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思考
2016-06-16林皓
林皓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被试验、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其中以导学案教学模式影响最为深刻和广泛。它是在进步理念支撑下成功实践产生的,采取的是一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学并共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导学案 初中数学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2-01
导学案是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学校在探究实验中产生的,它强调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的基础上辅以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差异性导致在实践中“导学案”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总结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一、“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存在的问题
1.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前备课包括教师的备课准备、学生的自主预习准备以及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掌握等。一是很多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转变,二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方式不对,预习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预习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只是简单地完成题目,没有认真思考并且提出主观问题,没有问题自然就没有解决问题的体验。“导学案”提倡的自主探索、创新精神自然就得不到深刻的体会。其次,教师往往也对学生的预习效果掌握不全面。调查中一些学校的数学课会设定上午的第2、3节课,很多教师会第一节课时短短时间内收集学生的“导学案”进行批注,学生多,时间不足导致教师批复学生对当堂数学课提出的问题过于仓促和潦草。如此,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不认真,如此恶性循环,自然导致导学案的预习任务效果不好。
2.课堂教学形式散化
很多教师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课堂教学散化。无论是小组交流合作预习还是课上问题的提出,以及后期的课堂探究,还有教师对整堂课程的学习总结环节,教师多多少少会出现过于放任学生自己学习等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知识传授没有做到很好的结合。
二、“导学案”在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应用策略研究
现如今,农村教学条件和环境相对而言不如城市教学条件和环境好,教学效果一直都不是很理想。“导学案”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总结问题的一个过程。下面结合实例阐述“导学案”是如何提高农村的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
预习是学生对于一堂课、一种知识的学习的基础,是课堂学习、探索的基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重点把握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而“导学案”引入后,就做到了把预习书面化,老师可以及时的检查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和理解去把握整堂数学课的走向和重点、难点。在前期的预习效果检查环节,教师也可以设定10分钟或者短时间进行一些互查、互学环节,学生们通过互相交流问题来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和课前疑问。
课程进行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后通过列举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多数学生都提出的数学问题,还有重点需要学生掌握、学习的知识。运用导语等方式创设学习情境,依据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们自主谈论疑点,把课堂还给学生,总结概括大部分学生存在的知识疑问,然后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认知、分析讨论和亲自计算的方法去解答疑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们之间的差异性,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促进学生彼此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就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课程时,学生们要先认识这个图形,知道它的特点,然后彼此讨论该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再去讨论图形定义,然后是性质,最后证明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回归到一开始的讨论中,到底什么样的图形算是平面四边形。
在课上,如果最后学生们没有通过讨论和自主推演得出答案后,教师就要进行点拨解疑。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去认识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成立的特点,如公式的(a+b)(a-b)=a2–b2,但是公式变成(-a+b)(a-b)时,最后就不是a2–b2。这个时候就要强调平方差公式的本质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注意符号的不同和变换。最后可以安排环境让学生小组代表做总结和学生认识,这样就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总结课堂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总结】在农村相对而言比较闭塞的学习环境下,将“导学案”引入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主能力的一种成功教学实践。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辅以教师教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模式的实验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十分完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其对于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深刻作用。
参考文献:
[1]谭瑞军.数学“导学案”教学的再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01:49-51.
[2]屠卓娅.初中数学以任务单形式设计导学案的实践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71-72.
[3]何善亮.基础教育学校“学案导学”教学变革的理性思考——“学案导学”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超越路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4:50-54