值与职业的契合度。工作特性10道题,反映体育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以及与中小学其他学科教师职业之间的差异性特征,分为消极和积极因素。组织支持10道题,反映学校对体育教师工作的重视和合理评价、师生及同事之间的氛围等等。社会支持3道题,反映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家人朋友支持和学生家长支持的程度。同样采用5个等级(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完全同意)测试中小学体育教师对问题的认同程度。

对四类因素内部一致性进行信度检验,个人因素(α=0.680)、工作特性(α=0.581)、组织支持(α=0.699)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社会支持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为0.345,其原因可能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感受到来自社会、家人朋友、学生家长三个方面的支持并不一致。

问卷发放采用网上填写、邮寄问卷、当场发放问卷三种形式,其中网上填写314份,邮寄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238份,现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问卷共820份。调查对象以男教师为主,大部分为大学学历,主要是公办学校教师,教龄以6~20年为主,大部分职称为中低级,具体样本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1.2数理统计

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检验。

2研究结果

2.1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

职业幸福感得分分值1-5,从1到5表示从积极情绪到消极情绪的不同程度,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所调查样本的职业幸福感平均得分为2.443±0.931分,数据显示所调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在中上水平。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学历、地区、学段、职称、教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不同性别体育教师在职业幸福感得分上差异显著,男体育教师比女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高(F=11.287,p<0.01,偏η2=0.014,见表2);不同学段体育教师在职业幸福感得分上差异显著,初中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F=3.837,p<0.05,偏η2=0.014,见表4);不同职称体育教师在职业幸福感得分上差异显著,中学一级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F=6.618,p<0.001,偏η2=0.039,见表7);不同教龄体育教师在职业幸福感得分上差异显著,教龄为11~20年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F=3.457,p<0.05,偏η2=0.013,见表11);不同地区体育教师在职业幸福感得分上差异不显著(F=1.682,p>0.05);不同学历体育教师在职业幸福感得分上差异不显著(F=1.733,p>0.05);以下对不同性别、学段、职称、教龄中小学体育教师幸福感作进一步的分析。

2.2不同性别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比较

中小学男女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教师高于女教师(见表2),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进一步对男女体育教师在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在个人因素、组织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教师得分更高(见表3),说明更多的男体育教师认可工作与个人期待和兴趣相符,且在工作中有成就感,男体育教师工作中得到学校、家长、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及对社会地位的认可方面也好于女体育教师。

表2 中小学男女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比较

注: **表明在 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3 中小学男女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得分比较

注: *表明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女体育教师首先是作为一名女性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其生理上要经历的“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让女体育教师在日晒雨淋的室外工作环境,以及身体动作示范中不仅经历更多的问题和困难,而且在职业发展中也比男体育教师更为艰难。而且女性教师心理上比男性敏感,感情更细腻,更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理解[5],因而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谢波飞在对浙江省中学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中发现,体育教师长期的、负面的社会刻板印象,使女体育教师缺乏职业的认同感。而且,隐性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使女体育教师缺少进修、培训机会,缺乏发展的机会。[4]

2.3不同学段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比较

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体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发现初中体育教师高于小学体育教师和高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5)。对三个学段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在组织支持(F=3.626,p<0.05,偏η2=0.013)和社会支持(F=2.957,p<0.05,偏η2=0.011)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发现在组织支持上初中体育教师显著高于小学和高中体育教师,在社会支持方面,初中体育教师显著高于小学体育教师(见表6)。说明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方面获得比小学、高中体育教师更多的积极影响,而且,初中体育教师比小学体育教师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初中体育教师有着更多学校和社会的支持,职业幸福感更高,究其原因,应该主要是体育中考的缘故。1979年上海市的崇明中学,最先拉开了体育中考的序幕,经过30年的改革试点,目前已基本在全国各地实施体育中考制度,并不断加大体育分值。分数是目前学校、社会尤其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因为纳入中考,体育学科也受到了学校、社会和家庭更多的关注。实践证明,体育中考提升了体育学科的受重视程度,[6]同时,因为加强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体育中考增强了体育学科的地位。[7]如此,初中体育教师比小学、高中体育教师感受到更多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也不足为奇了。

此外,小学体育教师比初中体育教师有着更少的社会支持,这与以往研究认为“小学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尤其弱”是一致的。[8]在实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以前,相比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学历门槛更低,“大多数小学教师在岗前所接受的专业和职业知识培训要少一些,导致他们的职业效能感和专业成长需求比较低”。[9]而且小学体育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活动性,体育项目的专业性不够突出,导致社会普遍认为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性不强的印象,由此形成小学体育教师社会支持不够的局面。

表4 不同学段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比较

注:*表明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5 不同学段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多重比较(LSD)

注: **表明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6 不同学段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多重比较(LSD)

注:*表明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4中小学不同职称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比较

分别对小学和中学不同职称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无职称组得分较低,中学一级职称组得分最高(见表7),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数据显示,无职称组与其他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8)。继续对小学和中学各职称体育教师在影响因素上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各因素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9)。在各因素上对不同职称体育教师继续进行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上,无职称体育教师与小学初级以及中学一级和中学二级体育教师均有显著性差异,无职称体育教师得分更低;在工作特性、组织支持和社会支持方面,无职称体育教师与其他职称体育教师均有显著性差异,无职称体育教师得分更低(见表10)。由此说明已评定职称的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高于没有职称的体育教师,其原因是无职称体育教师在个人因素、工作特性、组织支持和社会支持获得的积极影响更少。

以往研究表明,“职称越高,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越高。”[10]本研究数据显示,不管小学还是中学,不同等级职称的体育教师之间的职业幸福感并无显著性差异,只有未评定职称的体育教师比已评定职称体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更低,显然,已有职称的体育教师都是有着一定工作经验和相应的专业发展,他们对工作的期待,对工作特性的认识、以及感受到的组织和社会支持都会有所提高。

表7 不同职称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比较

注: ***表明在0.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8 不同职称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多重比较(LSD)

注: **表明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在 0.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9 不同职称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比较

注: *表明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在 0.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10 不同职称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多重比较(LSD)

注: *表明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在 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在 0.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5不同教龄任教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把体育教师教龄分为1~5年、6~10年、11~20年、21年以上四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教龄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1),随着教龄增加,职业幸福感逐渐增强,但教龄达到21年以后,职业幸福感得分有所下降(见图1)。把教龄为1~5年、6~10年、11~20年、21年以上四组数据分别标识为1组、2组、3组、4组,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数据显示,1组与3、4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1组得分更低,即教龄为1~5年的体育教师比教龄11~20年,21年以上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更低(见表12)。继续对各教龄体育教师在影响因素上的得分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工作特性和社会支持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3),在各因素上对不同教龄体育教师继续进行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工作特性方面,1~5年组体育教师得分比其他教龄组都低,11~20年组体育教师得分比其他教龄组均高(见表14),即11~20年组体育教师在工作特性的认识上比其他教龄组体育教师获得更多积极影响,与之相比,1~5年组体育教师在工作特性的认识上获得的积极影响最少。在社会支持方面,11~20年组体育教师与其他教龄组都有显著性差异,且都高于其他教龄组,说明11~20年组体育教师在社会支持方面获得的积极影响最多。

表11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比较

注: *表明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图1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教龄组别M1组~3组-0.288**1组~4组-0.242*

注: *表明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在 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13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比较

注: *表明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在 0.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每个新教师到达新岗位后,都要经历“从没有实践经验到适应、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再到成长为具有自己风格和见解的个性化教师”这样一个过程演变。[11]体育教师教龄1-5年阶段可以看作是适应期,熟悉并逐渐适应体育教师角色;6-10年为初步发展期,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成为专业体育教师;11-20年为快速发展期,在积累一定工作经验以后,结合自己的反思和学习,进一步深化专业化水平,逐渐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工作特征;21年以后逐步进入职业固化阶段,直至退休,专业发展开始停滞。

表14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多重比较(LSD)

注: *表明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在0.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于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新体育教师进入中小学校以后,面对教学、课间操、课余训练、班主任及其他各种学校体育工作,倍感压力;此外,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能力环节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实践能力薄弱,“进入中小学之后几乎是从零开始,教学基本功不扎实。”[12],由此导致新体育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要努力提高教学能力,适应从“动作技能如何学”到“动作技能如何教”的变化要求,而且在象牙塔的学习多为理想化的理论,进入现实工作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会给新体育教师带来更多困惑,从而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Beijaard研究发现,在职业生涯初期,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相对较低; 随着服务年限的增长,教师对职业认同的感知趋向积极。[13]随着教龄的增长,体育教师的职业认识和成就感增强,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中小学男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高于女体育教师,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工作更符合男体育教师个人的爱好、特长和期望值,而且男体育教师比女体育教师感受到更多学校和社会的支持。

初中体育教师比小学和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更高,主要因为有着更多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无职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比有职称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更低,其原因与个人因素、工作特性、组织和社会支持都有关。教龄为1~5年的年轻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最低,可能是还不能很好的适应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和要求,11~20年组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原因在于能够从工作特性和社会支持中感受到更多的积极影响。

3.2建议

3.2.1加强中小学女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女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

首先从女体育教师自身入手,加强职业认识,提升职业情感,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适应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女体育教师尤其要重视自身健康水平的提升,不仅加强身体健康的维护,还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健康的身心应对体育教师工作中的挑战。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关注到女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建立有效的工作管理体系,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女体育教师能力优势,并构建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充分肯定女体育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成绩,以此鼓励女体育教师大胆创新,激发潜能,提升工作成就感。

3.2.2借助体育中考平台,进一步推进体育教师职业发展

体育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提高体育学科地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考试毕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体育中考让学校乃至社会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才是体育中考真正的价值和目的。因此,正确认识体育中考的价值定位,让学校以及社会意识到体育对青少年儿童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体育中考中的“项目设置、考核方法、评分标准、组织实施”等关键要素的合理设计,真正有效的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愿意并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最终从根本上有力的推动体育教师职业的发展。

3.2.3重视年轻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从学生的角色转换到教师,对于每个新体育教师来说都需要磨练和学习,尤其是“当前毕业的大学生普遍基本功不扎实和专业素养较低,出来到学校后从事工作有很大问题和困难”。[14]

因为对专业基本功掌握不够扎实,更尤其缺乏实践,很多体育教师都是在工作中边摸索边学习,逐步适应现实的工作要求,在这个阶段,年轻体育教师往往要经历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困惑,甚至出现自我否定、对职业价值的质疑,以及对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不解,这种心理变化都会影响年轻体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因而加强年轻体育教师专业认识和专业发展非常重要,这种专业认识和发展需要从准教师阶段开始,把职业认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整个师范教育的全程,尤其是强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帮助新体育教师更快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师工作的要求,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是必须。

参考文献:

[1]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J]. Psychology Bulletin, 1984, 95(3):542

[2] 吴伟炯, 刘毅, 路红, 谢雪贤. 本土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J]. 心理学报, 2012(10): 1349-1370

[3] 张娟, 赵则顺. 襄阳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12): 39-41

[4] 谢波飞. 浙江省中学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2010(2): 92-96

[5] 杜成萍. 解放女教师[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 刘海元. 中国国情下的体育中考出台回顾与剖析[J]. 体育教学, 2009(10): 57-59

[7] 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体育中考[J]. 中国学校体育, 2013(5): 91-93

[8] 杨金琪. 北京东城区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心理压力的分析与对策[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9] 毛荣建, 陈全红.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基于北京市怀柔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21): 9-10

[10] 张娟, 赵则顺. 襄阳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12): 39-41

[11] 胡涛. 借助“三堂课”,帮助新体育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换[J]. 中国学校体育, 2010(9): 68

[12] 尹志华, 毛丽红, 汪晓赞, 孔琳, 杨燕国, 季浏. 对制订新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调查与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5): 86-90

[13] Beijaard, D.Teachers’ prior experiences and actual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J].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1995, 1(2): 281-291

[14] 沈斌. 一线体育教师的生存环境——一个不容忽视且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J]. 中国学校体育, 2011(11):1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Career Happiness: Evidence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SUN Wei-hong1,JIANG Xin-guo2,CHEN Li3

(1、3. Lingnan Norm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48, China; 2.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16007,China)

Abstract: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career happiness. The follow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career happiness of mal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because that PE Teachers' Career is more line with the interesting, specialty and expectations of mal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an that of female, and mal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gets more supports form schools and society than female. Career happi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lementary school and high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ecause of more supports form schools and society. No titl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ad less career happiness than the titl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hich was related with personal factors,job characteristics, organizational aspects `and social supports. The career happin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ith 1-5 teaching years is the lowest, because they are still not very good adapt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 of PE teachers' job.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ith 11-20 teaching years had the highest career happiness because of more supports form schools and society. Accordingly, following suggests were put forwar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PE teachers' team and improving career happiness of female PE teachers; With the help of 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PE,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 teachers Career,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Key words:PE teachers; career happiness; the female PE teachers; the young PE teachers

收稿日期:2016-03-06

作者简介:孙卫红(1977-),女,湖南新化人,讲师,博士

*基金项目: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项目(育苗工程项目2012WYM_0094)、湛江师范学院校级课题(ZL1107)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3-0017-06

研究方向:体育教师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从管理学角度探索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基于“自我更新”取向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研究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